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里边大概可以这么分,有锂电、光伏、风电、水电、核能等。我们可以挨个给大家稍微梳理一下。今年,锂电和光伏都还是有比较明显的表现,风电、水电和核电因为它们在A股里面占比还比较小,所以我们就先不聊它了。可能大家也关注储能,所以我们重点说一说锂电、光伏和储能。
锂电今年有一段时间(应该是8、9月份)表现还是很好的。我们看到它的业绩也有持续的改善,主要的原因是,一方面在动力电池领域,国内乘用车的需求还是比较坚挺。而且有一个小的板块就是重卡报废,报废之后就会更新,那有了新车就要装锂电,所以整体来说,需求还是比较坚挺的。另外,还有欧洲的电车,还有一些销售的补贴。这些方面都对锂电形成了整体上的支持。
我们来说说储能,储能今年储能涨的挺多。2020年的时候我们推出了新能源车ETF,2021年又推出了碳中和50ETF。这个碳中和50ETF它其实装了一肚子的新能源,包括锂电、光伏、风能和水电。2021年“碳中和”、“碳达峰”概念非常强的时候,我们专门去查过当时国内的能源结构占比。我记得当时煤炭在整个能源结构里边占比大概是64%-65%。今年我们又去查了一下这个能源结构占比,非常惊讶地发现整个能源结构占比里边煤炭依然非常高,还在60%左右。
类比新能源车来看,2019年的时候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只有5%左右,而现在经过了这几年的时间,新能源车的销量占比就已经达到50%左右了。而反观我们的能源结构占比,煤炭占比下降的速度其实是非常慢的。我觉得这个事情很有意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我和研究员也谈论了一下。我们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就是储能的发展非常重要。
为什么这几年下来我们的能源结构里边还是煤炭占据主导地位?这跟新能源出来了之后,它能不能被储存起来,能不能被用掉有关系。过去几年的情况大概是,新能源电力不够稳定,大量电力不能被马上用掉,又不能被储存起来,就浪费掉了。说明储能在过去几年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那么在未来它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加强。这是储能的逻辑,我们觉得这可能是未来几年储能一个非常重要的逻辑驱动。
大家想一想,这几年光伏都已经内卷到什么程度了,甚至可以说内卷到企业“血流成河”的程度了,每个城市都在积极地上光伏项目。但是从能源结构来看,依然还是煤炭占主力。这真的是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我相信我能看得到的东西,国家肯定更早就看到了。这就是为什么今年储能涨得非常好的原因。而且我们觉得储能有非常扎实的基本面的逻辑驱动。目前,我们确实也看到国家已经在积极地推动,各个地方的储能支持政策也开始出台。终端的装机也是在不断往上走。我们的储能也在不断出口到美国和非美地区,所以也存在一个海外的需求拉动。
短期大家可能觉得储能炒的有点高,但是我觉得问题不是特别大。因为它背后的逻辑还是比较强的。即便阶段性的有些高了,稍微调整一下还是能够继续的。有点像芯片,2019年市场开始炒芯片,中间也有很高的时候,但是你看这两三年芯片还是很受欢迎。
接下来,再说一下光伏。光伏今年前三季度的业绩其实是往下掉的,但是今年三季报出来的时候,我们看到利润端它的业绩有边际改善。我们看了一下,背后的原因可能包括比如说“反内卷”政策有一定的效果。因为国家一直在推“反内卷”,这个效果是如何显现出来的?我们可以看到,三季度的时候硅料、硅片的价格有所上涨。最近(11月12日)光伏板块暴跌,就是因为有传闻说联盟推不下去了,然后硅料、硅片价格又要往下掉。但是从我们看到的结果来看,25年三季度整体来说,料硅价格还是在上涨,所以就带动了业绩有所修复。还有一些光伏的企业它多多少少有点储能的业务,比如说逆变器。这些企业因为也涉及部分储能的业务,前面我们也分析了储能有比较强的需求支持,所以我们认为光伏行业的业绩景气度是有望延续的。
从明年的角度来说,我们倾向于认为新能源还是有行情的。大家也可以关注一下相应的产品,比如光伏50ETF(159864)、创业板新能源ETF(159387)。所以,整体来看明年的市场我们还是比较乐观的,在结构上可能跟今年有点类似,人工智能可能还是主线,然后新能源、创新药也还是有机会。
风险提示:
投资人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人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是定期定额投资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保证。
文中提及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