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医美赛道持续升温的背景下,一家尚未实现核心产品商业化、连续两年亏损超1.3亿元、资产负债率高达123%的生物科技公司,正试图叩开港交所的大门。东方妍美(成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妍美”)于2025年5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以“再生医学材料”概念登陆资本市场。然而,其财务状况之脆弱、产品审批之不确定性以及市场竞争之激烈,令这场IPO更像是一场背水一战。
核心产品尚未获批,商业化仍处“纸面阶段”
东方妍美的故事围绕一款名为XH301的“童颜针”展开。据其招股书披露,该产品为聚左旋乳酸(PLLA)与羧甲基纤维素(CMC)组成的注射剂,用于治疗鼻唇沟皱纹,属于第三类医疗器械——中国监管最严格的医疗器械类别。
公司称,已于2024年11月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XH301的注册申请,并于2025年2月按要求补充资料,目前仍在审评中。招股书预计,“将于2025年下半年早期完成注册,并启动商业化”。但截至目前(2025年11月),NMPA官网及公开审批数据库中尚未显示XH301获批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在东方妍美13款再生医学注射剂候选产品中,仅有包括XH301在内的两款进入注册审评阶段,其余仍处于临床前或早期临床。这意味着,公司目前并无任何一款核心产品产生收入。
这一现实与其营收结构形成鲜明对比。2023年及2024年,东方妍美总营收分别为1288.2万元和1452万元,主要来自医药中间体、面膜、医用敷料等非核心业务。而真正代表其技术方向的再生医学注射剂与特医食品,至今“未贡献任何收入”,招股书直言不讳。
两年亏损1.33亿元,毛利率断崖式下滑
财务数据进一步揭示了东方妍美的经营困境。2023年和2024年,公司净亏损分别为6350.1万元和6938.3万元,合计亏损达1.33亿元。同期研发开支分别为4572.6万元和4495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高达355%和310%,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更令人担忧的是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恶化。2023年整体毛利率为11.4%,到2024年骤降至2.6%。招股书解释称,主因是医疗相关产品销售录得毛损——2024年该项业务毛利率为-8.8%,亏损114万元。而曾支撑毛利的医疗研发及咨询服务,其收入占比从22.6%腰斩至10.9%,尽管该业务毛利率高达96.1%,但体量太小,难挽颓势。
截至2024年末,东方妍美总资产为1.59亿元,总负债却高达1.96亿元,资产负债率飙升至123%,净资产为负3708万元,已实质资不抵债。流动比率仅为0.3倍,短期偿债能力几近枯竭。
此外,公司存在明确的债务违约记录。招股书披露,2023年及2024年,分别有1081.2万元和2002.2万元的银行贷款构成违约,另有逾2000万元因交叉违约被触发。尽管公司称“银行尚未采取强制措施”,但信用风险已然暴露。
童颜针赛道红海厮杀,后来者突围艰难
东方妍美押注的“童颜针”市场,早已不是蓝海。据行业统计,截至2025年,国内已有至少五款同类产品获批上市:
长春圣博玛的“艾维岚”:国产首款PLLA童颜针,2024年销量超10万支,销售额约5–8亿元;
爱美客的“濡白天使”:2024年凝胶类产品营收12.16亿元,其中濡白天使贡献超80%,市场份额约40%;
江苏吴中代理的韩国品牌“艾塑菲”:2024年销量8.5万支,营收3.5亿元,终端价2万元/支;
高德美的“塑妍萃”、普丽妍的“普丽妍”亦占据一定份额。
更严峻的是,新玩家仍在涌入。乐普医疗的童颜针已于2025年6月获批;四环医药、华东医药、尚礼生物等企业的产品预计2025–2026年上市;杭盖生物、西宏生物等亦处于注册申报阶段。
在此背景下,东方妍美既无先发优势,也无渠道积累。其招股书未披露任何销售团队建设、医院合作或医美机构覆盖计划,仅提及“正与新氧科技探讨合作”。而在价格战已悄然打响的当下——部分平台将童颜针价格压至2999元/支(较传统终端价下跌超80%)——即便XH301顺利上市,能否复制前辈们的高毛利神话,实属存疑。
资本续命难掩治理隐忧
东方妍美自成立以来高度依赖外部融资。招股书显示,公司已完成三轮融资:2021年天使轮募资4700万元;2023年Pre-A轮获6000万元;2025年3月A轮再融9000万元,投后估值达15亿元。
然而,资本输血并未缓解内部治理质疑。在公司深陷亏损、现金流紧张之际,高管薪酬却逆势大涨。董事长张新明2024年薪酬达140.8万元,较2023年翻倍;另一高管唐海威年薪从4.1万元飙升至94.3万元,涨幅超20倍。同期,公司行政开支从762.5万元暴涨至1623.9万元,占营收比例达111.8%。
这种“亏损中涨薪”的现象,引发市场对其激励机制合理性的质疑。尤其在招股书明确提示“可能永远无法盈利”的语境下,高管薪酬与公司业绩严重脱钩,暴露出治理结构的失衡。
此外,公司还面临合规与安全风险。2025年5月,其成都总部建设项目因“焊工作业无旁站人员、未设接火斗”被温江区住建局通报;同年8月,又因“外脚手架随意开口”再列安全隐患名单。更严重的是,其重要子公司江苏西宏生物医药公司因“未建立有效质量管理体系”,于2025年5月被药监部门立案调查——而该公司正是XH301的研发主体之一。
港股18A章门槛提高,IPO前景蒙阴
东方妍美此次IPO依据港交所《上市规则》第18A章,即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但近年来,港交所对该类企业审核日趋严格,不仅要求核心产品进入后期临床或注册阶段,还需证明商业化路径清晰、市场潜力可期。
对于东方妍美而言,XH301能否如期获批,成为IPO成败的关键变量。若审批延迟,公司将面临“无产品、无收入、高负债”的三重压力。而即便获批,如何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快速放量,仍是巨大挑战。
截至发稿,港交所尚未就其申请作出反馈。多位投行人士表示,在当前港股流动性偏紧、生物科技估值回调的环境下,投资者对“故事型”公司容忍度显著降低。“没有收入验证、没有渠道基础、还资不抵债,这样的项目很难获得理想估值。”一位不愿具名的医疗健康领域保荐人坦言。
一场不容失败的豪赌
东方妍美并非没有技术积累。其在PLLA微球均一化、ECM材料改性等方面确有研发投入,XH301的临床数据也显示一定疗效。但技术不等于商业成功。在医美行业从“概念驱动”转向“安全与效率并重”的今天,资本市场更看重可持续的盈利模型与稳健的治理结构。
如今,东方妍美账上现金仅能支撑约15个月运营。留给它的窗口期正在关闭。这场IPO,不仅关乎估值高低,更关乎生死存续。若失败,或将重演昔日众多“烧钱换故事”企业的覆辙;若成功,则需用真金白银的销售数据,来回应市场对其“可能永远无法盈利”的深切忧虑。(资钛出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