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章《论语》。
这个世界太吵了,各种声音、各种观点,让人眼花缭乱。
但静下心来想想,那些真正打动我们的,从来不是最响亮的声音,而是最真诚的话语;那些真正让我们敬佩的,从来不是最张扬的勇敢,而是最坚定的信念。
因而,孔子在《论语》里说:德是言的根,仁是勇的源。
今天,一起来探讨下这句智慧之语,看看自己,是不是有时候也会被华丽的言辞迷惑?是不是也曾羡慕那些表面的勇敢?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孔子说:“有德的人,一定能讲出道理;反过来,能讲道理的人,却不一定有德。同样,仁者一定有勇;而反过来,有勇的人,却不一定是仁者。”
![]()
有德者必有言:真正的力量从不需嘶吼
你一定见过这样一类人,平时话不多,但一开口就让人心服口服。这不是什么演讲技巧,而是骨子里的东西在说话。
《左传》里记载鲁桓公从宋国那儿得到一个郜(gào)鼎,高高兴兴摆进太庙。没承想,臧哀伯站在朝堂上,面对鲁桓公,声音不高但字字千钧:“君人者,将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
做君主的,应该发扬德行,堵住违礼的事,这样才能管好百官。
臧哀伯就这么一句一句往下说,把国家兴衰、官员贪腐、礼制崩坏的道理讲得透透的。
最后一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贿章也”,直接点破了问题的要害:国家衰败,就是因为当官的贪腐;当官的贪腐,就是因为受宠的人收贿赂。
显然,臧哀伯讲这番话,不是为了显摆口才,不是为了博取好感,而是真正在为国家操心。他说出来的话,自然有分量。
因为,那些真正让人信服的话,背后都藏着一颗真心。
就像孟子见梁惠王,人家问他怎么让国家富强,他直接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不谈功利,只谈仁义。孟子话能传千年,就是因为他是真心想推行仁政,不是嘴上说说而已。
![]()
有言者不必有德:会说不等于会做
但反过来呢?能说的人就一定靠得住吗?
我们熟知的赵括纸上谈兵的故事,谈起兵法来头头是道。他爹赵奢是赵国名将,都拿他没办法,辩不过他。长平之战,赵括接替廉颇,四十万赵军被秦军坑杀,他自己也战死沙场。
还有《三国演义》里的吕布,此人武艺高强,口才也了得。他先杀丁原投董卓,再杀董卓投别人,最后被曹操抓住,还想靠嘴皮子保命,曹操问刘备怎么办,刘备一句“别忘了丁原和董卓”,直接把他送上了断头台。
孔子早就看透了这种人:“巧言令色,鲜矣仁。”说得好听,脸上笑嘻嘻,心里没几分真诚。
以上这些,你可别以为是在听故事,说别人,我们自己也经常这样:因为说服他人、操纵他人的目的太急切,所以经常自欺欺人,且习惯于自欺欺人,说一些自己都不信、不做的道理。
所以,多多追问自己:这话,我信吗?这话,我愿意照做吗?
![]()
仁者的勇,是带着温度的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讲个《史记·刺客列传》里豫让的故事。豫让为了报答智伯的知遇之恩,把自己弄得人不人鬼不鬼。他用漆涂身体装癞子,吞炭毁嗓子变哑巴,就为了接近赵襄子报仇。
第一次失败了,被抓住。赵襄子问他:“你以前不是给范氏、中行氏干过吗?智伯灭了他们,你怎么不报仇?”
豫让说:“他们把我当普通人看,我就以普通人的态度对他们;智伯把我当国士看,我就以国士的方式报答他。”
后来又一次行刺失败,豫让请求赵襄子把衣服脱下来,让他刺几剑,算是完成了报仇的心愿。然后拔剑自刎。
豫让的勇,不是逞强,不是冲动,而是因为心里有“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这,便是“仁者必有勇”。
再说《水浒传》里的鲁智深。
他本来是个提辖,日子过得挺滋润。但他听说金翠莲父女被镇关西欺负,二话不说就出手了。
他知道打死人要吃官司吗?他知道。但他还是打了。因为他看不得恶人欺负好人。
鲁智深的勇,便是从仁心里生出来的,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想着要主持公道。
后来鲁智深落草为寇,但他从不滥杀无辜。他的勇始终带着温度,这就是仁者的勇。
![]()
没有仁心的勇,是把双刃剑
但勇敢的人就一定仁义吗?
《水浒传》里还有个李逵,此人勇猛无比,拿起两把板斧砍人,那叫一个厉害。但他的勇,常常让我觉得害怕。
江州劫法场那回,宋江被押去刑场,李逵冲进去救人。这本来是好事,但他砍起人来不分青红皂白,路边看热闹的老百姓,他也一并砍了。
书里写道:“李逵抡起板斧,排头砍去,杀得尸横遍野。”
这些老百姓招谁惹谁了?他们只是路过而已。但李逵不管,他眼里只有救宋江这一件事,至于会不会伤及无辜,他根本不在乎。
李逵的勇是真够勇的了,但心里没有仁爱,没有对生命的敬畏。这种勇,说好听点叫鲁莽,说难听点就是残暴。这,便是“勇者不必有仁”。
《资治通鉴》里的安禄山,骁勇善战,一度打得唐朝军队节节败退。但他起兵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安禄山勇吗?当然勇。但他心中没有百姓,没有天下苍生,只有自己的欲望。
这种勇,最后害了无数无辜的人,也害了他自己。安禄山后来被自己儿子杀死,也算是报应。
你看,勇若无仁,就像无根的浮萍,看着威风,其实也撑不了多久。
![]()
我们该怎么看人看事?
孔子的这句话放到现在,太有用了。
短视频里有些博主说得天花乱坠,什么“三天让你月入过万”,“七天教你逆袭人生”,点进去一看,全是套路。他们的言很漂亮,但背后有没有德?你得细细琢磨琢磨。
孔子这句话,不是用来背的,是用来照镜子的。我自己也常反思。有时候说话冲动了,事后想想,这话是真心的吗?还是为了逞一时之快?有时候做事怕麻烦,退缩了,这是理性选择,还是缺少那份担当的勇气?
德和言、仁和勇,本来应该是一体的。但现实中,它们常常分离。能说会道的人未必有德,敢打敢冲的人未必有仁。
德可以兼言,言不可以兼德;仁可以兼勇,勇不可兼仁。
所以我们要学会分辨,也要学会反省。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戳中了人性最根本的东西。
关注【子彦读书】,读懂经典,活出通透人生!
✍️ 每天句读《论语》,持续原创,日日不断之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