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雷军亲自下场,转发自己2023年底和2024年初的微博为近期的负面舆情辟谣。
![]()
而此前,小米汽车答网友问都更新到了197集。
![]()
不过,这都抵不住小米汽车一波又一波的负面。小米优势在微博营销/公关,而现在是抖音时代,抖音的内容聚合模式下,反小米的内容成了圈子,辟谣的内容很难进去,即使有人转发了,转发的目的还是为了批小米,批雷军。而且在多家车企强大的法务下,发车的负面短视频时大多隐藏了品牌,然后就有人往小米上引。
小米的公关确实适应不了现在的形势,需要做大的调整。但小米汽车的核心问题还在公关外。进入汽车圈后,小米的研发、营销、制造、售后、公关一直处于脱节中,其中制造成为最大的瓶颈点。一个轻资产互联网公司,汽车起点就选择自己建生产线制造,还特别强调自主研发,遇到了很多新问题。
有些问题,小米解决的挺好,但有些问题小米很难解决,甚至小米成为某方面行业负面的代名词,如“字研”。在产品介绍时加入详细的说明,是所有企业的惯常做法,毕竟有限的“大字”不可能写得那么严谨。随便去哪个企业的产品宣传页都会看到大量的注释,包括苹果手机,比亚迪汽车等,但“字研”成了小米的特征。很难说没有MCN机构在后面鼓动,但作为快速崛起的互联网汽车头部厂商,小米就应该负担起相应的知识普及责任来。
现在躁动的互联网时代,能耐下心来看完整观点的很少,例如,我写的文章《》下评论的人,看到文尾的比例很低。甚至有些人都不知道我这篇文章写了什么内容,但这不影响他们评论。
回到小米汽车。小米汽车的研发系统性不足,营销跑得太快,制造脱节,售后跟不上,这就留下了非常大的公关空窗期,而小米、雷军本身就是流量热点,这使得大量的网络内容瞄准了小米,臆想小米负面,单靠官方197集的“答网友问”显然解决不了这些问题。
例如小米YU7大定超出预期,按官方提供的供货期,部分车的交付日期可能要到明年,购买者可能要交更多的税,这是企业应该预料到的,应早给这些购买者回应。
再例如小米在第二辆量产车首次发布时就批量提供挖孔前盖这一不平常的设计,把本来可以“锦上添花”的改变,做成了型号“缺陷”。
还有小米对速度的追求。速度与安全是负相关的,小米汽车要两者都有。但没有考虑到,小米汽车是部分年轻人的第一辆车,他们还没有足够的驾驶经验。
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一些。小米汽车需要系统思考,自己要造什么样的车,它的目标用户画像是怎样的,如何让这些用户有更好的体验。小米产品线异常丰富,这为“家”体验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例如曾有某车企员工因到小米汽车交付现场接车时说小米汽车好而被企业辞退,可见小米品牌的吸引力。
网传小米汽车的很多问题本不是问题,小米没有能够积极回应,主动引导,才导致负面舆情发酵。现在可能是小米将小米汽车的公关从小米集团分立出去的时候了。
另,小米汽车不要受其他车企误导,以为负面都是“有人使坏”,法务能解决一切。让雷军等集团领导真正了解企业主要负面舆情的根源、进程,才能真正采取更有针对的有效措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