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坚决把福岛核污染水排放大海,这个做法受到全球人的谴责,2年过去了,如今日本海鲜是什么状况呢?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发?
![]()
核污水排海最初一段时间,日本海鲜业就已经遭到沉重打击,中国是重要的海鲜进口市场,因为日本把污水排到大海,在2023年8月就全面喊停了日本海鲜进口活动,这对日本渔民来说遭到了重创,各国立即对日本海鲜进行检测和限制,日本海鲜在国际市场无人问津。
中国曾是日本扇贝等海产品最大买家,占出口总额的42%,韩国大型超市和餐厅也纷纷下架日本海鲜,即使那些未正式颁布禁令的国家,,消费者自发抵制日本海鲜。
![]()
日本国内渔业同样陷入困境,福岛及周边县市的渔民,尽管政府提供补贴,但渔价暴跌和订单取消,让很多小型渔业家庭难以为继,一个福岛老渔民,边叹息边说:“我们花了10年时间重建信任,一夜之间全毁了。”
面对国际社会质疑,日本政府及东京电力公司启动一套严密监测和信息公开机制,他们在排放点周边设置监测点,定期公布氚等放射性核素浓度数据,官方数据显示,绝大数样本放射性水平低于安全阈值,部分低于仪器检测极限。
![]()
可是这个数据,还是没有让公众消解疑虑,反对声指出,除了氚,核污水中还可能含有碳-14、锶-90等半衰期更长的放射性物质,当涉及核辐射这种无形无味,却又潜在危害巨大威胁时,人们的恐惧往往超越理性分析。
面对严峻形式,日本海鲜产业开启艰难自救行动,各级政府与行业协会,加大推广力度,用品尝会、发放优惠券力推海鲜产品,越来越多企业进行额外检测,甚至在产品附上二维码,让消费者追溯到放射性检测报告。
![]()
中国维持全面禁令,香港、澳门同步跟进,韩国官方保持谨慎态度,美国表态支持日本排放计划,却减少海产品出口,2年过去了,日本海鲜产业远未走出核污水阴影,真正的挑战是长期的信任重建,环境史告诉我们,类似海洋污染事件的后果,需要数10年才能真正评估,对日本海鲜来说,仅仅证明“安全”还不够,它还必须证明“可信”才行,这需要时间检验和透明的沟通才行。
![]()
未来日本海鲜是一个什么状况?给了很多人想象的空间,是越来越好还是越来越差?以后的海鲜还能再吃吗?子孙后代还敢再吃吗?这个事情让我们交给时间,它最终会给出答案,这个答案又有多少人相信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