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18年收复安南,国榷记载,嘉靖皇帝问大臣安南这件事怎么办,群臣说应该打。这明显就很不正常。
因为打朱棣之后,明朝的文官开始和皇帝抢军权,皇帝想打个仗,那是很困难的。像明英宗、朱祁镇,还有明武宗、朱厚照,非得要亲征,最后把自己都搭进去了。
嘉靖是怎么让这帮大臣痛快答应的?全是靠套路。
嘉靖18年,安南篡位的莫登庸向明朝乞降,希望得到嘉靖帝册封,但是嘉靖皇帝没有答应。因为嘉靖皇帝就惦记着想要收复安南。但是出兵安南肯定得和内阁商量。
嘉靖第一次提出要出兵,内阁的回答,自古以来千篇一律,什么钱粮耗费巨大,国库空虚,战端一开,百姓又要生灵涂炭,几百年,都是这个词。
嘉靖皇帝他早知道内阁会这么说,“那好,众位爱卿所言极是,那这样吧,出兵的事儿咱先放一放。”
然后,嘉靖就指着说的最欢的吏部尚书黄绾。朕敕书一封,命你出使安南,看看莫登庸是否是真心归降。嘉靖帝那封敕书里一句好话没有,没有什么乱臣贼子,跳梁小丑,待我王师驾到,定让你鸡犬不留。这个吏部尚书黄绾拿到这封敕书一看,心里咯噔一下,就拿着这个去安南肯定九死一生
于是他就在京城里呆着就是不走。然后他跟嘉靖说。皇上,你好歹赏赐点东西或者给个封号。这要是空手去,死定了。
嘉靖多坏呀!就不可能给他,让你出兵,你不同意,然后让你送信儿,你还不走,抗旨不遵。就这二品的吏部尚书当时就给免了。
然后,嘉靖皇帝再次召集内阁。你看吏部尚书让他去,他也不去。之前还有哪位说不应该出兵呢?替他走一趟吧。
明朝能够混到六部堂官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儿,就谁也不可能拿脑袋上那顶乌纱开玩笑,然后内阁的态度一下就变了。国榷所记,安南假投降其中一定有诈,就甭惯着他打就完了,所以内阁一致同意出兵安南。
朱棣当年为了征交趾,套路了一年,才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嘉靖收回安南的目的和朱棣也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控制海上的贸易。
嘉靖时期,因为内阁的破坏,明朝官办的大型船厂已经没有了,下西洋的资料也被藏起来了,重开下西洋肯定不现实,所以嘉靖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海禁,禁止私人海外贸易,所以就有了戚继光抗倭。戚继光打的倭寇,有叫徐海的,有叫王直的,但是没有一个日本人,那都是武装的走私集团。
而嘉靖朝抗倭功劳最大的,可以去看大明王朝1566时东南总督胡宗宪。他节制南直隶、江苏、安徽,还有浙江、福建,控制了明朝,整个的东南海面,他手下有两大将,就是戚继光俞大猷。所以嘉靖朝的财政状况是非常好的,当然和永乐朝还不能比。
嘉靖在位45年,到他去世的1566年,明朝已经建立了198年。中国几个大的朝代里头,汉唐宋清,别说200年,基本150年就乱了。外戚专权,军阀割据,而征安南的时候,明朝不仅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而且还是盛世,嘉靖中兴。所以嘉靖这个老道,你别看他不上朝,他是明朝最被低估的皇帝。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