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寒衣节,牢记“吃2样,摆2果,做2事”,传统习俗莫要忘
![]()
刚过立冬,北方的风就跟没睡醒的猛兽似的,逮着脖子往里头灌凉气,南方的湿冷也开始往骨头缝里钻。这时候咱老祖宗早有安排。
10月初一寒衣节,别一听“鬼节”就吓得往后缩,这节压根不是来吓唬人的,反倒藏着最暖的牵挂。
作为吃遍大江南北20年的老饕兼民俗爱好者,今儿就掰扯明白,寒衣节得“吃2样,摆2果,做2事”,既暖身子又慰念想,老规矩藏着大学问,可别让它慢慢失传了!
![]()
先说说寒衣节的来头,咱得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这节日最早能追溯到周朝,《诗经》里就写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天儿一冷,就得给自个儿和家人添衣裳了。
后来古人觉得,逝去的先祖在另一个世界也得过冬,于是就有了“送寒衣”的习俗,慢慢演变成了寒衣节,和清明、中元并称三大祭祀节日,但它比前俩更讲究“暖”字。
不光暖逝者,更暖生者的心。
民间还流传着孟姜女送寒衣的传说,虽然听得人鼻子发酸,但也让这节日多了份对亲人的执念,不是啥阴森森的讲究,全是实打实的牵挂。
![]()
吃2样
第一样必须是饺子,北方人的节日标配,寒衣节更是少不了。
河南有句俗语“十月一,油唧唧”,说的就是这天家家户户包饺子的热闹劲儿。
为啥非得吃饺子?一来天儿冷,热腾腾的饺子咬一口,肉馅的油香混着面皮的麦香,从嘴暖到脚;
二来饺子形似“元宝”,祭祖时摆上,是给先祖“送财富”,自个儿吃了,也盼着冬天顺顺当当。
咱别嫌包饺子麻烦,一家人围着案板剁馅、擀皮、捏褶子,说说笑笑间,思念就跟着饺子馅一起被包了进去,比外卖速冻饺有滋味多了。
![]()
第二样是糍粑,南方人的心头好,有“十月朝,糍粑碌碌烧”的说法。
刚收的糯米蒸熟了,放进石臼里捣烂,趁着热气滚上一层花生碎、芝麻和白糖,咬一口软糯香甜,黏黏的口感就像剪不断的亲情。
古时候南方人秋收后,用新粮做糍粑,一是庆贺丰收,二是祭祖时让先祖尝尝新,如今吃着糍粑,既能尝到季节的味道,
也能想起小时候外婆在灶台边忙碌的身影,这就是食物的魔力——把思念藏进味蕾里。
![]()
摆2果
首选苹果,这水果简直是传统节日的“常驻嘉宾”,寒衣节更是少不了。
“苹”和“平”同音,摆上一盘红彤彤的苹果,既是盼先祖在另一个世界平安顺遂,也是祈愿家人冬天平平安安,无灾无难。
选苹果也有小讲究,得挑果形圆润、色泽鲜亮的,不用追求奇形怪状,越普通越实在,就像咱对亲人的牵挂,平平淡淡却始终如一。
![]()
第二样是柿子,深秋初冬成熟,正好赶上寒衣节,简直是天作之合。
柿子红彤彤、金灿灿的,看着就喜庆,“柿”和“事”谐音,寓意“事事如意”。
剥开柿子皮,里面的果肉甜糯多汁,就像生活里的甜滋味,摆上供桌,是告诉先祖“今年收成好,日子过得甜”,也盼着接下来的日子顺风顺水。
记得小时候,爷爷总说“寒衣节摆柿子,来年事事顺”,如今虽不常提起,但看到柿子,就想起爷爷的念叨,这就是习俗的传承。
![]()
做2事
第一件事是文明祭祖,这是寒衣节的核心习俗。
古时候人们会用五色纸做寒衣,烧给先祖,如今咱得改改方式,不能再露天焚烧了,既污染环境又有安全隐患。
可以像很多地方那样,用“烧包袱”的形式,把写有先祖名字的纸钱、纸衣放进专用焚烧容器里焚烧,或者用鲜花、水果祭拜,甚至网上祭奠,遥寄哀思。
关键不在于形式多隆重,而在于心意够真诚。
![]()
第二件事是给家人添冬衣,寒衣节又叫“授衣节”,不光要给先祖送寒衣,更要给在世的家人添新衣、备冬物。
古时候女主人会拿出提前做好的棉衣,让家人试穿,男主人会整理火炉,确保冬天取暖无忧。
如今不用自己做棉衣,但可以趁着这个日子,给父母买件羽绒服,给孩子添双棉鞋,一家人围在一起试试新衣服,说说笑笑间,冬天的寒意就少了大半。
这习俗藏着老祖宗的智慧:珍惜当下的亲人,好好过日子,才是对先祖最好的告慰。
![]()
寒衣节从来不是什么“阴森的节日”,它更像一个“思念的开关”,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别忘了思念逝去的亲人,更要珍惜身边的人。
“吃2样”吃的是传统味道,“摆2果”摆的是吉祥期盼,“做2事”做的是真诚牵挂。
这些习俗不是死板的规矩,而是藏在生活里的温情,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人情味”。
如今很多年轻人觉得传统节日“老土”,其实是没get到其中的精髓。
![]()
寒衣节不用搞复杂的仪式,只要记得吃一碗热乎的饺子或糍粑,摆一盘吉祥的苹果和柿子,用文明的方式祭奠先祖,给家人添件冬衣,这份仪式感就足够了。
传统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而是要融入生活的,让我们在传承习俗的同时,感受亲情的温暖,让这个冬天既有温度,又有深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