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好汉做事好汉当。
但在山西的忻州,却有这么一所学校,做错了事不深刻反省,反而将做错事的锅甩给关工委。这所学校就是忻州市长征小学。
近日,有网友晒出了一张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的家校联系卡,联系卡的表格上,其中一栏要求填写“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
填写家长擅长的项目尚可接受,比如擅长诗词、戏曲、摄影、视频制作,甚至会养花弄草也行,这些技能或可以与孩子一起参与到学校的各类活动中。
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联系卡还要填写家长可提供的社会资源。
家长的社会资源与学校有啥关系?即便家长认识市长县长局长科长,或者身边的人都是普通群众,又和学校有什么关联?
在大众看来,社会资源是很敏感的个人隐私,长征小学如此收集家长的这种隐私,难免让人联想到是在变相窥视家长的背景信息。
这种动机不纯的做法,自然会让人担忧,背后是否暗藏着某种隐患,该校在对待学生上是否会看客下菜?
![]()
事件引发舆情后,11月15日,长征小学发布了情况说明,对联系卡项目的设计欠妥致歉,称“引发家长及社会各界关注与困扰,深感愧疚与自责”。
然而,这份看似诚恳的致歉,笔者却总感觉其背后暗藏着“甩锅”玄机。
因为声明中,长征小学还特意强调,设计该联系卡是为“深入落实忻州市关工委‘校家社协同育人’会议精神及相关实施方案要求”。
不折不扣落实上级部门的要求,是好事。但是借落实精神之名,行收集家长隐私之实,难道也是关工委的要求吗?
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核心是凝聚教育合力,而非变相打探家长隐私、索取社会资源。
设计出存在如此争议的表格,明显就是学校考虑不周、权责意识淡薄,而如今却将责任推给上级部门的会议精神,长征小学的这般操作既缺乏诚意,更显担当缺失。
![]()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以身作则,向学生传递责任、诚信与公平的价值观。
忻州市长征小学作为一所承担基础教育职责的学校,本应是责任与担当的示范者,如今却在出现问题后急于撇清责任,将自身的失误归咎于外部要求,这种行为,我认为与其教育者的身份严重不符。
教育探索过程中难免出现疏漏,公众也并不是不能接受学校犯错,但错误后的态度很重要。
如果一所连学校连直面错误的担当都没有,那这样的学校,这样学校的领导又怎能不被人质疑?
以上级要求行收集隐私之实,在舆情出现后不反思自身错误,反而试图甩锅。
忻州市长征小学这种小儿科的文字游戏,令人生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