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广贤文》中讲:“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
人生在世,各有其位,拼命强求,终究是一场空。
太多人执念太深,与天意抗衡,最终徒劳无功。
其实,人这一生,端什么碗,吃什么饭,早有安排。
懂得顺其自然,学会释怀放下,悦纳真实的自己,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
1、顺其自然,不妄求
老话讲:“万事不由人计较,一生都是命安排。”
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事难成。
人生许多事,不是努力就有结果,不是想要就能得到。
与其苦苦挣扎,不如顺势而为。
明代有个书生名叫赵文清,寒窗苦读二十载,一心想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然而他从青丝熬到白发,参加了七次会试,皆名落孙山。
同窗都已金榜题名,有的甚至官至三品,唯有他仍是个穷秀才。
妻子劝他放弃科举,开个私塾度日,他却执意要继续参考。
第八次赴京赶考途中,他遭遇暴雨染上风寒,昏倒在荒郊野外。
恰逢一个云游郎中经过,救了他一命。
养病期间,赵文清发现郎中虽不富贵,却活得逍遥自在。
每日采药行医,救死扶伤,深受百姓爱戴。
郎中告诉他:“人生的路有千万条,没必要执着。”
赵文清恍然大悟。回乡后,他不再执着功名,而是潜心钻研医术。
几年后成为当地名医,著有多本医书,救治病人无数。
《礼记》有云:“君子居易以俟命。”
越是执着,越是痛苦;越是强求,越是失落。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是你的,跑不掉;不是你的,求不来。
凡事尽力而为,然后听天由命,这才是智者所为。
![]()
2、懂得释怀,不执迷
《菜根谭》有言:“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
执着于过去,只会错过现在;纠缠于往事,只会失去未来。
放下不是放弃,而是另一种拥有;释怀不是忘记,而是更好的铭记。
古时候,有个药铺掌柜李松年,心里的疙瘩几十年未散。
当年他初掌药铺,替病重的父亲值夜,竟将治风寒的麻黄错配成了峻猛的附子,给了常年咳疾的张阿婆。
等他察觉时,阿婆已高热昏迷,虽经抢救捡回性命,却落下了终身腿脚不便。
阿婆家人没追责,可李松年跪在病床前,看着老人枯瘦的手,只觉得天都塌了。
写错的药方被他塑封起来,日日揣在怀里,夜里贴在胸口,总能梦见阿婆痛苦的呻吟。
此后几十年,他抓药必请两位伙计复核,药铺里常年备着给阿婆的补药,却始终没勇气送去。
他怕见阿婆的腿,更怕触及自己心里的烂疮。
有一日张阿婆的孙媳来抓安胎药,说起阿婆临终前还念叨:
“当年要不是小李慌着救我,我未必能活这么久。”
李松年猛地站起,怀里的药方硌得胸口生疼。
他回到药铺,将塑封的药方投入火炉。
看着纸灰蜷成灰烬,几十年的紧绷忽然松了。
古语有云:“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些遗憾的事,揪着不放,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
过去的事已然过去,再后悔也回不到当初。
释怀曾经的遗憾,人生才能重新开始。
心量大的人,福报自然深;能释怀的人,福气自然来。
![]()
3、悦纳自我,不苛己
《寄兴》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世上没有完美的人事物。
接纳不完美,包容缺点,才能活出自我。
古时候,有个陶艺师林砚秋,是出了名的追求完美。
案头的瓷坯只要有一丝裂痕,便会被她毫不犹豫地摔进废料桶。
徒弟们捡回带纹的瓷片,总会被她训斥。
三十岁那年,她承接了官府的一批莲纹烛台活计,专供州府衙署节庆使用。
数月来,她每日天未亮便起身揉泥,上釉时屏息凝神,生怕分毫偏差。
可开窑那日,烟气散去,半数烛台的莲座都爬着细微的冰裂纹。
林砚秋盯着裂痕发呆,想起无数个不眠的夜晚,竟红了眼眶。
她对着满桌残次品,第一次没舍得摔碎。
夜里,林砚秋摩挲着裂痕,忽然生出个念头。
她取出珍藏的金箔,细细碾成粉,调以松胶,顺着裂纹一点点填补。
金箔与冰裂纹相融,原本的瑕疵竟化作了莲座上流转的金光。
这批金缮莲纹烛台送抵官府时,管事见烛台莲座金光暗涌,与白瓷相映成趣,惊叹不已。
古语云:“知足常乐,能忍自安。”
接受人生的不完美,是放过自己的清醒。
凡事苛求完美,只会把自己逼得喘不过气。
谁的日子都有裂痕,要学会和缺憾相处。
与真正的生活和解,人生才能处处是风景。
老话讲:“三分人事七分天。”
人生在世,不过是一场修行,端什么碗,吃什么饭,早有安排。
不必强求,不必执迷,不必苛责。
踏踏实实地做人,本本分分地做事,岁月自会给你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