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罗斯小客人体验糖画制作。本报记者申晋光摄
11月4日下午,太原市桃园南路小学迎来俄罗斯圣彼得堡中小学代表团一行8人,开启了一场以“以文化人、以艺通心”为主题的非遗交流盛宴。
走进学校会议室,便见各色非遗作品与非遗体验区,让这有限的空间变成了一座活态的中华传统文化博物馆。长桌上,活灵活现的彩泥塑醒狮昂首振鬃,惟妙惟肖的肖像剪纸眼神灵动,栩栩如生的立体糖画晶莹剔透,这些凝聚着巧思与匠心的非遗艺术,向跨越国界而来的宾客们讲述着山西本土的历史文化。
“来,轻轻放在手心里滚动。”张氏彩泥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张燕云耐心比划,一个6岁金发小女孩安娜斯塔西娅专注模仿,指尖轻揉间,一枚嵌着牡丹的软陶泥珠渐渐圆润,花瓣仿佛自然“绽放”于表面;肖像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振华做出一个“请”的手势,圣彼得堡青少年外语教育中心代表帕霍莫夫·拉迪米尔欣然入座,随着王振华目光在其面容与红纸间快速“扫描”流转,短短几分钟,一幅传神的正面肖像跃然纸上;糖画展台前,工艺美术大师孟艳萍腕底生风,以勺为笔、以糖为墨,绘出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狗,引得俄方来宾连连称赞。
随着“剪纸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介绍声落,剪刀、刻刀和印有“福”字的红纸,便被郑重地交到俄方来宾的手中。在任氏民俗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该校美术老师任丽红的指导下,一场跨越语言的匠心体验徐徐展开——锋刃在方寸间游走,最终留下这古老的吉祥符号,共诉两国“民相亲、心相通”。7年级的俄罗斯女孩伊琳娜拿着自己新剪好的“福”字,欣然表示回去之后会将这次特殊的体验分享给自己的好友。
而体验区外,一排排巴掌大小的非遗壁画、一只只布艺老虎、一张张画着山西特色建筑的画作,静静点缀在房间中——这些作品均由校园非遗社团成员亲手制作。
以非遗为纽带,绝非桃园南路小学的临时之举,而是该校14年来深耕“非遗进校园”,打造特色美育课程的真实写照。校长陈晔说:“学校多元教育体系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就是以‘自立教育’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的美育课堂。”
一起参加活动的学生代表张浩然分享道:“看到俄罗斯朋友来体验我们的非遗,我感到非常自豪。将来我也会主动向外国朋友传播中华文化。”
据介绍,此次俄罗斯代表团先后走访了晋商博物院、晋祠、山西大学等地,桃园南路小学之行是活动最后一站,通过活动,让外国朋友更充分直观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李霈箐
来源:山西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