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历史悖论:人们认为清朝黑暗至极,但教科书又认定康乾时期是盛世

0
分享至

很多人很多人认为,清朝是一个奴隶制王朝,残酷吸食人民鲜血,无疑是一段黑暗至极的时期。但为什么,教科书又认定康乾时期是一个盛世呢?

提起清朝,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辫子、剃发、八旗和那句“留头不留发”。

再加上影视剧里那些挥鞭如命的官吏、压榨百姓的贪官,清朝在很多人认知里几乎就是“封建压迫”的代名词。

但奇怪的是,同样的清朝,在2025年依然在用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治下的百多年,却被称为“盛世”。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个“吸血”的王朝,怎么能有“盛世”?

其实所谓“康乾盛世”,不是因为皇帝的龙袍多华丽,也不是因为宫廷戏演得精彩,而是因为,在那段时期,中国确实完成了从多灾多难的明末乱局,到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国家治理转型。



首先要说的,是税负问题。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最怕的不是皇帝太强,而是地方官太贪。

康熙年间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直接让人口增长不再带来税收压力;

雍正又在这个基础上推进“摊丁入亩”,让征税从按人头转向按土地,农民终于不用因为多生孩子而被加税,这在封建社会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这些改革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政令,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几亿人的生活。

明朝时期,成年男性每年要无偿服徭役一到三个月,缺席还得交钱补上。

到了清朝,这套制度被逐步废除,匠户、军户这类世代为国家服劳役的“职业户籍”被一刀切掉,差不多有2000万人因此获得自由身份。

这在今天看来像是“废除户籍歧视”,但在当时,就是“制度革命”。

税轻了,人自由了,生产也跟着上去了。

清初全国人口大约7000万,到乾隆末年膨胀到4亿,耕地面积从5亿亩扩大到10.5亿亩。一个国家的人口和粮食产出能在一百年间翻几倍,也是治理能力的体现。

有人说八旗是清朝的“特权阶层”,没错,但也别忘了他们的职责是干嘛的——驻防。

三分之二的八旗兵力常年驻扎在北京和边疆,尤其是今天的新疆、西藏、蒙古一带,清朝基本终结了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的南下劫掠。

乾隆平定准噶尔之后,丝绸之路重新通畅,西北贸易额上涨了三倍。安全感换来的商业繁荣,就是最朴素的“和平红利”。

对比一下明朝的“九边重镇”,军费开支长年占到国家财政的七成,结果还是挡不住边患不断。

而清朝通过低成本的边疆管理,换来了近200年的北疆稳定。这种治理方式,放在今天就是“有限军费、最大收益”的典型案例。

乾隆在位期间,全国性的钱粮减免就搞了五次,漕粮减收三次,折合下来相当于3亿两白银,几乎是当时15年的财政收入。

而国家的财政储备在他手上也达到了顶点,年均结余6000万两,最高时达8182万两,换成今天的概念就是“财政健康、中央有钱、地方能花”。

再加上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设置常平仓储粮,清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至少有基本的制度应对。

但问题是,如果一切都这么好,清朝怎么会在鸦片战争中败得那么惨?这就得说到“盛世”的悖论。

康乾时期确实把传统农业文明推到了顶峰,粮食产量占了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但工业呢?完全停滞。到大清朝最辉煌的时候,全国铁产量还不到英国的五十分之一。

军事上呢?清朝的火炮射程只有英军的一半,还常常炸膛。

更关键的是清朝强化了儒家正统,科举制度成了压制思想的“筛子”。只要你不背书、不写八股,就永远进不了权力圈。

科技、工程、商业这些“实用之学”,在朝廷眼里不值一提。

结果就是,欧洲搞工业革命搞得热火朝天,清朝还在讨论“诗礼传家”。

和珅这样的超级贪官,贪的银子相当于国家15年财政收入,没人敢动他。一个盛世,最终被内部的腐败和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一点点掏空了地基。

所以说,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盛世,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

从中国内部来看,是的,税轻了,人多了,边疆稳了,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算得上是封建社会的“最优解”。

但从世界的维度看,它在闭门造车,全然不顾外部世界的规则变化,错失了现代化的黄金起点,最终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康乾盛世的教训就在这:繁荣,不等于进步;稳定,不等于发展。

2025年的今天,我们不需要复制“盛世”的样貌,而要理解“盛世”背后的逻辑和代价。

真正的强盛,不是让世界来仰望,是有能力看清世界、迎接挑战、不断自我更新。呢?

提起清朝,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的可能是辫子、剃发、八旗和那句“留头不留发”。

再加上影视剧里那些挥鞭如命的官吏、压榨百姓的贪官,清朝在很多人认知里几乎就是“封建压迫”的代名词。

但奇怪的是,同样的清朝,在2025年依然在用的高中历史教材中,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治下的百多年,却被称为“盛世”。

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一个“吸血”的王朝,怎么能有“盛世”?

