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孔子周游列国中的衣食住行

0
分享至



孔子五十五岁时,因“堕三都”计划失败,与执政者季桓子政见不合,被迫离开鲁国,携弟子开启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周游列国生活。这是孔子一生中极为艰难且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经历。对于这段经历,学者们围绕孔子周游列国的背景、目的、过程及思想影响纷纷著书立说,电影、电视剧亦浓墨重彩呈现。然而,关于孔子周游列国期间的日常生活,尤其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关注,尚显不足。实际上,这些内容不仅仅关乎物质基础,更融入诸多礼制与教化元素,彰显出动荡时代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对理想与初心的坚守与不懈追求。

1

多源供给的费用分担

支撑孔子周游列国的不仅是一种信念,还有一定的经费来源,这是其计划得以实现的前提。试想,孔子携带数十名弟子,每天的吃住、交通及其他事务都需要一笔不小的开支,十四年下来更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数字。那么,这些费用是如何解决的?根据各史料记载,孔子周游列国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来源于以下几种渠道。

首先,孔子的家业。孔子虽出身贵族,但至其父叔梁纥时,家道已然衰落。如《论语·子罕》载孔子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史记·孔子世家》亦称:“孔子贫且贱。”但孔子自幼受到母亲颜徵在的良好教育,六七岁与小儿嬉戏时就能“陈俎豆,设礼容”,十五岁便“志于学”。大约在二十岁时,孔子进入仕途,他从委吏、乘田做起,到后来逐渐升职为中都宰、小司空、大司寇,步入鲁国大夫阶层,这也使得孔子积累了比较殷实的财富。这从文献记载的一些事件中即可看出,如:弟子原宪曾为孔子管理家务,孔子要给他“粟九百”的待遇。(参见《论语·雍也》)再如,子路将赴任蒲大夫,去向孔子告别。孔子对他说:“赠汝以车乎?赠汝以言乎?”(《孔子家语·子路初见》)子路没有选择车马,而只求“请以言”。还有弟子公西华要出使于齐,冉有为公西华的母亲两次请粟,第一次请为“釜”,合六斗四升,第二次请为“庾”,合十六斗。结果,冉有给了公西华母亲“五秉”,相当于八百斗。为此,冉有还受到孔子的批评。孔子说公西赤“乘肥马,衣轻裘”,家里条件已经很富有了,作为君子应该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以上表明,孔子出游之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财富,奠定了其周游列国的经济基础。

其次,诸侯国的赠与。周游之前,孔子已在诸侯国中积累了较高的声望和政治影响力,赢得不少诸侯国君的赏识。因其周游期间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卫、陈两国度过的,因此卫、陈国君也给予他较丰厚的待遇。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初到卫国,卫灵公有意留下孔子为其做事,就先考虑解决其待遇问题。他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孔子说:“奉粟六万。”于是,卫灵公也给孔子“粟六万”的待遇。

再次,收取学费。自春秋时期私学出现,教师开始走向职业化,从事私人讲学的塾师要靠收取学费来维系生存。孔子开学授徒,亦曾表示:“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束脩”是古代学生拜师时所献的礼物,通常为干肉,象征对师长的尊敬,同时也具有经济支持的意义。在周游列国途中,孔子也招收了一批弟子,如卫国的子夏、子贡,蔡国的漆雕凭、漆雕从,陈国的公良孺等,他们自然也要给孔子行“束脩”之礼,交纳一定学费。这应是孔子周游经费的来源之一。

最后,弟子的资助。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富有者。如子贡,拜师之前就已成为富商。在《史记·货殖列传》记载的富商中,子贡位居第二。子贡有口才,擅外交,是“孔门十哲”之一,更是资助孔子周游列国的关键人物。当孔子“在陈绝粮”陷入困境时,子贡凭借其才能筹措到物资,化解了危机。还有公良孺,“为人贤长,有勇力,以私车五乘从夫子行”(《孔子家语·困誓》),贡献五辆私车随同孔子出行,帮助老师解决了交通工具不足的一个大问题。

虽资金来源多元,但并无不义、不礼所得。孔子一贯倡导君子爱财要取之有道,要“见得思义”(《论语·季氏》)。他曾言:“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而且,即使有这些资金支持,孔子一行在周游列国中仍十分艰难与窘迫。但孔子并未因此放弃、止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他毅然行走在异国他乡的路上。

