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商务部例行记者会上,一项敏感议题被重新提及。面对荷兰提出的来华磋商请求,中方表示“已同意派员磋商”,但在“何时谈”“如何谈”的问题上,发言人却只字未提。这种近乎刻意的回避,在中荷关系当下这个节点上,无异于一次精准而清晰的表态:问题没有解决,诚意没有体现,谈判时间表并非当前重点。
中方的这种“冷处理”并非偶然。从程序上看,中荷双方是在同一天分别证实磋商计划的。荷兰方面甚至已经放出口风,说“代表团下周初抵达”。但中方发言人却始终不接这一茬,哪怕记者已经抛出明确提问,也被有意略过。熟悉中方发布节奏的人都明白,发言人越是回避,越意味着背后并不满意。
不满意的,是荷兰在态度上没有丝毫改变。就在记者会当天,正是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在媒体上公开表示,即使重来一次,他也会做出同样的决定。这位官员显然忘记了,他之所以还能在任,是因为荷兰大选尚未完成组阁,他目前只是“看守大臣”;他之所以还被中方接待,是因为中方考虑整体中欧关系留有余地。但他却选择在访问前夕继续强硬,既表明自己毫无反思,也坐实了荷兰来谈判并非带着解决问题的准备,而是先要把话说满,来做政治姿态。
![]()
中方让出口恢复,不等于对荷兰妥协
这场争端的核心,是安世半导体。它的中国子公司原本运作正常,却被荷兰政府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强行干预,其母公司也因此深陷舆论和监管风暴。今年11月1日,中方宣布对安世中国工厂生产的部分产品实行出口豁免,对符合条件的订单恢复对欧供应,这本是一个试图释放善意的姿态——为磋商打开窗口、为供应链恢复留有空间。然而这一步并未换来荷兰的实际回报,反而让对方将其理解为“中国开始松口”,以为可以借此在谈判中占据道德高地。
从11月1日到13日这段时间,中方发言人连续发声,重点有三:其一,荷兰没有拿出任何“实质性和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其二,荷方依然在侵权,相关措施没有任何撤回迹象;其三,中方不仅自己表达立场,还通过德国渠道向欧盟施压,要求欧洲内部约束荷兰的单方面行动。这并非情绪化反应,中方已经通过一系列公开表态,把底线讲得足够清楚。
而中方最担心的并不是荷兰现在这位大臣怎么想,而是谈判若仓促达成协议,在荷兰新政府上台之后是否会推翻;如果今后再换人,是否会重新针对中国企业采取打压措施。在这种不确定下,任何实质性让步都可能被视为风险放大。
荷兰的组阁僵局和权责真空
荷兰此次之所以动作迟缓,背后有根本性问题。10月底该国刚结束大选,而这次选举的结果是第一大党和第二大党席位完全相同,第三、四、五名党派差距也非常小,议会几乎碎裂成无多数局面。按照荷兰过往经验,这类选后组阁往往要耗费数月时间,最近几届最长一次接近三百天,这次外界普遍预计谈判不会很快结束。在这段过渡期内,包括卡雷曼斯在内的所有部长,实际处于“看守”身份,既缺乏实权,也无授权达成长期协议。
这也解释了卡雷曼斯为何一面口头感谢中方恢复出口,一面又警告欧洲“不能依赖单一供应链”。他的角色模糊,行为不负责任,因为无论现在说什么,未来换届之后都可能被推翻。而这样的政府来和中方谈判,本就难以让人信服。
安世事件的持续发酵,本就在荷兰政治长期不稳定的背景下发生。一方面,荷兰政府援引战时法律,以“国家安全”为由接管安世在荷兰的业务;另一方面,美国强化所谓“50%规则”等域外管制,叠加在企业运营之上,使安世同时承受多重监管压力。对企业管理层而言,如何在这种政治和合规环境下维持供应链运转,本身就变成一件高度被动的事情。
谈判门槛已经明确
到目前为止,中方的回应可以归结为一句话:谈判不是为荷兰“下台阶”,而是必须见到方案、兑现责任。13日的记者会,就是对卡雷曼斯放话的一种回应方式。你要来访可以,但不要指望中方配合表演。对“何时谈”“如何谈”,中国不急,也不会被拖进你设定的节奏里。
过去两周的表态反复强调“必须尽快拿出实质性解决办法”,不是外交辞令,而是底线设定。从中方角度看,安世的问题已经不再是单一企业的问题,而是对整个中国科技产业是否能获得公平国际环境的直接拷问。
荷方若想谈,得先表明愿意修复伤害、终止侵权;得让中方看到对未来政策的保证,而不是“看守大臣”的空头支票。否则,继续冷处理、继续等待,并不影响中方实际推进其他合作,也不会让中方陷入被动。
中方将盯紧兑现与后续动作
这一轮对峙走到今天,形势已经很清楚了:最初是荷兰单方面挑起,中方依法反制;后来中方通过恢复部分出口释放缓和信号,荷方却迟迟没有回应动作。中方此后转向要求“方案优先”,卡雷曼斯却仍在媒体上发表硬话。这一来一回,谁在试图解决问题、谁在消耗信任,其实外界看得一清二楚。
更重要的是,中方目前已经取得了主动节奏。从发起反制到控制放行,再到等待荷方回应,三步走清晰有序。而荷兰在组阁泥潭中徘徊,即便再有代表团访华,也不过是“交差式访问”。若这一回谈不出内容,中方自然有能力调整供应链配置、强化封装国产替代,甚至推动技术回流与市场替代,从根源上消解被单一国家制约的风险。
对中方来说,此事不是谈与不谈,而是看荷兰准备好承担多大责任。从现在开始,谈判不是口号比拼,而是落实对等互利与法治尊重的真章。如果荷兰准备好了,就把方案拿出来。如果还想表演,那就先等新政府安定之后,再说下一回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