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项颖知11月16日报道:由华东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与上海律典智库联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法治指数测评蓝皮书(2024年度)》日前正式出炉。该测评从2020年起每两年进行一次,范围逐步覆盖了长三角全部41个设区的市。
![]()
测评显示,与两年前相比,长三角城市法治水平整体从“良好”跃升至“优秀”,同时评级优秀的城市数量大幅增加。温州首次与上海、宁波同列“A+”评级。
![]()
长三角一体化法治研究院院长刘平介绍,该指数构建了包括依法治市、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普法守法、阳光政府、社会治理、营商环境、法律服务等9大一级指标、115项二级指标的测评指标体系。测评采用等级评价的方式,将城市法治建设水平分为A、B、C、D四个等级,A代表“优秀”,B代表“良好”,C代表“合格”,D代表“不合格”。每个等级再细分为三级,以A等为例,分为A+、A、A-三级,总体形成四等10级的评价序列。测评结果不仅反映城市法治建设总体情况,还横向对比城市之间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意见建议。
![]()
![]()
从单项指标看,长三角法治指数亮点与短板并存,《蓝皮书》也指出了亟待破解的结构性问题。一方面各城市营商环境、社会治理、法律服务三大领域制度成熟度越来越高,正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快不快”升级。公正司法、全民普法守法两大领域亦进步显著,机制建设见成效。与此同时,严格执法、依法治市两大领域亟待改进,仍存在制度执行不足的问题。其中,严格执法评级从B+下滑至B-,是唯一不升反降的领域,复议纠错率高的城市从8个增至23个,行政诉讼败诉率高的城市数量翻倍。专家指出,核心症结在于现有执法制度存在“空转”的情况,监督机制未能有效约束权力。
“法治指数不只是一个评分,而是能够成为今后城市法治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的依据和参考。”刘平表示,这一测评将继续优化方式和标准,为区域法治化进程提供有力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