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发现更多城市之美
![]()
“丹心已共河山碎,大义长争日月光。”这是爱国将领程子楷的墓志铭,他一生的故事,都与家国安危紧紧牵系,在时代变迁里不畏动荡,敢为人先,在战火烟云中冲锋陷阵,舍生取义。他的故乡,就在资兴市石鼓村,一座同样满载着历史沉浮的湘南古村落。
程氏家族的百年史
从资兴市区出发,不到二十分钟的车程便轻松抵达,石鼓村就坐落于省道312旁的山野之间。放眼望去,长长的资许铁路横亘在田间,将石鼓村分为东西两侧。石鼓村,因清朝皇帝赏赐的一对石鼓而得名。而程氏家族的故事,还要从位于铁路东侧石鼓村六组的程氏大屋说起。
![]()
大屋门前,宽敞的晒谷坪上伫立着两根苍老的旗杆夹,隐约可见雕刻的“福”字与祥瑞纹样。程子楷生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字嵩生,号忍公,自小聪颖过人,科举中榜后,选为清朝光绪年间的拔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任命为湖北枣阳知县。旗杆夹虽已黯淡隐没,却犹可见当年的功耀荣光。
![]()
程氏大屋的历史,早在程子楷出生的六十年前,便埋下了伏笔。清朝,这栋石鼓村“第一豪宅”拔地而起,见证了一个家族的鼎盛与传奇。程氏大屋又称程子楷将军故居,始建于1810年,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总面积3440平方米,在古时可谓是奢豪大气。
![]()
程氏大屋共七扇大门,六条直巷,两条横巷道把正栋分为上、中、下厅,大屋共有正房72间,杂房18间。中正高挑的主屋两侧,各连接着一排飞檐翘角的中栋与两排雅致的厅屋,远远望去,像极了古屋成片的建筑群。
![]()
墙架上的鸡冠斗子颇为精巧,人字屋脊的辉映上,还泥塑着灵动吉祥的蝙蝠;“四合”天井式屋顶,形如“昌”字,寄寓着家族繁茂昌盛的愿望。上厅屋内,雕龙的神堂高供,延续着程氏后代的香火。屋侧的方形古井依旧清澈,如洞察古今的一只慧眼,默默融入村民的生活。
![]()
二百多年过去,中厅屋与下厅屋均有破损风化之处,但仍然可见古屋庞大的格局,实属湘南一绝。遥想当年,一排排雅致的马头墙下,程家儿女在此嬉戏玩耍,练字习武。眨眼间,那个青涩的少年长大成才,中榜进京,北上任官,整个石鼓村都传遍了程家的荣光,这座大屋自此又多了令人艳羡的头衔。
![]()
然而,19世纪末,正值封建社会走向腐败没落,列强的侵略,更是让朝廷动荡,家国难安。程子楷并不满足于传统的仕途,光绪三十年(1904年),他弃官东渡日本求学,学习西方学说与先进思想,寻求救国兴民之路,成为首批参加同盟会的革命志士之一。1913年,袁世凯激起“二次革命”,程子楷被袁世凯定为“附逆”通缉。程子楷不顾安危,为湖南反袁奔走,担任湖南讨袁军第一军司令。后赣军战败,程子楷再次被袁世凯通缉,不得已逃往日本。
![]()
1915年,护国战争爆发,程子楷回国,率部与北洋军作战,被任为陆军中将衔。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他慨然出任湖南省政府军事参议。后来,日军大举南侵,年老力衰的他被迫避归资兴,扶病深居于山中。日军得知他的名望,四处搜寻,妄想胁其充任伪职。
![]()
1945年除夕,由于汉奸引路,程子楷不幸被俘。日伪胁诱并用,他始终不为动摇,痛斥日寇,遭遇囚禁。除夕之夜,他痛感国破家亡,自缢以身殉国。1946年,为纪念他崇高的民族气节,湖南省政府为他举办隆重葬礼,并追授上将军衔。201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资兴市对程子楷书院进行全面修缮,并将其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程子楷学堂
![]()
程子楷一生心系家国,支持革命人士,也大兴教育,在家乡创办程子楷学堂。程子楷学堂原名伊川小学,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程子楷在日本留学期间捐款建造。程子楷学堂坐北朝南,整体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学堂共两层楼,四方的圆拱圈环走廊,典雅的窗棂,上覆小青瓦,中式的传统天井结构,颇具中西合璧的建筑特色。
![]()
起初,这里拟建为程氏祠堂,后加盖为家族私塾,新中国成立后被办作村小。对于教育,程子楷早就有着一番先进平等的思想,对学堂做此规定:本地人不论男女、贫富,皆免费上学,共享教育权利,以此激励青年奋发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2011年,资兴市政府安排资金对程子楷学堂进行修缮。2021年,程子楷故居与程子楷学堂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十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眼前的程子楷学堂,不再有书桌、学子,却仍仿佛可闻石鼓村的琅琅读书声。
![]()
私塾的昔日盛景虽然不在,但是石鼓村人世世代代的优良传统被保留下来,崇文重礼,人才辈出。岁月更迭,石鼓村经久不衰,人丁兴旺。在石鼓村,还有不少老人住于此,孩子们都在城里买了房子,他们却不忍搬离,在老年时光默默地守候着一份心灵的皈依。
找寻,传说中的石鼓
一位七旬阿婆是嫁到程家的媳妇,从年轻时便对村里大小事常有参与,了解甚多,石鼓村的昔日繁华在她的讲述中一一浮现。原来,石鼓村一共分为八组,几十年前,东江移民还迁过来了一个组。而石鼓村传说中的那对石鼓,就藏在五组的一群老民居中。
![]()
穿街走巷,一栋砖木结构的老建筑立于眼前,格局与斗拱之精巧,应是一座颇有历史的古民居。听村民讲,门前原有一块御赐的牌匾,几年前被盗走,与之失窃的,还有门前的其中一只石鼓,实在令人惋惜。
![]()
细细端详仅存的一块石鼓,其上的纹样已被岁月风霜磨平,从上方的扇形缺口,仍能看出石鼓从前的功用,或许,这栋老民居从前还有着一进大门,这些后人都不得而知……
![]()
百年老屋,是祖辈的记忆,更是乡愁所系。许多人尽管远走天涯,马头墙下的田野与乡音,仍是他们深藏于心的隽永牵挂。每年的清明时节,外出游子多会携妻带子自发回乡,虔诚地祭拜程子楷与程氏先祖。程氏大屋仍在,石鼓犹存,历史的车轮滚滚,一代代程氏后辈的故事仍在续写着。
![]()
公众号内容均节选自“”发现城市之美“”书籍系列
湖南非遗丨还盘王愿:大船从未停歇
湖南非遗 | 兴宁刺绣,扎根乡土的刺绣
非遗故事 | 陈琳与她的花鼓戏
巍巍回龙山,灼灼资兴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