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以来,青岛多家发债城投企业密集出现在上海票交所票据逾期名单中,其中上合控股发展集团1亿元票据逾期、城阳控股1.1亿元逾期等事件,不仅暴露了单个企业的流动性压力,更折射出防风化债背景下区域城投行业的深层风险。结合上海票交所及评级机构数据,这场亿元级逾期事件的成因与影响值得深入剖析,湖北友梦政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
逾期事件核心数据与行业背景
从具体案例来看,青岛上合控股发展集团作为胶州市重要投融资主体,2025年10月首次出现1亿元票据承兑逾期,其三家核心子公司同步逾期合计达1.88亿元,集团整体存续债券规模仍高达181.64亿元。无独有偶,城阳区阳光城阳控股集团9月也首次发生1.1亿元票据逾期,累计逾期发生额达4.67亿元,且有6亿元债券即将到期,短期偿债压力陡增。
这类事件并非孤立存在。2025年10月全国发债城投票据总逾期余额攀升至41.66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其中山东以32家逾期企业、23.83亿元逾期余额位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总逾期规模的57%。从青岛区域看,已有上合控股、城阳控股、融海国投等多家城投上榜,其中融海国投长期位列全国逾期余额前三,累计逾期次数达32次,区域风险集中度凸显。
逾期背后的多重成因解析
区域财政与债务压力传导
青岛逾期城投多为区县级平台,这类主体对地方财政依赖度高,而当前区域财政自给能力承压明显。尽管青岛整体财政实力较强,但下属区县土地出让收入波动,导致城投企业政府回款延迟。数据显示,山东作为城投票据逾期高发省份,逾期企业数量占全国近40%,区域宽口径债务偿付压力较大是重要诱因。
企业自身财务结构失衡
青岛涉案城投普遍存在“资产扩张与效益分化”的矛盾。城阳控股总资产5年间从311.8亿元增至788.3亿元,但2025年上半年营收同比腰斩至25亿元,净利润下降13%。同时,短期债务集中到期加剧流动性压力,城阳控股短期刚性债务达124.7亿元,应付票据规模同比激增70.5%,而筹资活动现金流持续净流出,资金链高度紧张。
融资环境收紧与渠道受限
城投企业融资端持续承压,新增债券融资受限叠加非标融资违约高发。2023年山东非标违约事件创历史新高,与票据逾期地域分布高度重合。青岛多家城投依赖私募债等融资方式,城阳控股84.7亿元存续债券全部为私募债,公开市场融资渠道狭窄,资金接续能力薄弱,湖北友梦政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
事件引发的连锁影响与市场启示
信用风险传导效应显现
票据逾期直接冲击企业融资能力,城投主体信用评级下调风险上升。当前逾期城投中AA级企业占比接近七成,这类主体再融资成本将显著提高,甚至可能引发交叉违约。同时,集团化逾期现象突出,上合控股及其子公司集体上榜,显示风险已在关联企业间传导。
区域信用分化进一步加剧
青岛城投票据逾期反映出城投行业“强者恒强、弱者愈弱”的格局。山东、云南等省份逾期规模占全国92.69%,区县级平台占比超五成,行政层级与信用等级的风险分化效应持续强化。市场对高风险区域城投债的风险偏好下降,可能导致融资成本进一步抬升。
化债与转型迫在眉睫
对城投企业而言,需强化现金流管理,制定票据逾期应急预案,同时加快业务转型,降低对政府补贴的依赖。从政策层面看,应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优化区县级城投融资支持,畅通非标融资接续渠道。投资者则需关注区域财政实力、企业债务结构等核心指标,警惕短期偿债压力集中的主体。
青岛城投票据亿元逾期事件,是当前城投行业风险的一个缩影。在防风化债的长期基调下,只有通过区域财政优化、企业结构转型与融资环境改善的多维度发力,才能破解流动性困境,推动城投行业健康发展。未来,区域信用分化仍将是市场关注的核心,精准识别风险、合理配置资产成为必然选择,湖北友梦政融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