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盗采地下水吸金 大户年入上百万
河北青龙山村 “抽水吸金” 乱象:地下水淘金暴利背后的生态危机
10 月 25 日下午,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清河沿村的村道上,黄色泥浆顺着路面缓缓流淌,一户村民院中传来钻机的轰鸣 —— 这里正在新增一口用于 “抽水吸金” 的深井。这个藏在燕山脚下的村庄,表面与普通山村无异,实则暗藏着一条以地下水为载体的淘金产业链。随着近年黄金价格持续飙升,“抽水吸金” 在当地愈演愈烈,无许可开采、海量耗水耗电、废水直排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
![]()
山村暗藏淘金链:铁桶 “吸金” 工艺简单暴利
清河沿村的神秘之处,藏在村民紧闭的院门之后。记者走访发现,村里管道纵横交错,粗细不一的管道从院落延伸至地下,最终通向村中的小河,河边多个排水口昼夜不停向外排水,使下游河面明显拓宽。“地下水里面有金子!” 一位村民道出了这个村庄的秘密,排入河道的正是淘金后的尾水。
在村民家中,两只高约两米、直径一米的铁桶是 “抽水吸金” 的核心设备。铁桶上下连接着进水管与排水管,内部装有黑色活性炭,并用铁丝网和石头固定。“把地下水抽上来,经活性炭过滤,金子就吸附在炭上了。” 村民王亚军介绍,这种工艺被当地人称为 “抽水吸金”,操作十分简单,村里河北岸几乎家家户户都在从事这项 “生意”,保守估计有上百户村民参与。
记者通过航拍看到,至少十几户村民院落中都装有类似铁桶,部分村民还为大型设备加装了顶棚遮盖。据了解,“抽水吸金” 的后续提炼需依赖专业加工点,村民每隔三个月左右会将吸附了金元素的活性炭取出,送至青龙县另一乡镇的炼金点,经焙烧等工序提炼黄金。10 月 16 日,记者在一处炼金点看到,院内白烟缭绕,地面铺着厚厚一层黑色粉末,业内人士证实这正是待焙烧的含金活性炭,“差不多天天都有人来加工”。
这种淘金方式的暴利令人咋舌。村民王亚军透露,抽水三个月的总成本约两万元,包括电费一万元、活性炭成本七八千元及其他开支。而按照当前黄金价格计算,每批活性炭最少能炼出百八十克黄金,刨除成本后单次最少可赚四五万元,“大户一年能挣上百万元,普通户也能有二三十万元收入”。金价的持续上涨是直接推手,2025 年 10 月,国内投资金条报价首次突破每克 1000 元,越来越多外出务工村民返乡加入 “淘金大军”。
![]()
金从何处来?废弃金矿与堆浸工艺的遗留隐患
清河沿村的地下水中为何含有黄金?答案与村里一座已停采多年的金矿密切相关。青龙满族自治县素有 “万两黄金县” 之称,探明黄金矿脉 300 余条,清河沿金矿自上世纪开采至 2007 年初停止营运,关闭前采用堆浸法开采工艺。
“当年金矿用化学药剂喷淋矿石,溶解金元素后再提取。” 当地村民回忆,这种堆浸法需使用含氰化物的剧毒化学溶液,将金从岩石中溶解为金络合物,再通过活性炭吸附提取。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苏德辰解释,村民能 “抽水吸金”,大概率是当年金矿的尾矿和废液处理不达标,含金化学溶液渗入地下水系,或是废弃矿石堆仍在发生化学反应。
这一推测得到了司法案例的佐证。一份 2018 年的刑事判决书显示,有人潜入清河沿村金矿矿洞,抽取洞内积水用活性炭吸附黄金,当场查获的活性炭中含有 1310 克黄金,当时市场价达 34 万余元。多位村民表示,正是从那时起,村里开始有人尝试在自家院中打井 “抽水吸金”,并逐渐形成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 “淘金福利” 存在明显地域差异 —— 仅村河北岸的地下水含有金元素,南岸村民无法参与,这也使得北岸成为 “抽水吸金” 的核心区域,钻井密度远高于其他地方。
![]()
疯狂淘金的代价:水荒电紧与生态破坏
“抽水吸金” 的暴利背后,是难以承受的资源消耗与生态代价。记者调查发现,当地 “抽水吸金” 用井多为 50 至 145 米深,口径大于普通吃水井,多数未取得取水许可证,每小时抽水量可达数十吨。一户村民 2024 年全年用电量达 9.6 万度,电费 7.7 万余元,单月最高用电量超 1 万度,而当地普通村民月均用电量仅 100 度左右,两者相差近百倍。
