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籍商人苏炳海(福建安溪人)因涉及2023年新加坡30亿新元(约160亿人民币)特大洗钱案,其存放在英国伦敦的资产被英国国家打击犯罪调查局(NCA)依据《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没收,总价值约2700万英镑(约合2.55亿人民币)。此次没收是英国针对跨境洗钱犯罪的重大行动,也是国际司法合作追缴海外非法收益的典型案例。
2023年8月15日,新加坡警方展开全岛突击行动,逮捕10名涉嫌洗钱的核心嫌疑人(多为福建籍),涉案金额达30亿新元(约160亿人民币),资金来源包括电信网络诈骗、非法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苏炳海作为该案关键关联人物,于行动当日潜逃,经马来西亚最终抵达英国伦敦。
苏炳海在英国的资产包括: 9套伦敦公寓:位于伦敦核心区,2024年购买,价值约1500万英镑(约合1.4亿人民币); 3具恐龙化石:包括两具异特龙和一具剑龙骨架,距今约1.5亿年,2024年12月通过佳士得拍卖行以1240万英镑(约合1.16亿人民币)购得; 11件中国艺术品:含明代五彩龙凤瓶、战国青铜剑等,2022年以逾40万英镑(约合376万人民币)购得。
英国NCA依据《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Proceeds of Crime Act 2002)启动民事没收程序。该法律规定,无需刑事定罪,只要执法机构能合理认定资产为非法所得(如无法解释资金来源),即可追缴。
2025年11月5日,苏炳海与NCA达成和解,承认资产为犯罪所得。根据协议,75%的资产价值(约2025万英镑)被没收,剩余25%(约675万英镑)返还苏炳海指定账户。
苏炳海出生于福建安溪,持有柬埔寨、瓦努阿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多国护照(“多重国籍”),曾担任6家公司董事,过着奢侈生活(如持有新加坡乡村俱乐部会籍、使用“黑卡”支付、乘坐私人飞机旅行)。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电信网络诈骗、非法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通过拍卖古董(如恐龙化石)变现,试图“洗白”非法所得。
英国《2002年犯罪收益追缴法》允许执法机构在无需刑事定罪的情况下,追缴被合理认定为非法所得的财产。该制度的核心是“举证责任倒置”——嫌疑人需证明资产来源合法,否则将被没收。此次苏炳海因无法解释其在英国资产的合法来源(如9套公寓、恐龙化石的资金来源),最终与NCA达成和解。
新加坡30亿新元洗钱案涉案资产遍布全球(如马来西亚、迪拜、英国等),英国此次没收苏炳海资产,是国际司法合作打击跨境洗钱的重要成果。新加坡警方已将苏炳海列为通缉犯,禁止其入境,而英国通过民事没收程序,有效切断了苏炳海在英国的资金链。
苏炳海持有柬埔寨、瓦努阿图及圣基茨和尼维斯等多国护照,试图通过“国籍转换”逃避法律制裁,但英国并未因其多重国籍而网开一面。这一案例提醒,“多重国籍”并非“避罪金牌”,国际社会对跨境犯罪的打击力度正在加强。
虽然苏炳海的资产被英国没收,但中国警方仍在追查其在新加坡及其他国家的非法所得。根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中新建交相关协议,中国有权要求新加坡返还涉案资产(如苏炳海在新加坡的3.166亿新元资产),并将继续推动国际司法合作,打击跨境犯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