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的清晨,呼和浩特已有寒意。8时30分,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三楼中医妇科“赵瑞华名医工作室”门口,二十多位患者静静排队候诊。诊室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杨艳环的手指轻轻搭上患者手腕,眉头微蹙,专注感受指下的脉象起伏。
这是杨艳环在呼和浩特市的第31次门诊。四年前,“双首”健康行动将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引入草原青城,广安门医院与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深度合作成立名医工作室。自此,五位北京专家每周轮流跨越数百公里,在这里出诊、带教、查房。
“我输卵管积水严重,又不想手术,有段时间整夜睡不着。”刚结束诊疗的李女士在走廊告诉记者,她在公众号上看到北京专家来呼和浩特市坐诊的消息,感觉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经过六次复诊,B超显示积水明显减少,李女士感叹:“心里那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杨艳环收拾着桌上的脉枕,回忆起四年前第一次来呼和浩特市坐诊的情景。她笑称:“最初是责任,如今已成牵挂。”每月一次,星期五晚上从北京出发,次日8时准时出现在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的诊室,这样的奔波已成为她生活的一部分。
让杨艳环坚持的,是那些被改变的人生轨迹。
杨艳环至今记得那位38岁的患者:“不孕四五年,她来到诊室时,整个人像快要绷断的弦。”通过“赵瑞华名医工作室”专家团队的个性化中药调理,这位患者成功妊娠并顺利分娩。“抱着孩子来复查时,她脸上的光彩让我觉得,所有的奔波都值得。”杨艳环说道。
这份坚守不仅温暖了患者,更在当地医护人员心中播下了种子。
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中西医结合科主治医师刘莎曾赴广安门医院进修半年。“回院后我一直跟着杨老师出诊,她教我辨证思路、用药技巧。”刘莎说,这种“跟师学习”让她的临床能力快速提升。
更深远的变化在悄然发生。专家的“传帮带”从临床延伸至科研创新。2023年,呼和浩特市妇幼保健院中标市级科研项目“七子补肾汤联合补母泻子法针刺治疗肾阳虚型早发型卵巢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2025年4月,又成功申报“妇孺国医堂”名医传承项目,计划系统挖掘整理名医经验,通过师带徒提升当地中医水平。
数据记录着这份坚守的厚度:截至今年10月20日,“赵瑞华名医工作室”专家出诊114次,惠及患者1294人次,开展培训讲座10次,教学查房55次,会诊17次。如今,医院中医妇科已成功制定多囊卵巢综合征、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等六大关键疾病的专项诊疗方案,中西医结合诊疗范围不断扩大。
诊室里,杨艳环正在叮嘱一位月经不调的患者:“睡前别玩手机,晚上十点半前要入睡。”她告诉记者,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不仅是解决“看病远”,“更要实现从‘看得上病’到‘看得好病’的转变,推动‘治未病’理念落地。”
窗外,阳光洒满走廊。候诊的队伍静静移动,一位老人小声对同伴说:“北京名医常年来,咱们在家门口就能让北京专家看病,方便多啦。”
杨艳环听着,微微一笑,转身对下一个患者轻轻点头:“来,我们先号脉。”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梁婧姝 实习记者 杜拉罕)
丨编辑:张英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王伊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