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露,河南周口港(一期)项目施工现场早已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沙颍河湍急河水从泊位下顺畅通过,项目技术部部长段成勇感慨道:“优化的144根横梁,既拓宽了下部结构空间,又增大了泄洪面,加快了沙颍河的河水流速。”
![]()
2024年4月15日,水利部淮水委员会发布紧急通知:周口地区8月将遭遇强降雨,局部小时降水量可达80至100毫米,需立即提升河道空间利用率以保障泄洪。二航局承建的周口港(一期)项目,是河南省首个按百万级专用集装箱码头定位的高标准港口项目,地处淮河最大支流沙颍河畔。项目泊位下部结构原规划建设144根横梁,极易成为泄洪梗阻。
“优化掉横梁,增大整个空间结构,或许是保证泄洪的关键。”段成勇的提议与总工程师刘炎的想法不谋而合,技术攻关随即展开。当晚,码头横梁优化专题会上,质量总监胡晓斌的疑问直戳核心:“如果优化掉下横梁,整个泊位的结构稳定性如何保证?顶部小纵梁该怎么架设?”段成勇回应:“可以邀请设计单位进行三维建模论证,当前首要任务是解决无横梁架设难题。”随即成立以段成勇为核心的攻关小组。
那段时间,攻关团队分成2个小组并行推进:一组专人通过互联网搜集案例,并赴二航局档案室查询过往码头、船闸建设资料;另一组邀请设计单位技术骨干与二航局专家实地考察,开展多轮现场试验与论证。
经过半个多月,攻坚进展依旧缓慢,但是转机悄然出现。一天晚上,段成勇盯着桩体结构图,忽然想起安罗黄河桥桥墩牛腿支撑工艺:在墩柱打孔植入螺纹钢棒,套上牛腿锁死,再架上支撑型钢。想到这里,段成勇连夜画下草图,在原横梁位置预留孔洞,搭设牛腿型钢支撑体系。
然而,质疑声随即而来。“给钢筋混凝土装‘牛腿’,比给大象穿靴子还难!”孔洞多挖1公分会损伤桩体,少挖1寸则承载力不足。攻关小组在试验桩上反复开孔并计算承载力,经过多次尝试和力学公式演算,最终确定型钢横梁支撑方案。直径65毫米钢棒的横截面积约3318平方毫米,钢棒容许用应力为190兆帕,最大受力63.04吨,满足现场最大31.8吨荷载的要求。
![]()
解决支撑问题后,小纵梁调整和对位出现走位不精确、需反复调节才能达到预定位置的难题。检测中心主管杨海鹏受千斤顶启发,提议为纵梁加装“底座带六个橡胶轮胎、轮内有独立的升降装置、配备精密传感设备和刻度的显示屏”的调节装置。首次使用时,整个过程简便流畅,受到现场工人好评。
2024年8月中旬汛期,淮河流域水位持续攀升。沙颍河周口港段的水流拍打着河岸,从泊位下方穿流而过。144根横梁的“消失术”减少了5800立方米混凝土,节约成本上千万元,同时还形成“型钢横梁支撑体系”和“小纵梁精准定位调节方法”两项专利。
今年10月初,该项目完成上部结构建设,正式转入泊位预埋件施工和吊装设备安装阶段。“集体消失术”为同类工程打开新思路,也让周口港以更畅通的姿态,为内陆经济升级注入新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