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把时光倒流回北宋1037年,在眉州那片灵秀山水间,一个注定要照亮千年文坛的婴儿呱呱坠地。那时的苏家书房里,或许正飘着墨香,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孩子将来会用一支笔,写尽人生的悲欢离合,成为后世无数人心中的精神坐标。
![]()
童年的苏轼在书香中成长。父亲苏洵虽年近不惑才开始发奋苦读,却为儿子树立了最好的榜样。小苏轼四岁能诵诗,十岁会作赋,更难得的是,他从不满足于死记硬背。某个黄昏,他拉着弟弟苏辙的手说:“读书不仅要明理,更要济世。”这句话,仿佛预示了他未来坎坷却辉煌的人生轨迹。
二十一岁那年,他带着弟弟进京应试。汴京的繁华让人眼花缭乱,但最让士子们心潮澎湃的,是即将决定他们命运的那场考试。当主考官欧阳修读到《刑赏忠厚之至论》时,不禁拍案叫绝。这位文坛领袖原本怀疑这是自己门生曾巩的作品,为避嫌而将其列为第二。放榜后真相大白,欧阳修慨然长叹:“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
然而,就在苏轼准备在仕途上大展拳脚时,母亲病逝的噩耗传来。他不得不中断刚刚起步的仕途,回乡守制三年。这第一次的人生转折,像一盆冷水浇在炽热的炭火上,却也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体悟。
重返官场后,苏轼先后在杭州、密州、徐州等地任职。在杭州,他主持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淤泥筑成一道长堤。春日里,他漫步堤上,看着桃红柳绿,写下“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这不仅是写景,更是他与这片土地深情相连的见证。
![]()
但官场的风云变幻,远比西湖的波涛更难预测。王安石变法在朝堂掀起巨浪,生性耿直的苏轼因直言进谏,成了新党的眼中钉。107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他卷入深渊——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
那年七月,官兵闯入湖州府衙,当场逮捕了太守苏轼。罪名是“谤讪朝廷”,实质却是一场文字狱。狱中的日子暗无天日,他甚至做好了赴死的准备。有一次,儿子苏迈因故托人送饭,不知内情的送饭人竟送来一条熏鱼。看到这个“死刑信号”,苏轼含泪写下绝命诗:“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生死关头,多方营救的声音终于传到皇帝耳中。连政敌王安石都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最终,苏轼被贬往黄州,任团练副使这个闲职。
![]()
初到黄州,他一度陷入深深的迷茫。在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但很快,这位天生的乐天派就在困顿中找到了新的人生乐趣。
他在城东的坡地开荒种田,自号“东坡居士”。每日与农夫商贾为伍,与山水明月为伴。深夜,他常常独自泛舟江上,看月光如水水如天。就是在这样的夜晚,他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气吞山河的词句,竟诞生于人生最低谷的时刻,不能不说是生命的奇迹。
他研究美食,创制了流传至今的东坡肉。在给弟弟的信中,他幽默地写道:“呵呵,近日颇得烹饪三昧,他日相见,当为子瞻下厨。”苦难没有击垮他,反而被他熬成了诗,烹成了美味。
![]()
哲宗即位后,苏轼曾一度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但看透官场沉浮的他,主动请求外放,再赴杭州。这次,他更加用心地治理西湖,完善供水系统,还创立了中国最早的公立医院“安乐坊”。
然而命运的戏剧性远未结束。新党再度执政后,苏轼被一贬再贬,从惠州一直到儋州。那时的海南,“此间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是真正的蛮荒之地。
但在惠州,他笑对艰苦:“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在儋州,他开办学堂,培养出海南历史上第一位举人。最令人动容的是他对侍妾王朝云的深情。当朝云在惠州病逝后,他在墓前栽松为伴,写下“不合时宜,惟有朝云能识我”的挽联。
![]()
1101年,在北归的途中,苏轼病逝于常州。临终前,他留下最后的诗句:“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将人生最困顿的三个地方,视为自己最重要的功业所在。这是一种怎样的豁达?不是忘记痛苦,而是在痛苦中开花;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现实中超越。
千年之后,我们为什么还要读苏轼?因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同样面临着各种压力与困境。苏轼用他的一生告诉我们:外在的境遇无法选择,但内心的态度可以自己决定。
他教会我们,在顺境中要有所作为,在逆境中要有所坚持;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外界,而是战胜自己;他提醒我们,生活不仅有诗和远方,还有眼前的东坡肉和身边的知心人。
![]()
读苏轼,不是要我们都成为文学家,而是要学习他那种“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人生态度。在职场受挫时,想想他的黄州岁月;在生活困顿时,学学他的苦中作乐;在人际关系复杂时,效仿他的真诚待人。
苏轼走了,但他的精神永远留在了中华文化的血脉中。每当我们在月光下吟诵“明月几时有”,在长江边感叹“大江东去”,在困境中想起“也无风雨也无晴”,他就活在我们中间
![]()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但有了苏轼这盏灯,我们在这趟旅途中,就能多一份从容,少一份慌张;多一份豁达,少一份执念。这,或许就是千年之后,我们依然爱苏轼的原因——因为他让我们相信,无论生活给予什么,我们都可以把它熬成诗,在黑暗中点亮自己的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