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二十年多年,收诊的尿毒症患者,没有上万也有大几千。每个人的情况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的是都发展到了慢性肾衰竭的终末期,肌酐上涨数值差不多,肾小球滤过率均下降低于15。
不同的是患者年龄有2、30的年轻人,也有6、70的老年人,基础病理不一样,出现的并发症也不同,剩余肾功能有多有少。
还有一些患者早早做了透析,但也有一些人肌酐上千了也没透析或者肾移植。
![]()
这也主要与每个人的家庭,经济,岗位等等都有关系。
那这么多尿毒症人群中,有治好的吗?
不能说完全没有,当然是有的,但占比不乐观基本上在10%左右。这个治好的标准是症状完全改善,指标恢复到肾衰之前,比如肌酐在200以内,维持最好的用药。
但你说完全100%停药,恢复正常生活的有吗?也有,和几个同行医生聊天,以我们的经验来说基本上占到1%-2%。尿毒症的恢复不是一两个月的事,而是肾功能长期修复的过程,什么情况就算摆脱尿毒症了,重点看的有两点:并发症的恢复和毒素水平的改善。
尿毒能治好恢复的,基本上都满足两个条件,条件不算苛刻,但机会不是谁都有:
1、发现的早,干预的早,虽重但可逆性强
我们常听说谁谁一发现就是肾衰竭尿毒症了,听起来比较惨,但这种情况往往多数是慢性加急性进展,存在一定程度可逆性。
多发生在年轻人,早期症状不明显,没到个3、5年突发尿毒症。经过积极的查找原因,调查病史,采取积极护肾排毒治疗,多数肌酐能降下来,而持续维持在较低水平,由于自身的代偿性,严重合并症不是很多,可能伴有胸闷食欲不振的情况,调理后情况改善。
而从肾炎经过十几年发展到肾衰竭,最终进入尿毒症,这个过程中肾细胞是逐渐的从可逆性到不可逆的发展,实质性的损伤,往往可逆性比较差,尤其是十年二十几年的肾衰竭,最重要的不是完全“治好”,而是维持稳定,延缓恶化。
2、残余肾功能持续发挥作用
进入到尿毒症阶段,重点要关注的对象就是残余的肾功能,反映它的情况包括尿量的变化,肾脏萎缩程度两个指标。
残余肾功能理想的患者尿量是正常的,这说明肾脏损伤后仍然在正常发挥持续排毒作用,而没有明显萎缩可逆性也是恢复改善肾脏自主排毒能力的关键指标。
能抓住这两点的患者,尿毒症相对“好治”,且更有“治好”的资本。
![]()
所以即使进入到了尿毒症,还需要去细化细分,每个人的病情进展程度是不同的,不能一律说“没救了”,更不能一刀切“等透析吧”。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肾病新药更细化精准的用于各个类型肾病,新技术的出现,包括人工肾,动物肾方向的研究,都证明了肾病越来越是一个可控可治的病情,且相对于肾病早期,对于尿毒症的治疗更是放在了重点位置,毕竟这个阶段之间会影响到患者的寿命。如果说你第一次看医生就跟你说,没救了,切记多看几个医生再给自己下结论也不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