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赣北地区,流行着一句老话“寒衣不送衣,到老无人依”。距离寒衣节只剩最后几天了,它是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同时也是下半年最为隆重的祭祀节日之一。清明节是送“伞”,中元节是送“钱”,那么到了寒衣节则是送“衣”,不同的祭祀节日,送的东西也不一样,但是想要表达的内涵它其实是一致的,孝道、感恩、缅怀,这些都是祭祀的核心。
![]()
寒衣节送寒衣,这个寒衣是什么东西?
“寒衣”顾名思义,就是抵御寒冬的衣物,在寒衣节的这天,人们会为逝去的亲人准备的、用以在冥界过冬的纸制冥衣。这个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寒衣。
传统的寒衣,通常用五色纸(红、黄、蓝、白、黑,象征五行俱全)来裁剪,模拟布匹。纸张会较有韧性,以示衣料的厚实。更为用心者,会在两层纸中间夹上薄薄的棉花,称之为“棉寒衣”,力求最大程度地模拟真实冬衣的保暖功能。
![]()
制作好的寒衣,会放入一个同样用纸糊成的信封里,信封上工整地写上收衣逝者的名讳、籍贯,如同寄往另一个世界的一份包裹,确保它能准确送达,不被他人冒领。
这种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是其却凝聚着生者全部的牵挂与孝心,这不仅仅只是单纯的“寒衣”,而是情感的一个载体。
在寒衣节为啥要送寒衣呢?
为已故的亲人送去寒衣,这个也是孝道的一种延伸,在古人看来,孝道不仅体现在父母在世时的奉养,更体现在他们离世后的追思与祭祀。“事死如事生”的观念认为,逝者在另一个世界同样有着与人世相似的需求。
![]()
所以送去寒衣,就好像是给他们添置新衣,这也是子女应该尽的孝道,更是血缘亲情的一个自然延续。
为啥说“寒衣不送衣,到老无人依”?
单从字面上来看,说的是,如果不为亡故的长辈送寒衣,自己年老后便会无人依靠。这个并非是迷信还有恐吓,而是一种文化隐喻的表达。
在民间想必大家都听过一句话,“上行下效”,你今天如何对待你的祖先,你的子孙明天就会如何对待你。如果你对祖先冷漠,忘却了根本,那么这种不孝的家风就会像基因一样传承下去,当你年老时,你的后代也可能同样对你漠不关心。
![]()
所以寒衣不送衣,到老无人依,它讲的更多是家庭的一种孝道,送寒衣虽然这个事情很小,但是却可以让晚辈铭记家族的一个历史,懂得感恩自己的先人恩德,从而使得孝道文化与家族伦理得以代代相传。
![]()
而且笔者认为,这句话,也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无论何时,我们都不应该忘记生命的来处,不能割裂教与家族传统的联系,对逝者的敬畏与关怀,本质上是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也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营造一个充满孝义与温情的家庭文化。
如何送寒衣呢?
准备好祭祀的供品,然后书写祖先的一个名讳,然后再祭祀的时候,焚烧过去,当然这里也要记住,一定要注意用火的规范,或者说,你也可以紧跟潮流,用其它更文明的方式来祭祀祖先。
![]()
“寒衣不送衣,到老无人依”。它本质上还是想要告诉我们,在家庭当中,要懂得孝敬长辈,同时也要懂得感恩,只有这样,良好的家风才会代代相传,也不至于真正年老之后,却无依无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