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温州日报
近日,历时一年多、总投资990多万元的上陡门东小区改造工程顺利竣工,标志着这个曾经的鹿城首批“最差小区”完成了华丽的转身。如今该小区外立面焕然一新、内部装修热潮涌动,并引爆一场从“安居”到“优居”的升级行动,这背后,是一场政府引导、居民共治、社会协同的“幸福家园”共建实践。
山鸡变凤凰——环境“逆袭”点燃居民希望
曾经,提及上陡门东小区,居民们唯恐避之不及。这个建于1998年的老小区,因长期缺乏物业管理,陷入了垃圾遍地、车辆乱停、占道堆放的恶性循环,绿化带与河岸更是沦为“垃圾的天下”。2017年,它被列入鹿城区首批“最差小区”名单,这记重锤敲醒了所有业主。
“不改不行了”成为共识。在社区帮助下,业委会迅速成立,并打响了第一场“环境保卫战”。“我们发动了所有业主,包括老人和孩子一起清理,”现任业委会主任张建真回忆,“清运走的垃圾足足装了45卡车,有180立方米。”知耻后勇,一系列整治立竿见影。小区于2018年成功“摘帽”,并在2021年创成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实现了第一次“逆袭”。
八年努力,让这个“最差小区”真正完成了从“山鸡”到“凤凰”的蜕变。
![]()
楼顶改造前(蒲鞋市街道供图)
![]()
楼顶改造后(蒲鞋市街道供图)
老房变好房——内在“焕新”掀起装修热潮
环境的蝶变,迅速转化为居民对家园的投资信心和归属感。
“以前朋友问住哪儿,我只说在新城,具体小区根本不好意思提。”业委会主任张建真坦言,“现在周边小区都来参观学习,我们成了标杆。”老住户朱松妹的感触更深:“过去怕丢面子,亲戚来访我都回绝。现在,住在别处的朋友反倒羡慕我们。”
这份崭新的自豪感,催生了小区内部的“焕新”浪潮。去年,居民孙炜力排众议,投入40多万元对60多平米的老房进行全屋重装,引入了智能家居和阳光房。“小区地段好、配套全,现在管理和环境都上来了,我对这里非常有信心。”他的家成了“样板间”,吸引众多邻居参观取经。
一石激起千层浪。“今年以来,已有20多户到业委会备案登记准备重新装修。”张建真介绍。曾经因环境恶劣而搬离的老住户纷纷回流,内部装修升级已成新风尚。记者看到,焕然一新的楼道与住户新装的智能门融为一体,老小区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高级感。
![]()
小区环境 黄伟摄
![]()
小区环境 黄伟摄
安居变优居——多元共治绘就“优居”蓝图
上陡门东小区的美丽蜕变,是多方协力、系统改造的结果。
据蒲鞋市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改造紧扣“为民便民惠民”理念,全面升级了外立面、公共区域、海绵设施及消防、停车等功能。针对防盗窗、飞线等安全隐患,街道逐户攻坚,统一拆除杂乱构件,并创新安装集多功能于一体的统一格栅,实现了“面子”“里子”双提升。
![]()
外立面改造前(蒲鞋市街道供图)
![]()
外立面改造后(蒲鞋市街道供图)
改造过程充分尊重民意。业委会和党员干部牵头搭建平台,召开40多场居民会议,以“点单式”改造推动近百条群众建议落地。在资金方面,形成了“政府补一点、居民出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该改造项目政府资金占比85.37%,居民出资14.63%,有效凝聚了共建合力。
在鹿城,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优居”已成为广泛实践。近年来,鹿城区以“强城行动”为引领,系统构建“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图谱。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全区已累计投入9.8亿元,启动改造131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35172户。截至目前,像上陡门东小区一样已完成改造122个。
上陡门东小区的故事生动证明:“好房子”不一定是新房高楼。通过系统改造与协同治理,老旧小区同样能成为居民满意、安心、舒适的幸福家园,这正是“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鲜活实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