2

与身份相符的着装服饰

自古各个朝代的服装式样及用途各有不同,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着装要求也不一样,但大体上可以分为正装和便装两种。对于官员来说,在正式场合必着正装,又可称之为礼服或朝服。便装自然是除正式场合外或在家里的着装。据《论语·公冶长》载,鲁国大夫孟武伯向孔子问公西赤这个人有没有仁德,孔子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说:“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这里的“束带”就是身着礼服的意思。《论语·乡党》称“吉月,必朝服而朝”,又,“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可知,上朝也好,参加乡人驱鬼仪式也好,都是要穿着朝服的。甚至是当孔子有病在床,得知鲁君来探望时,也要在便服之外披上朝服来行君臣之礼:“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论语·乡党》)对于没有官职的士人来说,在外着装也应该整齐、端庄。孔子认为,着装得体是君子形象的重要体现。《论语·尧曰》记子张问作为君子如何才能“威而不猛”时,孔子说:“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孔子周游列国时虽然没有任何官职,但也非常注意自己的着装,在拜见各国国君等正式场合,应该是着正装。而且他的正装似乎形成了比较独特的风格,被人称之为“儒服”。这从他结束周游回到鲁国,和鲁哀公的对话中即可看出:

孔子既至舍,哀公馆焉。公自阼阶,孔子宾阶,升堂立侍。公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以乡,丘未知其为儒服也。”(《孔子家语·儒行解》)

从君臣二人的对话中可知,孔子穿着衣袖宽大的衣服,戴着宋国流行的商代时期的章甫帽。孔子虽然没有承认这就是儒服,但应是其常穿的正装,也是当时士人或儒者特有的着装式样。这种服装不同于官员的朝服和生活中的便装,是在正式场合的着装,或言儒者的正装。

3

与地位对等的代步工具

在古代社会,乘坐的车马、轿辇,其规格均有严格等级规定,交通工具因而成为地位与身份的直观象征。关于孔子周游或出行时乘何种交通工具,学界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是马车,理由是与孔子作为大夫的身份地位相称;其二则主张是牛车,其依据是自明代流传下来的《孔子圣迹图》,多以牛车为驾。

据史料记载,车马是先秦时期大夫之家必备的代步工具。孔子作为鲁国大夫,自然有符合自己地位的专用车马。《论语·乡党》记载,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后,立即关切地询问“伤人乎?”这一方面体现出孔子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另一方面也说明孔子家中养有马匹,并备有车辆。另有一章记载,当得知鲁君召见自己时,孔子“不俟驾行矣”,即不等马车备好,就先以步行前往。颜回去世后,其父颜路请求孔子卖掉马车来为颜回置办外椁,孔子未同意。他说:“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论语·先进》)由此可见,孔子具备相应的经济条件,加之其社会地位、身份,在需要远行之时,乘坐马车出行是合乎情理的选择。

另据《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意指孔子前往卫国时,弟子冉有为其驾驭马车。此外,子路曾任蒲地(今河南长垣)大夫,治理三年颇有政绩。孔子途经蒲地时,连连称赞子路的治理成效。当时,子贡正手执缰绳驾车,问道:“夫子未见由之政,而三称其善,其善可得闻乎?”(《孔子家语·辩政》)另有一次,孔子在陈国遭遇围困,脱险之后,子贡执辔曰:“二三子从夫子而遭此难也,其弗忘矣!”(《孔子家语·困誓》)《论语·微子》中亦记载,当子路下车向长沮询问渡口时,长沮反问他:“夫执舆者为谁?”舆,许慎《说文解字》释为车厢或车具,刘熙《释名》则解作驾驭马匹的装置。可见“执辔”与“执舆”意义相近,均指手持缰绳驾驭马车。在子路下车问路之际,他将缰绳暂交孔子执握,因而孔子此时被称为“执舆者”。

除马车代步外,遇到河流等特殊情况,也偶有乘船渡河之事,史书所载“子路问津”便是佐证。孔子在陈停留期间,曾往返于陈、蔡、叶之间。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津”为渡口,“问津”自然是要找到渡口乘船过河。至于孔子在何处乘船渡河,众说纷纭,有河南的新蔡说、罗山说、叶县说、柘城说、漯河说,湖北的新洲说,山东的鱼台说等。

4

简朴节用的居住环境

据史料所载,孔子周游列国所到之处的居住安排,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居住于馆舍,二是居住于朋友家。

