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黄眉、青牛精这种法宝流的,定住抢走法宝不是很容易对付吗?
这个问题,我看了些回答没有说透。
尝试着聊一下。
“定住 七仙女,只摘桃,不干别的?” —— 这大概是《 西游记》最出圈的段子之一。
题主问的问题,其实很多人应该都想过,
孙悟空既然会定身法,为何不一路定过去?
定住黑熊精、定住黄风怪、定住白骨精……六脉神剑一样,一路扫射。
唐僧骑马蹬了个蹬,后面跟着个孙悟空,孙悟空跑得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然后,轻轻松松走到灵山。
这想法很妙,却忽略了《西游记》最根本的设定:
这不是游戏,没有一招鲜;这是社会,讲究能量维度。
读西游,一个大前提,必提的,用人间的视角来看,会省去很多麻烦。
一、你的神技,只是别人的基操。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仙女一个个睖睖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 ——《西游记》第五回
孙悟空的定身法,对七仙女、小妖、路人甲,几乎百试百灵。
可一旦遇上真正的大佬,这招就不好使了。
为什么?
因为法力,也分维度。
你能定住一个保安,不代表你能定住公安局长;
你能黑进邻居的Wi-Fi,不代表你能攻破国家安全系统。
作者大大没有将那个宇宙的法力等级量化到《凡人修仙传》里面的筑基期,结丹期…
但却给了我们一个认识:
定身法,是“术”;
如来的五指山、镇元大仙的袖里乾坤、弥勒的人种袋、大鹏雕的阴阳二气瓶,是“道”。
所以,小时候最迷惑的问题解开了:猴子被压五指山,为什么不变化跑出来?
术在道面前,不值一提。
二、当世界变大后,你会发现自己没那么特殊。
孙悟空的前半生,是个典型的小镇天才故事:
在花果山:他是天生石猴,水帘洞主,万众瞩目;
在灵台方寸山:他三年学艺,练就七十二变,是学霸;
回花果山后:他闹龙宫、闯地府,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直到他遇上如来。
“佛祖翻掌一扑,把这 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 ——《西游记》第七回
看好了,轻轻的。
那一掌,不只是镇压,更是教育:
你所以为的大本事,在更高维度里,不过是一粒尘埃。
这就是小时候的自己,全村成绩最好的,一直是恭维的楷模。
可到了县里呢?到了市里呢?到了大学呢?到了社会呢?
所以,取经路上,猴哥一次次遇见定不住的妖——
不是他变弱了,而是他走进了更大的世界。
三、回到开头:为什么不能一路定到西天?
我们发现,孙悟空后来怎么不爱用定身法了?
不是不用,是他懂了规矩。
你能定住的,都是你能得罪的;你定不住的,才是你要学习的。
取经的真谛,不是打怪,是认路。
认哪条路能走,哪座山不能撞,哪个局长装保安,哪个系统不能黑。
因为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一键通关的设定。
你能用技巧搞定一个问题(比如定住一个妖);
你能用资源搞定一类问题(比如快去请菩萨收妖);
但你无法用同一招,搞定所有问题。
孙悟空从齐天大圣到斗战胜佛,
不是学会了更厉害的法术,
而是明白了什么叫能量维度,什么叫系统规则。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佛教偈语,也正是西游世界的潜规则
所以,别再问“为什么不能一路定过去”、“瞌睡虫一路睡过去”、“变成虫子飞过去”了。
你我的人生,不也一样吗?
年轻时,以为一个技能就能走遍天下;
长大后才发现,真正的本事,
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
什么时候该合十,
什么时候该说一句:
“佛祖,这妖……老子定不住,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