海量用电导致村里电力频频告急。村民提供的群聊记录显示,今年春节前夕,乡变电站工人多次呼吁 “抽水户晚上 6 点停泵,11 点后再抽”,否则 “变压器烧了谁也用不了电”。王亚军透露,由于频繁跳闸,短短两年内村里新增了四个变压器,但仍难以满足需求。供电公司内部人员表示,这种异常用电超出居民生活合理范畴,供电部门应采取限电、停电措施。
比电力紧张更严峻的是水资源危机。由于 24 小时不间断抽水,清河沿村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今年枯水期时,已有 50 多户村民的吃水井干枯。“以前村里从来不缺水,今年枯水期井里抽不上水,只能从外面运水,持续了一个多月。” 王亚军说,部分村民家抽出的水还带有泥沙,明显是地下水位下降导致的。按每台水泵每小时抽水 15 吨计算,一台设备三个月就能抽取三万吨地下水,大量无序开采正严重透支当地地下水资源。
生态污染的隐患同样不容忽视。苏德辰指出,深层地下水中的金元素本不会影响饮用水和灌溉用水,但村民抽取后无法完全吸附,含重金属及残留化学物质的废水直排河道或渗入地下,会造成二次污染。“金元素是重金属,无法被人体吸收,会在体内积累,还会随着水流扩散污染范围。” 他直言,这种行为用 “生态灾难” 形容并不为过。
![]()
多重违法却屡禁不止:监管漏洞待补
事实上,“抽水吸金” 早已涉嫌多重违法。8 月 5 日,青龙县水务局曾对一名 “抽水吸金” 村民作出行政处罚,以未取得取水许可证擅自取水为由,罚款 2.3 万元并责令拆除设施。8 月 13 日,凉水河乡人民政府也发布告知书,称该行为 “严重影响地下水安全”,要求村民停止违法行为,否则将联合执法追责。
![]()
但记者 10 月下旬走访发现,当地 “抽水吸金” 不仅未停止,反而有新增钻井的情况。一位打井队负责人坦言,清河沿村打的多是淘金用井,虽有打井资质,但从未为这些井向水务部门备案,“大家都明白不是吃水井,主要是监管不严”。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副院长杨朝霞明确指出,该行为涉嫌多重违法:未经许可抽取地下水违反《水法》,私自提炼黄金违反《矿产资源法》,情节严重者可能构成非法采矿罪;同时,大量抽水导致其他村民用水困难,还构成民事侵权,行为人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及刑事追责多重责任。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王炳文补充道,过量开采地下水还可能导致地表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问题。苏德辰则提示,当前金价上涨使低品位矿石重新具备开采价值,相关部门需加强对尾矿和废弃矿山的监管,避免被非法利用造成生态破坏。
![]()
井越打越深,泵越换越大
![]()
在清河沿村及周边村庄的电线杆上,随处可见打井的广告。 新京报记者 李聪 摄
随着“吸金”人群增多,卖活性炭的生意也有了竞争。
但10月下旬,新京报记者走访发现,村民不仅没有停止“抽水吸金”,反而仍在不断开挖新井。
![]()
新京报记者获悉,当地乡政府曾发布一份《告知书》,呼吁村民停止“抽水吸金”,不过实际效果有限。 受访者供图
让苏德辰担忧的是,村民们“抽水吸金”后排出的废水直接流入附近的河道,会把污染扩散到其他区域,“里边是有各种各样有害的元素,包括金元素,普通的金元素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人不能够直接吸收,会在身体中造成积累。”
苏德辰还提示,当前黄金价格上涨,使一些过去品位低、经济价值不足的矿石重新具备开采收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尾矿和废弃矿山的监管,否则可能被非法个人或小企业利用,进而造成生态破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