馆舍,客舍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客栈、宾舍。孔子一行游历各国,在无人提供住宿的情况下,当以宿于馆舍为主。如《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之卫,遇旧馆人之丧,入而哭之哀,出,使子贡说骖而赙之。”孔子在卫国遇到曾经接待过自己的馆人去世了,不仅进去吊唁,还让子贡把拉车的马解下来赠给了丧家。他与馆舍人的如此情谊,应是在馆舍住宿期间建立的。此外,到了某一国,有的国君也会安排馆舍供其居住,例如《孔子家语·辩物》载:“孔子在陈,陈惠公宾之于上馆。时有隼集陈侯之庭而死,楛矢贯之……惠公使人持隼,如孔子馆而问焉。”在陈国,陈惠公就将他安排在上等馆舍。当然,住馆舍就得产生花费,上等宾馆就更奢侈了。所以,周游列国期间,本着简朴节用原则,孔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居住在好友家,这样可以节省不少开支,更便于他与该国的贤达交流。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颜浊邹为卫国大夫,素有贤名,又是子路妻兄,因而他家是孔子可靠的落脚点。当时,卫灵公的宠臣弥子瑕因其妻为子路妻子的妹妹,也意图邀请孔子居于其府邸。然而弥子瑕为人不端,孔子最终谢绝了他的邀请。后孔子欲往晋国不成,还遭遇匡、蒲之困,解困后又返回卫国。此次,孔子选择居住在卫国大夫、朋友蘧伯玉家中。蘧伯玉是卫国贤大夫,为孔子所敬仰。孔子曾称赞他说:“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而孔子在陈国停留的四年期间,主要寄居在一名叫司城贞子的陈国大夫家中。(参见《史记·孔子世家》)司城贞子也是当时的贤者。可见,孔子住宿的对象,并非随意为之,而是选择那些贤人、志同道合之人。

5

食前必祭的家常餐饮

孔子处世低调,对餐饮的要求并不高。他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他还赞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与颜回一样,都对生活质量没有什么要求,心中有道,便乐在其中。

不过,孔子还是非常注意食品卫生和饮食礼节的。据《论语·乡党》载:“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可见,凡是霉烂变质、色味怪异、烹饪不当的食物均不吃,不合时令的亦不进食。这是健康饮食的表现,也是饮食遵礼的自觉。此外,进食前先行祭祀也是孔子的日常礼节。如孔子“食于季氏,食祭”(《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论语·乡党》)。当然,在周游列国期间,行程艰难、坎坷,甚至生活陷入困顿,孔子饮食自然无法遵照日常礼节,但也坚持食前祭祀的习惯。如《孔子家语·致思》中记载:“孔子之楚,而有渔者而献鱼焉,孔子不受。渔者曰:‘天暑市远,无所鬻也,思虑弃之粪壤,不如献之君子,故敢以进焉。’于是夫子再拜受之,使弟子扫地,将以享祭。”当时,楚国一位渔人因天气炎热、鱼市路远,无法卖出渔获,又不愿将其丢弃于污土之中,于是决定赠予孔子。孔子不仅郑重行礼接受,还特意吩咐弟子清扫出一块洁净的场地,举行祭礼之后才食用。这一行为不仅体现出孔子对他人馈赠的尊重,更是他始终践行和坚守礼仪的具体表现。

孔子一行在陈国期间还曾遭遇严重的绝粮危机。据《孔子家语·在厄》记载,楚昭王欲聘用孔子治理国政,孔子前往楚国需途经陈、蔡两国。陈、蔡大夫闻讯后深感忧虑,认为“孔子圣贤,其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病。若用于楚,则陈、蔡危矣”。于是派兵阻拦,“孔子不得行,绝粮七日,外无所通,藜羹不充,从者皆病”。危急之中,子贡设法携物品突围,至乡野处“告籴于野人,得米一石而返”。颜回与仲由等弟子赶忙在一间破屋中煮饭,煮饭时有灰土块自屋顶落下,将部分饭食弄脏。颜回觉得脏了的饭扔了可惜,遂取之而食。子贡恰好望见,误以为颜回偷食,心中不悦,便问孔子:“仁人廉士,穷改节乎?”孔子相信颜回的品德,但为了解开弟子们的疑惑,便让颜回拿饭用以祭祀先人。颜回则将灰土弄脏饭,自己觉得扔掉可惜便将饭吃了的事告诉了孔子,并认为不洁净的饭不能用来祭祀。孔子听后说:“你做得对,换作我,也会将脏了的饭吃掉的。”孔子曾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论语·卫灵公》)意指君子在困厄中亦能坚守节操,而小人遇穷困便会放纵妄为。周游途中,孔子一行多次遭遇险境,而于“陈蔡绝粮”之时,由人人所必需的饮食,即可看出君子的操守,看出孔子师徒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综上所述,在诸侯争霸、时局动荡的年代,孔子怀揣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在父母之邦不得志的情况下,毅然携弟子周游列国,以寻求入仕治国良机。但出游时间之长,路途之坎坷,都是孔子所始料不及,也是常人所难以面对的。但即便如此艰难困境,都未能阻挡住孔子行道的步伐。在多方力量的关照和支持下,面对简朴的衣食住行,孔子始终坚守初心,充满乐观和自信,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不低头和让步,表现出了一位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本文原载于《走进孔子(中英文)》(作者:赵国权),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图片由豆包AI生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6 01:55:20
日本男子中奖6亿日元,瞒着家人独自享乐,对外装穷致精神萎靡

