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刘迅
通讯员 高琛琛 薛源 官笑涵 熊超
摄影:通讯员 张祖国
儿童喘息背后的病因复杂,鉴别诊断复杂,尤其对基层医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11月15日,在武汉开幕的第十一届长江妇儿医学发展大会上,国内首个专门针对这类疾病的人工智能模型——“小肺侠”发布,该模型覆盖哮喘、喘息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35种重点病种,可作为AI辅助工具,帮助医生精准诊断并制定科学治疗方案。在活动现场,专家学者还就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医疗”展开热议。
![]()
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周爱芬
“小肺侠”发布,医生有了AI“助手”
儿童喘息背后的病因复杂,可能是普通感染后出现喘息,也可能是支气管哮喘的早期表现,尤其对基层医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武汉儿童医院院长、呼吸内科学科带头人陆小霞教授表示,由于这类疾病具有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若未能明确诊断、及时规范治疗,可能对患儿远期肺功能和生活质量造成持续影响。
![]()
“小肺侠”儿童喘息大模型正式发布
“儿童喘息大模型”的诞生,正是为了破解这一核心痛点。该模型以“喘息”为核心临床特征,覆盖哮喘、喘息性肺炎、毛细支气管炎等35个重点病种,可作为医生的“AI助手”,能够结合患儿的具体情况,辅助分析病因、建议相关检查,为临床医生提供快速、全面的诊疗参考。据了解,“小肺侠”也是国内首个专门针对儿童喘息性疾病的专业大模型。
陆小霞介绍,“小肺侠”的背后,是基于儿童喘息性疾病的症状特征、检查指标和诊疗路径,并融合权威指南、专家共识及临床数据,构建了一个专科知识库与标准化的数据集,来源科学准确。从反复测试的诊断准确度来看,“小肺侠”不亚于一名高年资主治医师的水平,这有助于降低误诊、漏诊风险,特别适用于基层医生,更精准地诊断、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
![]()
武汉儿童医院院长陆小霞
“‘小肺侠’的定位是医生的助手,而非替代者。”陆小霞表示,这是“妇儿健康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最新成果,目前已在武汉儿童医院内科门诊、急诊、呼吸内科等科室试点应用,并将逐步推广。作为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湖北省儿科医疗联盟牵头单位和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副组长单位,武汉儿童医院将持续推动“小肺侠”儿童喘息大模型在基层场景的落地应用,助力提升基层儿科诊疗的规范化水平。
记者了解到,“小肺侠”是“妇儿健康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的最新成果,基于武汉儿童医院呼吸专科优势和武汉云大模型技术积累。2025年9月,该实验室已发布“智动AI大模型”,用于儿童抽动障碍、多动症的智能问诊与随访管理,帮助家长早发现、早应对;同时推出的“围手术期AI质控智能体”,可自动化核查手术环节并预警风险。
“人工智能+医疗”为大会讨论热点
此次长江妇儿医学发展大会由湖北省医院协会儿童医院(儿科)分会主办、湖北省儿童医疗中心/武汉儿童医院承办,共设有1个主论坛和23个分论坛,涵盖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孕期营养与多学科管理、儿童心脏病、血液肿瘤及干细胞治疗、儿童肾脏疾病等主题。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等单位的专家齐聚武汉,围绕学科建设、科技创新、“人工智能+医疗”等议题展开交流。
![]()
大会现场
11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和规范“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发展的实施意见》,系统规划了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场景与发展路径,特别是在基层辅助诊疗、慢性病全程管理与区域协同医疗等方面提出明确方向。在出台政策进一步细化的同时AI医疗已进入快速发展期。
本次大会还邀请了来自信息技术行业的企业参会。“数据应用以及‘人工智能+医疗’是聚焦的重要主题之一。”武汉儿童医院党委书记周爱芬介绍,医院未来还将加强学科融合、推动科研创新、优化服务体系,为湖北乃至全国妇女儿童提供更高质量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为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贡献智慧和力量。
据介绍,长江妇儿医学发展大会已连续举办十一年,发展成国内妇儿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学术品牌盛会,累计邀请近千名国内外知名专家授课、线上线下参会达51余万人次。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