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正气"既是抵御外邪的防御机制,更是生命活力的核心体现。御医派"七分养三分治"学说传承人史士昊老师,结合三十余年临床经验与《黄帝内经》精髓,给出了全面且易懂的解答。
在史士昊看来,“正气”并非玄虚的哲学概念,而是人体维持健康、抵御外邪的综合能力。它涵盖了现代医学所说的免疫功能、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以及整体的生理稳态机制。简言之,正气就是我们身体内在的“防御力+修复力+平衡力”。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句话道出了中医防病治病的核心逻辑:疾病的发生,往往不是因为外邪太强,而是因为自身正气不足。史士昊解释说,这里的“邪”可以理解为病毒、细菌、环境压力等外部致病因素,而“正气”则是身体抵御这些干扰的综合能力。当一个人作息规律、饮食有节、情绪平和,其正气自然充盈,即使身处疫病流行之中,也可能安然无恙。
而如何养护正气,史士昊老师总结为三个字:“养、调、动”。
一是“养神”。中医认为“心藏神”,精神状态直接影响脏腑气血。长期熬夜、思虑过度、情绪波动都会暗耗正气。因此,保持内心平和、规律作息、减少内耗,是扶正固本的第一步。
二是“调食”。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史士昊强调,饮食要顺应四时、节制有度。不过食寒凉,不暴饮暴食,多吃应季食材,少依赖加工食品。一碗温热的粥、一份清淡的蔬菜,往往比昂贵补品更养正气。
三是“适动”。适度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脏腑功能。他特别推荐八段锦、太极拳或散步等温和运动,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伤元气。相反,过度剧烈或带病硬撑的锻炼,反而会耗损正气。
以上内容仅为知识科普,无任何不良引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