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深水财经社 倪大九
古老的运河穿城而过,为无锡带来了繁荣的商业文化。在运河的滋养下,无锡成为了重要的商业枢纽。
在繁荣的商业氛围和文化氛围中,无锡格外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从实业巨擘到学术大师,从革命先驱到文化名人,无锡人才辈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对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步入现代社会,谈及人才的培育和城市产业的发展,高校无疑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与那些拥有众多知名学府的城市相比,无锡在高校的数量和名气上并不具备优势。
![]()
但这并未阻碍无锡领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脚步。站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启幕的节点,无锡科技创新成绩硬核。
过去五年,无锡以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为目标,综合实力居全国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破1.4万亿元,占比53.1%;高企数量从4603家增至7347家;技术合同成交额升至600.8亿元;人才发展指数排全国第九;5个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4家企业成全球“灯塔工厂”。
无锡,怎么做到的?
![]()
![]()
名校不多?
那就 “借脑” 搞科研
众所周知,硅谷是全球高科技产业的中心。而硅谷能够半个世纪长盛不衰的原因,一是得益于亚太经济的发展,二是靠斯坦福等大学不断向硅谷注入新的技术和人才。
这不只是说斯坦福培养了硅谷的创业者,他们校企之间也有非常强的商业关系。
在“十五五”定调后,各个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注定将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各个城市都在抢抓科创资源、布局未来产业,名校平台的研发助力,显得更为重要。
面对高校资源的先天短板,无锡跳出 “自建名校” 的思维定式,拉来顶尖高校的最强大脑团队,“校地合作”一起搞创新研发。
2024年6月6日,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位于无锡市滨湖区,聚焦智慧交通、智慧医疗和智慧物联三大领域,致力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
一年来,中心始终聚焦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精准链接创新链前沿技术和产业链高端资源,紫荆智康AI医院、阿波罗自动驾驶技术实车应用、首台嵌入式具身智能机械臂等一大批科技成果加速涌现,为区域新质生产力发展夯实了“智能底座”
在清华无锡研究院智能产业创新中心,我体验了一下“紫荆AI医生”系统,在一个偏卡通的界面里,用户可以创建AI患者,选择最多三个AI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并对AI生成的诊断意见进行评价。
![]()
在无锡惠山区,早在10余年前,国内数字化制造领域领军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丁汉团队,将产业化基地独独落在这里。
据了解,在招引华中科技大学时,彼时无锡惠山区时任领导在一年内先后九次赴华中科技大学开展对接,以十足诚意推动校地合作。
此外,还有上海交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研究院陆续在无锡落地——这些研究院不仅仅是挂名机构,而是直接深入到无锡产业链各个环节,让“不在名校旁,却在创新核”成为现实,形成了独特的“外脑驱动”模式。
![]()
当然,对于本土大学产业转化的支持也是重中之重。比如无锡高新区与江南大学共建的无锡特殊食品与营养健康研究院,2021年成立、2023年投产,目标是建成全球益生菌、特殊食品和大健康产业的高端人才集聚区一期投入的7000万元全部由无锡高新区出资目前已经为国药星鲨、华熙生物、微康等龙头企业累计开发20余款上市产品,并累计孵化6家高科技企业。
![]()
创新创新,还是创新
在无锡的城市发展中,“创新”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要义。人才要创新,企业要创新,产业也要创新。
但创新不是喊口号,得有实打实的技术突破。
大国竞争背景下,中国半导体行业在先进技术和设备频频被“卡脖子”,迫使中国企业走上自主研发创新之路,微导纳米就是在该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家企业。
![]()
微导纳米在保持核心产品ALD设备领先优势的同时,将目光瞄准对技术水平和工艺要求更高的半导体集成电路薄膜沉积设备领域,成功推出了具有市场竞争力的CVD设备,填补了国内关键技术工艺的空白。
微导纳米的故事,在无锡不是个例。作为全国物联网产业的“标杆城市”,无锡的物联网企业已经超过3500家,形成了从传感器到应用的完整产业链。
![]()
在物联网博览会上,我看到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成果:智能网联汽车能自动接驳,工业机器人能精准完成复杂操作,一个小小的仪器就能“变身”中医给用户全身问诊。这些技术不是实验室里的“摆设”,而是已经走进了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统计数据显示,本届物博会促成26个重大项目签约,合作金额超320亿元,涵盖卫星物联网运营、传感器基地、矿山无人驾驶等领域,彰显产业“磁场效应”。