其实所谓“康乾盛世”,不是因为皇帝的龙袍多华丽,也不是因为宫廷戏演得精彩,而是因为,在那段时期,中国确实完成了从多灾多难的明末乱局,到相对稳定和繁荣的国家治理转型。

首先要说的,是税负问题。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最怕的不是皇帝太强,而是地方官太贪。

康熙年间推行的“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直接让人口增长不再带来税收压力;

雍正又在这个基础上推进“摊丁入亩”,让征税从按人头转向按土地,农民终于不用因为多生孩子而被加税,这在封建社会是个了不起的进步。

这些改革不只是写在纸上的政令,是实实在在地影响了几亿人的生活。

明朝时期,成年男性每年要无偿服徭役一到三个月,缺席还得交钱补上。

到了清朝,这套制度被逐步废除,匠户、军户这类世代为国家服劳役的“职业户籍”被一刀切掉,差不多有2000万人因此获得自由身份。

这在今天看来像是“废除户籍歧视”,但在当时,就是“制度革命”。

税轻了,人自由了,生产也跟着上去了。

清初全国人口大约7000万,到乾隆末年膨胀到4亿,耕地面积从5亿亩扩大到10.5亿亩。一个国家的人口和粮食产出能在一百年间翻几倍,也是治理能力的体现。

有人说八旗是清朝的“特权阶层”,没错,但也别忘了他们的职责是干嘛的——驻防。

三分之二的八旗兵力常年驻扎在北京和边疆,尤其是今天的新疆、西藏、蒙古一带,清朝基本终结了北方游牧民族周期性的南下劫掠。

乾隆平定准噶尔之后,丝绸之路重新通畅,西北贸易额上涨了三倍。安全感换来的商业繁荣,就是最朴素的“和平红利”。

对比一下明朝的“九边重镇”,军费开支长年占到国家财政的七成,结果还是挡不住边患不断。

而清朝通过低成本的边疆管理,换来了近200年的北疆稳定。这种治理方式,放在今天就是“有限军费、最大收益”的典型案例。

乾隆在位期间,全国性的钱粮减免就搞了五次,漕粮减收三次,折合下来相当于3亿两白银,几乎是当时15年的财政收入。

而国家的财政储备在他手上也达到了顶点,年均结余6000万两,最高时达8182万两,换成今天的概念就是“财政健康、中央有钱、地方能花”。

再加上推广红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设置常平仓储粮,清朝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至少有基本的制度应对。

但问题是,如果一切都这么好,清朝怎么会在鸦片战争中败得那么惨?这就得说到“盛世”的悖论。

康乾时期确实把传统农业文明推到了顶峰,粮食产量占了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国”。

但工业呢?完全停滞。到大清朝最辉煌的时候,全国铁产量还不到英国的五十分之一。

军事上呢?清朝的火炮射程只有英军的一半,还常常炸膛。

更关键的是清朝强化了儒家正统,科举制度成了压制思想的“筛子”。只要你不背书、不写八股,就永远进不了权力圈。

科技、工程、商业这些“实用之学”,在朝廷眼里不值一提。

结果就是,欧洲搞工业革命搞得热火朝天,清朝还在讨论“诗礼传家”。

和珅这样的超级贪官,贪的银子相当于国家15年财政收入,没人敢动他。一个盛世,最终被内部的腐败和对外部世界的无知一点点掏空了地基。

所以说,康乾盛世到底是不是盛世,得看你站在哪个角度看。

从中国内部来看,是的,税轻了,人多了,边疆稳了,国家机器高效运转,算得上是封建社会的“最优解”。

但从世界的维度看,它在闭门造车,全然不顾外部世界的规则变化,错失了现代化的黄金起点,最终被“坚船利炮”轰开国门。

康乾盛世的教训就在这:繁荣,不等于进步;稳定,不等于发展。

2025年的今天,我们不需要复制“盛世”的样貌,而要理解“盛世”背后的逻辑和代价。

真正的强盛,不是让世界来仰望,是有能力看清世界、迎接挑战、不断自我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炸裂!南科大2000w资产教授出轨,妻子公开约会照,小三丑爆了

炸裂!南科大2000w资产教授出轨,妻子公开约会照,小三丑爆了

麦大人
2025-11-10 21:19:20
随着樊振东全运夺冠后反遭网暴,彻底揭开体坛最恶心一幕!

随着樊振东全运夺冠后反遭网暴,彻底揭开体坛最恶心一幕!

