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对于“未来产业”,“十五五”定下了明确的六类——量子科技、生物制造、氢能和核聚变能、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第六代移动通信(6G)。
核心观察:未来产业的星座图多极世界
“十五五”的号角已经吹响。未来产业的竞争格局呈现一幅复杂的“星座图”,不再有单一的“全能冠军”,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多极世界”,每个城市都在基于其独一无二的“禀赋”(科研、产业、资本、场景)争夺“星系”的中心位置。
第一极(全能基座):北京、上海
北京、上海凭借无可匹敌的科研、资本和人才,在六大领域均有“国家队”级别的深厚布局。
第二极(创新引擎):深圳、杭州
深圳是“市场+硬件+资本”的终极代表,在具身智能、6G等产业化领域势不可挡。
杭州是“数字+生态+资本”的独特范例,依托阿里、海康、宇树等平台,在AI驱动的具身智能、脑机接口领域优势显著。
第三极(国家重器):合肥、成都、南京、武汉
合肥是“非对称”竞争的典范,在量子科技和核聚变两大“国之重器”上占据绝对高地。
成都凭借央企科研实力,在核聚变和6G(空天)领域与合肥、北京并驾齐驱。
南京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在6G的“技术定义权”上拥有全球话语权。
武汉以“光谷”为核心,在6G(光通信)和生物制造上实力雄厚。
第四极(产业高地):苏州、广州、重庆
苏州是“最强地级市”,其生物制造和工业机器人(具身智能)的产业集群已达世界级。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和GBA核心,在氢能、生物制造和低空经济上发力迅猛。
重庆作为“老牌工业基地”,在“成渝”氢能走廊和具身智能(工业应用)上拥有无与伦比的场景优势。
六大未来产业城市布局与基金进展
量子科技:“一超多强”格局
第一梯队(领跑):合肥(绝对领跑)、北京
合肥:全球“量子中心”。“合肥模式”(政府重投+基金矩阵)孵化了“本源量子”,聚集了超90家企业。
北京:顶尖科研(清华、北大、中科院物理所)+ 专项基金,在底层技术上领先。
第二梯队(追赶):上海、南京、武汉、杭州
上海:走差异化路线(如中性原子)。
南京/武汉:依托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顶尖高校的物理系,在量子测量、量子通信上有深厚科研积累。
杭州:阿里达摩院将量子实验室捐赠给浙大,使杭州保留了强大的学术研究能力。
基金视角:此赛道以国家专项基金、省级战略产业基金为绝对主力。
生物制造:“长三角”内战,京粤汉紧追
第一梯队(领跑):上海、苏州、北京
上海(张江):全产业链条最完整,2025年目标破万亿,市区两级基金(如国盛)全周期支持。
苏州(BioBAY):世界级的产业集群,基金招商模式的典范,吸引了全球顶尖的CXO和创新药企。
北京(昌平):依托昌平“未来科学城”,在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布局极深。
第二梯队(重镇):杭州、广州、武汉、南京
杭州(钱塘):“中国医药港”+ 省市区三级基金(50亿省级基金+50亿区级母基金)强力驱动。
广州 / 武汉:均为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岛”与“光谷”),产业基础雄厚,政府引导基金活跃。
南京:“医药谷”实力强劲,产业基金成熟。
基金视角:市场化VC/PE最活跃的赛道之一,“基金+产业园”是所有城市的标配打法。
氢能与核聚变能
A. 氢能(当下)——“五大示范城市群”主导
领跑集群:广东(广/深)、上海、京津冀、成渝(成/渝)
广州/ 佛山:产业生态、加氢站配套最完善的地区之一。
成都/ 重庆:依托“成渝氢走廊”,在重卡、物流等场景上优势巨大。
基金视角:资金主要来自中央财政补贴、地方配套资金,以及央企/国企(中石化、国家能源集团、地方能源集团)设立的产业基金。
B.核聚变能(终极)——“国家队”双雄并立
领跑城市:合肥、成都
合肥:拥有“东方超环”(EAST),是“国之重器”的核心。
成都:拥有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及“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
基金视角:目前100%以国家科研经费和央企投入为主。VC/PE的机会在于其下游供应链(如特种材料、核医疗)。
脑机接口(BCI京沪杭深四强领跑,武汉紧追
领跑城市:上海(产业化最快)、北京(科研最强)、杭州(AI+独角兽)、深圳(硬件)。
上海:全国首个系统性布局BCI的城市,启动了“产业集聚区”,其《行动方案》就是“基金招商”纲领。
杭州:依托浙大和阿里AI,培育了“强脑科技”(BrainCo)等独角兽。
追赶城市:武汉
武汉:依托华中科技大学的顶尖医疗和科研资源,在侵入式、康复医疗领域有重要布局。
具身智能:竞争最激烈的“红海”,应用为王
第一梯队(算法/生态/硬件):北京(算法)、深圳(硬件)、上海(产业)、杭州(生态)。
北京/ 上海/ 深圳:均已成立“机器人基金”(北京100亿基金、上海100亿基金、深圳30亿基金群),目标直指千亿集群。
杭州:阿里(物流)、海康(视觉)、浙大(“天工”机器人)构成“铁三角”,市“3+N”基金集群重仓。
第二梯队(产业应用高地):苏州、重庆
苏州:全国最强的工业自动化和机器人产业基地之一,是具身智能“落地”的最佳场景。
重庆:全球最大的汽车和笔电生产基地之一,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海量订单和场景。
基金视角:地方政府基金全面下场“抢人抢项目”,“场景开放”+“基金入股”成为标配。
第六代移动通信(6G):“京深宁”三足鼎立,武/成/沪追赶
第一梯队(标准/产业/技术):北京、深圳、南京
北京(标准):6G标准制定的“核心枢纽”,依托清华、北邮,国家专项基金在此。
深圳(产业):6G产业应用的“龙头基地”,拥有华为、中兴。
南京(技术):依托“紫金山实验室”,在6G关键技术(太赫兹等)上实现过多次“世界第一”,拥有技术定义权。
第二梯队(特色):武汉、成都、上海
武汉:“中国光谷”,在6G的“光通信”和“光芯片”上是国家级基地。
成都:依托航天科工/电科集团,在“空天一体”(卫星互联网)的6G应用上优势独特。
上海 / 杭州:优势在于6G的“应用生态”和“云网融合”(如阿里、上研所)。
城市比较
未来产业“群星闪耀”全景对比
![]()
总结与展望
“十五五”的蓝图揭示了中国未来产业的“群星”格局:
1.没有全能冠军:强如北京、上海,也无法在所有六大赛道上“包圆”。
2.协同大于竞争:“长三角”(沪苏杭宁)在生物制造和具身智能上的内卷与协同;“成渝”在氢能和核聚变上的捆绑;“京津冀”在标准上的引领,都显示了“城市群”作战将是常态。
3. VC/PE投资地图:投资人除了“北上深”看项目,必须深入合肥(量子/聚变)、南京(6G)、苏州(生物/机器人)、成都(聚变)、武汉(光通信)这些“垂直冠军”的产业腹地。
对于VC/PE而言,这份“群星闪耀”的未来产业城市地图,就是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未来产业的核心城市投资图谱。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