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我们将会迎来一个特别的日子,它就是寒衣节。老话一直讲“十月朔,送寒衣”,这个十月朔,就是十月初一,它是一个传统的祭祀节日,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中国三大“鬼节”。所以在民间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不过这里还是要说一下,相比南方,北方人会更重视这个节日一些。
![]()
寒衣节是怎么来的?
寒衣节的由来,和诸多的传统节日一样,都有着很多的传说,其中大家提到最多的就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天寒地冻,孟姜女给丈夫送去寒衣,没想到丈夫早已埋在了长城之下。
还有一种说法,寒衣节是起源于周代,当时的一个授衣礼,在古代,农历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的第一天,天子要举行隆重的“腊祭”仪式,祭祀宗庙,并向群臣颁发冬衣,以示体恤,称为“授衣”。同时,民众也会在这一天祭拜祖先,并为家人准备过冬的衣物。
![]()
除此之外,民间还有蔡莫烧纸的传说,蔡莫用妻子慧娘之计,烧纸钱谎称其能通鬼神,使得造纸术得以流传。而烧纸做的“寒衣”祭祀祖先,也由此逐渐演变成一种习俗。
不管是那种说法,它都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民间祭祀节日,它的核心就在于,为亡人“送衣取暖”,表达生者的无限哀思与孝道。
老话说“寒衣三不送,送了人不顺”,十月初一寒衣节,那3不送,老习俗不能忘。既然这里提到的送寒衣,那么到底有哪3不送?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
一不送:材质太差的寒衣
既然是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那么在送寒衣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整洁,没有破损等,正所谓心诚则物敬。纸张单薄易碎、颜色模糊不清、裁剪粗糙不堪,都被视为对祖先的不敬。
![]()
在老辈人看来,祭品如人品,你以什么样的心准备祭品,祖先就会接收到什么样的“物资”。因此寒衣,也被看做是子孙后代的虔诚与孝心。所以不能马虎对待。
二不送:不送乱涂乱画的寒衣
寒衣节,它的习俗其实是和中元节是一样的,比如说,在这天的时候,会写上相关的一个字,比如某某收,而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乱涂乱画,要注意写的规范性,这虽然是很小的细节,却也是一种孝道的表达。
![]()
而且要知道,如果你乱涂乱画,这个也会显得不庄重,甚至会让人觉得你是在敷衍了事,那么既然不是诚心的,那么还不如不做。
三不送:天暖的时候不送
在送寒衣的时候,我们还要记住,要顺应天时,如果这天天气比较的热,我们可以推迟一点,或者说,大中午的时候,不要去送寒衣,这强调的是办事要抓住恰当的时机,错过了最佳时机,再多的努力也可能事倍功半。
![]()
所以这也是在告诉我们,任何时候,都要懂得抓住时机,不能错过了最佳的一个时间段,生活中一定要懂得“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
“寒衣三不送,送了人不顺”,它其实并非是迷信,而是在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其规范,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当中,同样不能忘了根本,真正的顺,来自于内心的虔诚、行为的尊重和对时机的把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