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向披靡、节节胜利的宋军,为何突然自行撤退了呢?
书接上文,淮下书生继续分析!
![]()
宋太宗连夜出逃
根据《宋史·赵德昭传》记载:“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
没错,就是说宋太宗在当夜突然消失了,大家不知道皇上去哪了,或者说突然群龙无首了,才是宋军突然自行撤退的主要原因。
那么,宋太宗又为什么要突然消失呢?毕竟宋军自北伐以来,一路披荆斩棘,高歌猛进,平北汉,围幽州,四面凯歌,八方来降。
即便是辽国援军来了,宋军也只是解除了幽州之围,对于一触即溃、战斗力拉胯的辽军,宋军仍有拿捏之力。即便是撤退,也不可能是以皇帝突然消失,大家一脸懵逼这种方式撤退,而应该是大家保护着宋太宗有序撤退!
![]()
“有谋立德昭者。”
因此,促使宋太宗突然消失的神秘力量,不可能来自外部战斗力拉胯的辽军,而只可能来自宋军内部!
史料里紧接着“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后的一句话,就证明了这一点:“有谋立德昭者。”
赵德昭大家很熟悉了,很多年前,我一直对赵德昭的自杀耿耿于怀,认为他被宋太宗猜忌而自杀,属实有点可惜了。
![]()
赵德昭剧照
直到我重新梳理“高梁河之战”才发现,宋太宗对赵德昭的猜忌,或许并不只是猜忌,而是赵德昭确实参与了高梁河之变,或者说是在前线将领的裹挟下,赵德昭被迫卷入了这场阵前兵变。
那么问题来了,宋太宗带着大家平北汉,攻幽州,结束五代乱世,立下不世之功,这皇帝当得挺好的,为什么又有人要谋立赵德昭呢?
之前淮下书生讲过一个话题,周世宗郭荣如果多活几十年,能否收复幽云十六州?我认为是可以的,至少天时、地利是符合的,唯一要看的就是人和。
![]()
郭荣(柴荣)
也就是后周的那些将领们,要全心全力支持周世宗进一步攻伐幽州。但结果我们知道,周世宗拿下三关三州十七县后,准备乘胜夺取幽州时,诸将都反对,周世宗不听,结果夜里突患疾病,只得从雄州班师。
如果周世宗没有突患疾病,不顾诸将反对,像宋太宗一样继续围攻幽州,你们猜“陈桥兵变”会不会提前到来?甚至有阴谋论认为,周世宗当夜突发的恶疾,也和那班武将有关系!
很明显,这是五代十国时期的通病,也就是将士们稍有不满,可能就会拥立其他人,随时来一个“黄袍加身”。
![]()
黄袍加身
那么北伐幽州的宋军将士对宋太宗有没有不满呢?必然是有的,而且这种不满是多维度叠加的!
首先,就是这些禁军将士多为太祖旧人。父死子继本是天经地义,可太祖驾崩后继位的却不是太祖的儿子,再加上太宗有弑兄的嫌疑。
因此,这些丘八们对太宗有不满的情绪,我觉得是人之常情。
而这次出征,皇位的最大竞争者,赵廷美和赵德昭都在军中,将士们抱着对太祖的忠心,对太宗的不满,而去拥立赵德昭,这从逻辑上是说得通的!
![]()
烛影斧声的传闻
其次,是最直接,最根本吗,也是最触及核心利益的一个问题,就是宋太宗没有及时对将士们平定北汉的功劳进行封赏。
大家知道,五代十国的军队延续了一种赏军的风气,而且逐渐发展成了滥赏。有功你要赏我,无功但我出力了,你也要赏我,不赏,我就给别人“黄袍加身”。
有的已经赏赐了,也有因为对赏赐内容不满意,而犯上作乱的!甚至不但没功,也没出力的,也要人为制造功劳来邀赏!
比如石敬瑭还是后唐的节度使时,被李从珂猜忌,于是未雨绸缪,屯积军粮为日后做打算。他的部下看出了这一点,在朝廷派人慰劳将士时,有的将士就趁机高呼万岁,想拥立石敬瑭做皇帝以功邀赏。
![]()
石敬瑭
而此时造反自立的时机还未成熟,这些将士邀赏的行为差点害死石敬瑭,石敬瑭害怕事情泄露,就将领头的三十六名将士处死。
这种没有功劳都要制造功劳来邀赏,甚至还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更何况有功不赏呢?
你要知道,北汉,也就是以太原为中心的晋地,既是李唐的龙兴之地,也是五代十国内乱策源地。
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刘崇等太原系军阀,先后建立了后唐、后晋、后汉、北汉等政权。
![]()
李存勖
后周世宗和宋太祖两位君主都没有平定北汉,而彼时彼刻北汉却被将士们平定了,这不仅代表着中国的基本统一,也标志着自安史之乱以来200多年乱世的彻底结束,不说旷古奇功,那也是不世功勋。
就这种情况下,将士们要点赏赐也在情理之中。虽然大家对太祖一脉没继承皇位有点意难平,但这也只是出于情感方面,因功而赏赐的真金白银,那才是实实在在落在自己口袋里的。
然而,宋太宗不但有功不赏,而且不顾将士劳累,紧接着又投入一场更艰难的战争,去攻打幽州。
![]()
平北汉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记载:“会刘继元降,人人有希赏意,而上将遂伐契丹,取幽蓟,诸将皆不愿行,然无敢言者。”
这就使得本身就对宋太宗有不满情绪的将领们,更加怨恨,但却又敢怒而不敢言!因此,只能消极对待接下来攻伐幽州的战役。
比如《续资治通鉴》记载:“车驾北征,发镇州。扈从六军有不即时至者,帝怒,欲置于法。”
比如参与攻城的孟玄喆的墓志铭称“众怠莫克”,将士们斗志低沉、消极惰怠,也无怪乎宋太宗连续多日“乘步辇至城下,督诸将攻城”。
比如《续资治通鉴》记载:“帝日督诸将攻城,而将士多怠。”
而曹翰的消极抵抗就更过分了,当部下挖出螃蟹,他就以蟹这种生物做比喻,在将领中散布幽州“不可进拔”的谶言,你要知道,这可是阵前扰乱军心,杀头也不为过。
![]()
曹翰散布“不可进拔”的谶言
一个是太祖旧人对太宗上位的不满,一个是太宗有功不赏却继续攻打幽州引发的怨恨和消极,再加上别有用心的一些人想要投机成为从龙功臣。最终,军变在辽援军到来后不久发生了。
有人肯定会说了,这只是你的推测,有没有直接的史料证据,证明高梁河之战前,宋军发生军变,乃至于宋太宗连夜出逃呢?篇幅有限,我们下期继续分析!
欢迎关注“淮下书生”,阅读观看更多历史文学原创文章和视频!
版权声明:本文及相关视频由淮下书生原创撰写拍摄,非“淮下书生”署名的发布,皆为抄袭搬运。任何平台个人禁止抄袭搬运,喜欢可以转发分享点赞评论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