日本男子中奖6亿日元,瞒着家人独自享乐,对外装穷致精神萎靡

极目新闻
2025-11-16 11:09:38
太及时了!防止大规模返乡意义重大,农民工“回家躺平”行不通

太及时了!防止大规模返乡意义重大,农民工“回家躺平”行不通

火山诗话
2025-11-16 07:49:52
日媒通告全球:如果若中日开战,中国人会抢着当先锋

日媒通告全球:如果若中日开战,中国人会抢着当先锋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6 11:54:30
全运会甜蜜一幕!姐弟恋公开,冠军当众吻亚军,20岁美女闭眼享受

全运会甜蜜一幕!姐弟恋公开,冠军当众吻亚军,20岁美女闭眼享受

念洲
2025-11-16 14:17:38
“克里雅古道多名游客驾车落水”最新:部分失联游客家属称确定落水湖泊,一租车行老板暂关门

“克里雅古道多名游客驾车落水”最新:部分失联游客家属称确定落水湖泊,一租车行老板暂关门

红星新闻
2025-11-16 14:21:06
李兰娟院士提醒:过了60岁,体检主要查这4大项,别随便乱查

李兰娟院士提醒:过了60岁,体检主要查这4大项,别随便乱查

宝哥精彩赛事
2025-11-15 11:51:48
巴厘岛车祸致中国游客5死8伤,亲历者:遇难者都是家中长辈 事发时司机示意刹车失灵,租车公司老板已失联

巴厘岛车祸致中国游客5死8伤,亲历者:遇难者都是家中长辈 事发时司机示意刹车失灵,租车公司老板已失联

红星新闻
2025-11-16 16:58:22
突发特讯!中国外交部提醒避免赴日,日方紧急表态,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突发特讯!中国外交部提醒避免赴日,日方紧急表态,罕见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青风点评
2025-11-16 13:02:15
佘智江被抓,牵出赵薇前夫黄有龙和妙瓦底诈骗的瓜,真相太炸裂

佘智江被抓,牵出赵薇前夫黄有龙和妙瓦底诈骗的瓜,真相太炸裂

吃瓜局
2025-11-13 20:50:11
1996年,姚文元出狱后,向中央提两个请求,第二个被一口回绝

1996年,姚文元出狱后,向中央提两个请求,第二个被一口回绝

雍亲王府
2025-11-15 21:50:03
辩护律师:郭某刚原本可以“五不死”,可惜他不明白一个道理

辩护律师:郭某刚原本可以“五不死”,可惜他不明白一个道理

阿纂看事
2025-11-15 11:22:20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日本议员:受降的是中华民国,新中国没资格说话!网友:那更好了

青青子衿
2025-11-15 15:51:35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阿芒娱乐说
2025-11-16 15:46:51
东莞一平台自曝出现挤兑,所签协议刻意遮掩“投资”属性

东莞一平台自曝出现挤兑,所签协议刻意遮掩“投资”属性

新浪财经
2025-11-13 20:35:37
从火爆全国到集体关门,兰州拉面为啥逐渐消失了?被坑过后就懂了

从火爆全国到集体关门,兰州拉面为啥逐渐消失了?被坑过后就懂了

米果说识
2025-11-15 14:31:57
董事长、总经理、董秘集体辞职!

董事长、总经理、董秘集体辞职!

深圳晚报
2025-11-16 09:29:25
高市还在搞事?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一盟友划清界限!

高市还在搞事?日本同时被四国痛批,一盟友划清界限!

国是直通车
2025-11-15 11:10:05
传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将转岗

传小米公关总经理王化将转岗

DoNews
2025-11-16 12:26:42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命案调查:纠纷如何升级。“反杀”是否防卫过度?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命案调查:纠纷如何升级。“反杀”是否防卫过度?

澎湃新闻
2025-11-15 14:48:27
2025-11-16 19:28:49
大道知行知行堂 incentive-icons
大道知行知行堂
传播儒学思想,分享管理经验
9228文章数 2297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31年前质问首相村山富市:凭什么向中国道歉

头条要闻

高市早苗31年前质问首相村山富市:凭什么向中国道歉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旅游
教育
房产
时尚
艺术

旅游要闻

“史上最长春节假期”在途中!寒假春节出游报名开启

教育要闻

教育部:未来两年将创建五大类全国示范性特色校(来源:人民日报)

房产要闻

首开狂卖6.68亿!海口这个顶级教育红盘,引爆海口楼市!

提升冬日幸福感的8件小事,放松又治愈

艺术要闻

万科转身,深铁接棒!深圳湾超级总部“北塔”开工!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