![]()
在这片创新的土壤上,放眼全市,无锡科技进步贡献率连续12年位列江苏省第一,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8%,创新能力居全国地级市第二。
另外,无锡以不到800万的人口规模,贡献了科技公司总市值全国第六、全省第一;6个产业集群规模突破2000亿,物联网、集成电路两大地标产业规模全省第一。
以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4个产业为核心,无锡市形成“465”现代产业集群。
在中国城市创投和创新活力竞速赛中,目标明确、懂得变通的无锡,正悄然上演产业变革的资本叙事。
![]()
提前布局 “明天的产业”
如果说技术创新是解决 “当下的难题”,那布局未来产业,就是抢占 “明天的先机”。
去年4月,《无锡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实施意见》发布,提出系统构建“5+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创新高地。
![]()
基于“465”现代产业集群中明确的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5大未来产业方向,无锡瞄准细分赛道拓展方向,首批选取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元宇宙、合成生物、高端膜材料等6个新赛道作为“X”。
据了解,无锡选择商业航天这条产业赛道,起源于2022年与紫微科技的接触,在与企业深度交流之后,敏锐认识到太空轨道、频段资源的稀缺性和国家发展民用航天的坚定决心。
同时,无锡制造业实力雄厚、航空配套产业基础扎实,尤其在“两机”产业方面优势明显,全市多家企业参与了大飞机研制工作,在此基础上发力商业航天事半功倍、大有可为。
谋定而速动,从2022年10月首次接触,到2023年6月紫微科技总部基地破土动工,无锡用8个月时间完成了从初步对接到项目落地全过程,4个月实现基地建成投用。
这一速度不仅为企业争取了宝贵的发展窗口期,也为无锡赢得比国内大多数地区快“一小步”的先发优势,奠定了在产业内的领先身位。
以此为契机,由无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制定出台了商业航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专项扶持政策,围绕“星、箭、网、端”全链条、“高、中、低轨”全轨道和“研、产、运、用”全环节,整体构建产业发展的“四梁八柱”,全力加快商业航天发展步伐,先后引育了深蓝航天、东方空间、蓝箭航天、天兵科技、微纳星空、中科数测、国星空天等商业航天重点企业。
在东方空间航天动力总部,我见到了一款“大家伙”——“原力 - 110”液氧煤油发动机。
作为“引力二号”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的主动力发动机,“原力-110”是当前中国商业航天领域性能领先的开式循环液体火箭发动机,也是东方空间的核心动力产品。
![]()
“该发动机采用泵后摆、点火剂点火、氮气起动等成熟可靠的系统方案,海平面推力达110吨,具备40%—110%深度变推能力,我们的设计目标瞄准复用20次以上,为运载火箭可重复使用技术提供了坚实的动力支撑。”东方空间相关负责人表示。
负责人表示,选择把航天动力总部放在无锡,不仅因为这里制造业配套完善,更因为城市对未来产业的支持力度大。从政策扶持到资金对接,从人才引入到场地保障,无锡给了企业全方位的支持,让他们能安心研发。
近日,东方空间“原力-110”液氧煤油发动机第2台整机热试车圆满成功!据了解,此次试验优化改进了发动机点火方式,适应多次起动能力,通过起动关机试车与短程试车,全面验证了系统方案的科学性、发动机起动关机时序的精准性以及各组件的协同匹配性,为后续工程化应用筑牢基础。
![]()
在无锡,像东方空间这样的未来产业还有不少。据了解,全市目前在建商业航天产业园区4个,无锡(梁溪)空天产业园已成功引入东方空间、天兵科技、银河航天、紫微科技等“箭、星、船”链主企业,带动氦星光联、最终前沿、遨天科技、寰宇航天、天仪研究院等上下游企业落地。
可以说,无锡没有盲目跟风所有热门赛道,而是结合自身的制造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精准选择了航天、新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提前布局、重点突破。
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无锡量子科技产业总营收约2.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超40%。当前,无锡量子科技产业领域已落地及培育20家企业,其中包括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有5家市级雏鹰企业、1家瞪羚企业入库培育。
为了让未来产业 “长得快、长得好”,无锡市国联集团(锡创投)还成立20亿规模的江苏无锡低空经济和空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梁溪区成立50亿规模的科创产业投资基金、市产业集团联合惠山区设立规模达10亿元的商业航天专项基金、联合建行设立规模达4亿元的商业航天专项资金池,先后投资蓝箭航天、天兵科技等企业,持续强化金融赋能。
从产学研平台到高精尖工厂,从物联网博览会到未来产业基地,我慢慢读懂了这座江南水乡的创新密码:它不依赖先天优势,却把 “人才、技术、产业” 拧成了一股绳,硬生生走出了一条 “没有名校也能搞强创新” 的路子。
(全球市值研究机构深水财经社独家发表,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