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号这天,特斯拉给美国工厂的供应商下了死命令:两年内把所有中国零部件全换掉,而且这不是空穴来风的传闻,已经有不少供应商动手找替代零件了。
通用汽车也跟着凑热度,说要在2027年把中国关键零部件彻底清出去。以前特斯拉把上海工厂当成救命稻草,现在却突然要跟中国供应链划清界限,这背后到底在打什么小算盘?
![]()
政治压力下的被迫选择
特斯拉这次的动作,绝不是一时兴起。我们先从2024年5月说起,当时美国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关税,一下子从25%飙到了100%,就连锂电池、石墨这些核心材料,也被加征了25%的关税。
拜登快下台的时候还想搞个大动作,提出2027年禁用中国软件、2029年禁用中国硬件,虽说后来特朗普上台把这个计划暂时搁置了,但关税这根大棒一直悬在头上没放下。
![]()
马斯克手里还有Space X这张关键牌,这家公司拿着NASA的合同,跟美国国防系统的关系紧得像拧成一股的绳子。政府部门三天两头就来审查供应链安全,马斯克哪敢不配合?到了2025年中美关税谈判,美国对华进口产品的平均税率直接冲到了47.6%,汽车零部件的税率说不定更高。
更重要的是《通胀削减法案》,这里面写得明明白白,只要电池这类核心部件是在美国本土生产的,每辆车就能拿到7500美元的补贴。
![]()
2024年特斯拉全球交付了91.6万辆车,要是每辆车都能拿到补贴,光这一项就能进账68亿美元。马斯克多精明啊,既要避开高额关税,又想把补贴拿满,这么一来,中国零部件自然就成了被牺牲的对象。
中国供应链的真实分量
特斯拉想跟中国供应链彻底切割,哪有那么容易?2018年的时候,特斯拉正陷在产能地狱里动弹不得,是上海政府拿出低价土地和低息贷款,才把它从困境里拉了出来。
![]()
当时签的对赌协议写得很清楚,特斯拉每年要交22亿税、投入140亿资金,现在看这笔买卖特斯拉赚大了,2024年上海工厂的产能,占了特斯拉全球产能的一半以上,国产化率更是高达95%。
不过中国供应商也不是小角色,宁德时代的电池装在了Model3和ModelY上,2025年第一季度,宁德时代光是电池出货量就超了60GWh,这里面四成全塞给了特斯拉的车型。
拓普集团的一体化压铸技术更厉害,用了这项技术之后,ModelY的底盘少了20多个焊接点,成本直接降了15%。还有三花智控,它给特斯拉提供的热管理部件,占了特斯拉全球采购量的八成,尤其是能在零下30度正常工作的极寒热泵技术,欧美企业根本做不出来。
![]()
现在特斯拉在中国有400多家一级供应商,其中60家还进入了它的全球供应链,支撑着加州弗里蒙特、德州奥斯汀、德国柏林这几个工厂的运转。2025年2月,特斯拉在上海建的储能工厂Mega pack正式投产,年产能达到40GWh,这可是美国之外的第一家超级储能工厂。
马斯克2020年在上海工厂投产仪式上还说过,中国创造的奇迹在其他地方复制不了,现在突然翻脸,怎么看都像是被政治压力逼得没辙了才做的决定。
![]()
替换计划的现实困境
特斯拉打算找韩国三星SDI、LG新能源来替代宁德时代,可问题跟着就来了。三星和松下的电池,能量密度比宁德时代的低了一截,光是适配测试就得耗上几个月,期间还得不停调整参数。
而且全球八成的锂电池原料都来自中国,想绕开中国供应链,成本肯定得往上涨。特斯拉已经换掉了一些铝合金件,用韩国的产品顶上,但电池这种核心部件,可不是说换就能换的。
墨西哥成了特斯拉想出来的“跳板”,计划把中国零件先运到墨西哥组装,贴上墨西哥标签之后再运进美国,以此绕过关税壁垒。
![]()
但这么一来,物流成本得涨20%,最后这笔钱还得从消费者口袋里掏,羊毛终究出在羊身上。供应商协会的主席曾说过,精密模具根本找不到能无缝衔接的替代品,中国供应链织的网太密了,想拆都拆不开。
越南、印度这些地方也在抢特斯拉的订单,可这些地方的基础设施跟中国比起来,差太多了,生产效率也低了一大截。之前耐克、苹果把工厂搬到越南、印度,结果发现质量控制和交付周期全出了问题。
要是特斯拉重蹈覆辙,2026年的销量目标恐怕要打折扣。2025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交付量已经下滑了13.5%,中国市场的销量也跌了9.9%,美国工厂要是再这么折腾,股东们肯定不答应。
![]()
中国供应商的应对之道
中国企业可不会坐以待毙,早就开始想办法应对了。宁德时代2024年的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35%,还专门推出钠离子电池,就是为了少盯着锂资源这块“香饽饽”,降低依赖。
旭升集团的铝件业务占了营收的四成,上次ModelY停产的时候,它的订单就下滑过,现在人家已经转向欧洲车企,保住了产能。拓普集团也不只是做底盘件,还在搞机器人业务,给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供应执行器,一个就能卖5000元,这成了它新的增长点。
![]()
而且中国新能源车企正在崛起,2024年比亚迪的销量直接比特斯拉多了119万辆,小鹏、理想的市场份额也在慢慢扩大。国内充电桩2025年的目标是500万个,产业链的基础稳得很。
中国政府的支持力度也不小,新能源车下乡政策一直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也在加速,对零部件的需求持续旺盛。上汽集团把电池成本压到了6.8万元,比行业均值低了1.4万。
现在集群效应越来越强,中国供应商已经不只是简单的零部件制造商,还在往方案提供商升级。欧洲、日韩的车企都排着队来要货,中国企业出海的脚步也在加快。
![]()
特斯拉这次搞“去中国化”,表面上看是对着中国供应商来的,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挖坑。成本优势没了,美国产的特斯拉竞争力肯定会下滑。通用汽车在中国的销量已经跌到冰点了,要是特斯拉还接着这么玩,全球市场份额恐怕要缩水。
保护主义到最后伤的还是自己,到底谁输谁赢,还得看市场说了算。马斯克这把火,最后会不会烧到自己身上呢?
信息来源:
华尔街日报《Tesla Tells Suppliers to Avoid China-Made Parts for US Production》
观察者网《与三星洽谈,特斯拉打算供应链“去中国化”》
经济观察报《特斯拉 “去中国化” 战略背后的双重考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