田先生篮球
2025-11-17 22:11:55
广西一地税局长被灭门:一家四口惨死七层小楼 凶手身份让人胆寒

广西一地税局长被灭门:一家四口惨死七层小楼 凶手身份让人胆寒

米米大肉
2023-12-30 15:48:38
特朗普果然变脸了,红线问题不再谨慎,对中国打出最敏感的一张牌

特朗普果然变脸了,红线问题不再谨慎,对中国打出最敏感的一张牌

大国纪录
2025-11-17 09:58:41
这3种儿媳,永远不会孝顺公婆,和有钱没钱无关,原因很简单

这3种儿媳,永远不会孝顺公婆,和有钱没钱无关,原因很简单

阿凯销售场
2025-11-11 15:34:24
CT或引发10万例新发癌症?做一次得癌风险增4成?医生说出了真相

CT或引发10万例新发癌症?做一次得癌风险增4成?医生说出了真相

DrX说
2025-11-17 14:15:52
梁朝伟和汤唯在《色戒》里“假戏真做”?网友爆出截图:一目了然

梁朝伟和汤唯在《色戒》里“假戏真做”?网友爆出截图:一目了然

姜糖先生
2025-06-08 19:31:00
东京餐厅厕所门:樱花妹与黑人男友的“15分钟激战”,老板怒挂全网后结局神反转!

东京餐厅厕所门:樱花妹与黑人男友的“15分钟激战”,老板怒挂全网后结局神反转!

日本物语
2025-11-16 20:33:33
前后不过2分钟,人民日报两次点名郭晶晶,周继红果然没说错

前后不过2分钟,人民日报两次点名郭晶晶,周继红果然没说错

科学发掘
2025-11-13 06:52:54
统一迎来临门一脚?大陆对台摊牌,使出最绝一招:放宽台胞证发放

统一迎来临门一脚?大陆对台摊牌,使出最绝一招:放宽台胞证发放

夏目历史君
2025-11-17 21:33:45
女子花550万购二手别墅,竟发现惊人茅台内幕

女子花550万购二手别墅,竟发现惊人茅台内幕

宝哥精彩赛事
2025-11-17 13:18:22
苹果官宣:新 Apple Store 来了,12 月 6 日见

苹果官宣:新 Apple Store 来了,12 月 6 日见

全是技能
2025-11-17 09:50:35
奇迹!广东女子的手机落在新疆乱石堆,3年后竟被人跨越5000公里送还,双方当事人发声

奇迹!广东女子的手机落在新疆乱石堆,3年后竟被人跨越5000公里送还,双方当事人发声

极目新闻
2025-11-17 22:42:00
中方直接掀了桌,27国不许用华为,“5G之战爆发”,先拿德国开刀

中方直接掀了桌,27国不许用华为,“5G之战爆发”,先拿德国开刀

粤语音乐喷泉
2025-11-16 15:59:04
一高管花25万欧元,在希腊办理买房移民,半年后懵了

一高管花25万欧元,在希腊办理买房移民,半年后懵了

老黄有话
2024-09-24 08:00:03
寿命长短与喝酒有很大关系?调查11558名饮酒者,终于得出答案

寿命长短与喝酒有很大关系?调查11558名饮酒者,终于得出答案

39健康网
2025-11-06 10:34:05
直到看到陈思诚在金鸡奖的获奖感言,才明白佟丽娅离婚是明智之举

直到看到陈思诚在金鸡奖的获奖感言,才明白佟丽娅离婚是明智之举

冷紫葉
2025-11-17 22:16:51
“电磁炉”为什么突然没人用了?听内行人说完,恍然大悟!

“电磁炉”为什么突然没人用了?听内行人说完,恍然大悟!

小柱解说游戏
2025-11-16 10:52:51
大玻璃窗“正退出”中国家庭?过来人说出了大实话,太真实了

大玻璃窗“正退出”中国家庭?过来人说出了大实话,太真实了

装修秀
2025-11-08 11:38:22
杭州楼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待售二手房从165800套减到了163053套

杭州楼市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待售二手房从165800套减到了163053套

有事问彭叔
2025-11-16 19:07:51
2025-11-18 04:28:49
扶苏聊历史 incentive-icons
扶苏聊历史
山巅俯瞰兴衰史
4857文章数 577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该聊聊琉球问题了 日本国内集体破大防

头条要闻

该聊聊琉球问题了 日本国内集体破大防

体育要闻

当家球星受伤后,球迷乐翻了天?

娱乐要闻

金鸡奖是“照妖镜”,揭露人情冷暖?

财经要闻

高市早苗的算计,将让日本割肉5000亿

科技要闻

京东外卖要“独立” 刘强东还宣战“点评”

汽车要闻

新增CDC后变化大吗? 试驾特斯拉model Y L

态度原创

本地
教育
健康
艺术
亲子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教育要闻

课后延时服务引发诸多矛盾,该考虑取消了!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艺术要闻

惊艳!全球百大美女变身顶级辣妈,居然在中国!

亲子要闻

外公今天买了学步车教小满学走步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