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流行着“慎终追远”的传统,这四个字是出自于《论语》,所谓慎,代表着正式,终则是终结,远,则寓意为先祖,所以组合到一起便是谨慎庄重的对待自己的一生,同时要心念先祖。时至现代,这四个字往往与孝文化紧密相连,这也是我国民间所重视的文化习俗之一。所以在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着祭拜先祖的日子。九月接近尾声,十月将要来临,又一个以祭祖为主题的节日快到了——民间称之为寒衣节。
整个冬季横跨三个月,而十月便是冬月之首,此时从节气上来看已经立冬,自然气候也在向冬天过渡,温度下降,白昼缩短,越来越让人感觉到寒意。这样的时刻容易让人惦记起亲人,尤其是远方的人,所以最初的寒衣节是源自于守在家里的妇女给远方的亲人送棉衣的习俗。而后来人们在此基础之上又融入了孝文化,添加了祭祀亡人的内容,也就有了现在的寒衣节。当然发展到现在,这个节日也成为我国民间十分重要的祭祖节之一,更是冬祭的主要形式。
![]()
今年的寒衣节不一般,其赶在立冬节气以后,老辈留下了“寒衣立冬后,年景不用愁”的说法,意思是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气候对作物的生长有利,获得五谷丰登的可能就更大。所以明年的收成值得期待。
祭祖,是一种仪式,对于我们来说更是内心的一种安慰和寄托。围绕着“祭祖”也形成了很多习俗,让这个节日更加完整,同时也更具传统内涵,也在这些规矩中彰显出人们对先祖的重视。寒衣节临近,下面就来跟大家分享具体内容,牢记:1不早,2不去,3要吃,老辈规矩要懂,来看看吧~
1不早
不早去,虽然寒衣节是祭祖的节日,但具体时间老辈早有规定,俗话说“早清明,晚寒衣”,意思是寒衣节祭祖要晚一点,可以稍微推后一些。同时不早去还体现在祭祖当天,不能太早去,因为现在已经入冬,昼短夜长,天气亮的晚,太早的话温度低,而且光线暗,容易让人陷入悲伤之中,也会给人们出行增加诸多不便。所以晚一点,到了十点到14点之间,这个时候太阳最好,相对暖和些,而且这样的天气也有助于人们调整情绪,恢复平静。
![]()
2不去
老年人不去,这里的不去是指不去祭祖的人,首先是老年人,其身体状态比较特殊,在冬日里要减少外出活动,更要避免劳累。而祭祖通常是在偏远的地方,对于老年人来说,长途跋涉身体压力大。而且在祭祖的过程中,老年人容易处境感怀,情绪悲伤,这对于健康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所以说老年人不去。
体弱人士不去,祭祖其实是一件耗费体力和精力的事情,而体弱人士要么是身体刚刚恢复,要么是还在病中,身体的免疫力低,这样的时候需要安静地休养。而墓地不仅偏远,而且比较阴冷,对于体弱人士来说是很大的考验,同时在祭祖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大的情绪波动,这对于身体的恢复都是不利的。
![]()
3要吃
油糕,寒衣节期间,民间流行着吃炸货,油糕是比较常见的。其色泽金黄,多以圆形为主,象征着团圆美满,日子兴旺。
![]()
1、先在锅里添上100毫升的水,加热烧开后关火,立即放入面粉200克,通过筷子搅拌,将水分都吸收掉。之后晾凉,淋些油进去,进一步揉光滑。
2、糖糕一般是用糖来做馅,一勺糖一勺面,按照1:1的比例混合好。
3、接着把面团切成小剂子,不用擀,直接在手里搓圆,中间压出小窝,加点糖馅,包起来压扁即可。
4、锅里注入宽油烧到冒大泡,将其放进去,边炸边翻动,表面变成焦黄色就熟,捞起即可。
红豆饭,在民间传统里,红豆是人们寄托思念的食物,所以届时要吃红豆饭来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同时红豆饭也能满足这个时节的营养需求,帮助我们滋补身体。
![]()
1、准备红豆和糯米两样食材,各自放到碗里洗干净,并且用水泡软。
2、接着把两样放到一起,添上1.2倍的饮用水,一点黄油,放上蒸锅。
3、大约需要四十分钟左右,将红豆和糯米都充分蒸熟,届时搅拌均匀,即可享用。
桂圆,在这个节日里,水果也是不能缺席的。其一方面是祭祖中摆放的供品,同时家人也要吃一些。所以在选择上要讲究些,可以准备桂圆。其圆圆的形状,象征着团圆,圆满之意。同时其是成串而结的,有代表着家庭和睦,子孙繁盛。是老人们非常喜欢的水果。
![]()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拍图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和转发!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