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斯拉正上演一出“人格分裂”大戏。
在美国,它全力“去中国化”,在中国,它却拼命“本土化”。
这家曾拥抱全球化的企业,为何做出如此矛盾的选择?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特斯拉的“人格分裂”
11月,一条消息让全球汽车产业链“心里发紧”。
特斯拉计划在1-2年内,将美国工厂的中国零件全部换掉,这动作堪称激进。
外界都以为这是商业决策,但业内有观点认为。
这更像是一场迎合美国政府的“政治姿态”,而非彻底的战略转变。
![]()
![]()
如果这只是一场表演,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未来又会如何发展?
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一份名为《通胀削减法案》的美国法律里。
它给美国消费者最高7500美元的电动车补贴,但附带狠条件。
从2024年起,任何含有“外国关注实体”制造的电池部件的车辆。
将失去补贴资格,中国直接被列入这份黑名单。
![]()
对特斯拉来说,这就意味着,任何一颗电池、任何一克石墨。
只要来自中国,美国就不给补贴,7500美元的价差,足以让消费者转身就走。
这还没完,美国对华电动车、电池、核心原材料的高关税。
正像一把钳子,死死卡住特斯拉的成本,使其定价策略陷入混乱,根本没法为下一年做成本预测。
![]()
中国的稀土、石墨出口管制,则是另一记警钟,让所有车企意识到。
将关键材料供应绑在一个国家身上,风险太大,新冠疫情期间的供应链中断还历历在目。
特斯拉的“双面剧”,正是在这三重压力下被迫上演的。
它在北美竭力“去中国化”,但在中国市场,却执行着截然相反的“深度本地化”战略。
![]()
上海超级工厂的本土化率高达95%以上,是其全球最高效、利润最丰厚的工厂。
但10月份,其在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销量却同比下降了9.9%,产量环比更是大降32.3%。
这背后,是比亚迪等本土对手的强势崛起,中国市场的竞争逻辑与北美截然不同。
这里更关乎快速迭代、更低价格和对本土需求的精准把握,而不仅仅是补贴和安全。
![]()
“政治性双生”
特斯拉的“双轨制”,被哈佛商学院教授史兆威称为“供应链孪生”。
企业需要为每个市场建立一个镜像供应链,成本将结构性上升。
这场看似宏大的战略转型,被拆解成具体的执行步骤,显得异常残酷。
![]()
特斯拉的第一步,是关上大门。
今年已经停止所有“新增中国供应商用于美国工厂”的审批,信号明确而强硬。
第二步是静悄悄地替换。
过去几个月,特斯拉在美国工厂里,把既有的中国产零部件,换成来自墨西哥、加拿大、韩国、日本的替代品。
不宣而改,边换边跑,因为供应链的稳定性,容不得“手术式”的停顿。
![]()
第三步,也是关键一步,是把墨西哥新莱昂州的超级工厂。
打造成北美供应链重建的核心枢纽,特斯拉正在鼓励其在中国的供应商。
甚至是非中国公司但在中国设厂的供应商,把工厂搬到墨西哥去。
![]()
这不是技术脱钩,而是地理脱钩,中国企业不是“不让用”。
而是“不能在中国境内生产用于美国的产品”,只要贴上“墨西哥制造”的标签。
就能通过《美墨加协定》的规则,绕开关税,进入北美市场。
![]()
特斯拉算过一笔账,这种“政治性双生”的代价极其高昂。
行业预测,整个汽车行业的成本将因此上涨5%到10个百分点。
这些成本,最终几乎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
通用汽车的指令比特斯拉更狠,要求数千家供应商在2027年之前。
必须剔除所有中国产零部件,底特律传统巨头们,同样面临着“中国成本”与“美国安全”的艰难抉择。
![]()
执行起来更难,中国在电池材料和电子元件领域拥有无可替代的生态优势。
要找到无缝衔接的替代品,几乎不可能。
特别是那些依赖中国庞大产业链精密模具和复杂电子模块的供应商,叫苦不迭。
![]()
我们以为在围观特斯拉的挣扎,其实我们自己手里的iPhone,也正在悄然改变其诞生地。
苹果公司近期已要求核心供应商,评估在越南和印度建立“非中国产能”的可行性。
并提交详细的成本和时间表。
这已经不是特斯拉一个企业的战斗,而是整个全球化时代的谢幕演出。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演出的观众,也是最终的买单人。
![]()
从工厂到客厅
零件是冰冷的,但账单是滚烫的,特斯拉在工厂里付出的每一分额外成本。
最终都会变成我们客厅里那张更贵的车贷账单。
这账,具体有多痛?行业预测的5%到10%的成本涨幅,换算到一辆原本3万美元的汽车上。
就意味着消费者要多掏1500到3000美元,这不是一笔小钱。
对于一个普通美国家庭来说,这笔钱可能是一个月的生活费,或者孩子一年的学费。
![]()
全球化带来的低价福利,正在被地缘政治的“安全税”无情地侵蚀。
日本的动作则告诉我们,这股风是全球性的。
日本经产省近期发布的《供应链多元化指南》,显示美国的主要盟友也在跟进类似政策。
形成协同效应,让企业更无退路。
![]()
而欧洲车企,在面临同样的“去风险化”时,更多采用“多元化+欧洲化”策略。
而非美国式的“区域化”策略,这种微妙的差异。
也预示着未来全球市场可能分裂成几个平行的、互不兼容的经济体系。
![]()
世界银行的预测更加令人忧心,他们指出,全球供应链碎片化。
可能导致未来十年全球GDP增长率平均下降0.2至0.5个百分点,最贫穷的国家将受到最沉重的打击。
![]()
我们之所以感觉不强烈,是因为像“供应链孪生”、“政治经济学新范式”这些宏大词汇。
离我们的生活太远,但它们最终会通过物价、就业、经济增长,实实在在地影响到每一个人。
![]()
新时代的助产士
特斯拉的痛苦挣扎,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
而是全球汽车产业在动荡的贸易环境中被迫进行的集体转向的缩影。
特斯拉因此成为了一个标杆,它的成败得失,将为全球其他跨国企业。
提供一个在日益分裂的世界中如何生存的宝贵案例,它的每一步,都在为后来者探路。
![]()
这背后,是“经济增长”与“国家安全”两大国家目标的权重再平衡。
是“效率优先”的旧全球化范式,正在被“安全优先”的新范式所取代。
这个范式转移,不是温和的演变,而是剧烈的、充满疼痛的分娩。
它要求企业具备一种全新的核心竞争力——“多体系并行运营”能力。
![]()
未来的商业巨头,很可能不是来自硅谷或华尔街。
而是最擅长在政治夹缝中生存和创新的“多体系大师”。
他们能在不同的政治-经济区块中,同时玩转几套不同的商业规则。
![]()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不仅是旧时代的送葬者。
更可能是新时代的助产士,它所经历的撕裂与代价,预示着一个多极化、内卷化的未来格局。
对于所有身处其中的企业和个人来说,这既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可能孕育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谁能更早、更低成本地学会“政治性双生”,谁就能在新秩序中占据先机。
![]()
结语
这不仅是特斯拉的选择,更是全球化时代落幕的悲壮序曲。
未来,企业比拼的不再是全球效率,而是多体系生存的智慧。
你认为我们能在这场“安全税”中幸免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2025百度军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