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河之战后,从宋辽两边的后续处理,也能看出高梁河之战的真相!本期文章为本系列的最后一期,感谢大家一如既往支持淮下书生!
![]()
战后清算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八月戊申朔,契丹苏哲等二十八人来降,赐以衣服钱帛,配隶契丹直。”
也就是高梁河之战一个月后,仍然有契丹人,注意是契丹人而不是辽人,来投靠宋朝,并且被分配到了“契丹直”里。可见高梁河之战对于宋朝的影响微乎其微,宋朝的军事威信也并没有丢失,辽国国族契丹人,仍然慑于宋朝的威信而来投靠宋朝。
![]()
战后契丹人投靠宋朝
因此,我们第一期里提到辽景宗只褒奖了幽州守军,而对援军没有任何嘉奖的原因,是所谓的高梁河大捷被夸大了战果。并且辽援军是先观望不前后,后见宋军撤退才上前追杀,不但无功,甚至差点丢失幽州,自然得不到辽景宗的嘉奖。
而守城的辽军从始至终都在积极守城,自然得到了辽景宗的封赏。
![]()
辽景宗褒奖守城人员
而宋朝这边,如果真是传统认知下的高梁河之战,宋军打了如此大的败仗,宋太宗被敌军射了两箭差点回不来,事后宋太宗必然要大规模惩处参战将领。
然而,战后只有石守信、史珪、刘遇三人被象征性地罚俸禄或者降一级,理由多为阵前失律,也就是违反纪律,或者军纪涣散,很有可能是军变时,没有很好地约束部下,并不是打败仗。
其他主要的北伐参战将领比如崔彦进、曹翰、宋偓、孟元喆、潘美等人没有任何惩戒。
![]()
宋朝被象征性处罚的三人
原因也很简单,这些将领既没有打了败仗,也没有参与军变。
而赵德昭在高梁河之战的一个月后,自杀了,《宋史》给出的原因,是宋太宗没有给与平北汉的将士封赏,赵德昭为将士们发声激怒了宋太宗,于是就自杀以证清白。
赵德昭为有功不赏的将士出头,可能不止这一次,我个人觉得在北伐幽州时就有过,这才让一些对宋太宗怨恨的人,或者投机之人,有了拥立赵德昭的想法,从而引发了“高梁河之变”。这也是为什么宋太宗大怒地说:“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赏也不迟。”结合兵变,这句话也就是更好理解了。
![]()
赵德昭求情史料截图
因此,赵德昭必须死。不过,到底是自杀,还是他杀,我们就不得而知了。即便是自杀,大概率就是畏罪自杀。
不久之后,禁军最重要的统帅,殿前都指挥使,也就是一般所称的“殿帅”,白进超,不明不白地死去了。他的死因史书不敢做任何交待,国史甚至不敢给他立传。而殿帅一职,改由宋太宗的亲信赵延溥担任。
赵德昭和白进超的身死,或许就是宋太宗对“高梁河之变”做的清算。只不过宋朝官方为了维稳,故意隐去了军变的真相,对军变将士也只是处决了首恶,并没有进一步扩大清算范围,目的也是不想军变事件进一步动摇人心。
![]()
宋太宗
但这么一隐藏,也正好配合了《辽史》,最终使得《辽史》把“高梁河之战”大败宋军的过程给坐实了!
至于宋太宗在平北汉后为什么不先封赏再北伐幽州,我觉得应该是怕封赏将士之后,没人愿意继续再去攻打幽州,所以他想的是一鼓作气,只不过一鼓作气来的太过理想化,忽略了五代以来邀赏的通病,以及自己的根基不稳!
最后,我们再复盘一下整个事件的经过。
宋太宗赵炅继位后,先得漳、泉二州,后有吴越纳土归宋,南方得以统一。
于是,赵炅将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北汉。宋军经过五代末的洗礼,战斗力非常强悍。因此,赵光义又顺利拿下北汉,并顺势痛击了前来增援的辽军。
![]()
宋朝统一图
平定北汉之后,宋太宗的想法是一鼓作气,挟战胜之威,宋军之猛,直捣幽州,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夺取幽云地区。
毕竟当时宋军兵锋正盛,战斗力爆表,而辽军面对中原军队,向来是“成列而不战,俟退而乘之”,尤其白马岭之战后,辽军集体得了“恐宋症”,畏惧与宋军正面交锋,常常消极避战,观望不前。
因此,宋太宗拿下幽燕之地,完成前辈们没有完成的史诗级任务,也是指日可待。
然而,宋太宗过于理想化地追求一鼓作气,忽略了五代以来将士的邀赏之风,在没有封赏有功将士的情况下,在宋军连日征战、没有休整的现状,又投入了平幽的战役中,结果造成了将士们斗志低沉、消极惰怠。
![]()
契丹军队
当然了,这种消极惰怠在前期被宋军强大的战斗力抵消了。因此,前期宋军推进得仍然很快,战争形势仍然很乐观,辽军投诚归顺者无数,宋军也一直打到幽州城下,并进行围城。
在围城的过程中,宋军消极惰怠的情况逐渐暴露了出来。要么攻城不积极,要么配合不积极,甚至曹翰直接散布幽州“不可进拔”的谶言。因此,宋太宗多次乘步辇至城下,亲自督促诸将攻城,结果仍然是“众怠莫克”。不能攻克幽州城,围城陷入僵局。
而随着辽国援军的到来,宋太宗担心辽援军兵马太多,持续围城不能攻克,容易被辽援军和守军内外夹击。
于是,宋太宗令宋军解除幽州之围,以集中兵力应对援军。此后,宋军和辽军虽有小规模对抗,但并没有爆发全面对战。
![]()
高梁河之战路线图
六日当夜,随着部分禁军将士对宋太宗的不满爆发,以及出于对于宋太祖的忠心,再加上五代动不动就“黄袍加身”的惯病。最终,在殿帅白进超的带领下,这部分将士发生军变,并拥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为新帝。
感知军变发生的宋太宗,安排高琼在自己所在的御营里演奏御乐,以营造一种皇帝还在军中的假象,自己则率领少量亲随,偷偷逃走了。
由于军变只是少部分将领发动的,再加上皇帝突然消失了,于是,军变只造成“军中夜惊”就很快被平息下去了。当夜,宋军亲卫部队建制完好,各部宋军既未溃败,也没撤退,仍留宿营中,全无失控溃败的迹象。
![]()
军中夜惊
第二天,宋太宗消失的消息在宋军中蔓延,本来就消极惰怠的将士们,听说皇帝消失了,一时群龙无首,纷纷撤退!
直到此时,畏战不前的辽军看到突然混乱撤退的宋军,这才敢上前追杀,宋军平北汉而俘获的一些战利品,随即又落入辽军手中。
辽军确实取得了一些战果,但远没有《辽史》记录的那么夸张,战后宋军大部队还是安全撤退回来了。而辽军因为不是正面击败宋军的,辽诸将自然也知道,因此也没敢一直追击,也只有耶律休哥追到涿州,然后也退回去了!
以上就是“高梁河之战”的真实情况。
所以啊,宋太宗真的很菜吗?最终统一五代的是他,抑制武人乱政的是他,稳住局面不至于重入五代乱世轮回的也是他!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