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贞观108坊 图/网络
大街小巷的议论,网络空间的呼声,一位已调离数年的市委书记,为何仍被西安市民如此惦念?
“王书记,回西安吧!”这样的声音,在西安的网络空间里依然不时出现。时间回溯到2016年12月,王永康从浙江调任西安,开始了他在古都的809天主政岁月。
这位南方来的市委书记,给这座千年古都带来了什么?为何他的离去会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记?当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重新审视那段“西安速度”的年代,或许能找到答案。
01
城市面貌的“细节革命”
王永康给西安带来的第一场变革,始于微不足道的烟头。
初到西安,他发起的“烟头革命”曾让不少人大惑不解。一位市委书记,为何要关心街头巷尾的烟头?
但在他看来,烟头问题背后反映的是城市管理的粗放和干部作风的松懈。他不仅要求干部上街捡烟头,更在开会间隙亲自实践,甚至将捡到的一包烟头让秘书送给相关区域负责人。
![]()
图/网络
这场从细小处着手的革命,引发了连锁反应。
紧接着的“厕所革命”则从旅游景点开始,大力推广“第三卫生间”建设。当时在全国也属前沿,让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都感受到城市服务的温度。
有次,王永康到临潼华清宫景区调研,发现那里的“家庭卫生间”给带幼儿的家庭提供了极大方便。他当即要求将这种人性化服务推广到更多景区。
细节之变,折射出城市管理理念的转变。从前的西安,城墙厚重,历史辉煌,但城市管理却缺乏应有的精细和温情。
而“烟头革命”与“厕所革命”正是从最细微处,重塑着这座城市的品格。
02
招商引智的“西安速度”
王永康主政西安的809天里,这座城市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向世界敞开怀抱。
他带给西安的不仅是地缘政治意义上的开放,更是一种心态和行动的敞开。
2017年,王永康在第二届世界西商大会上的发言金句频出:“进了永宁门,就是西安人!”“西安欢迎‘加仓’欢迎‘打新’!” 这些充满金融交易市场气息的用语,让在场企业家们耳目一新。
![]()
图/网络
营商环境优化的“王牌”是“行政效能革命”。
王永康对那些“只微笑不办事”“不贪不占也不干”的“孙连城”式干部毫不客气:“不换思想,就换位子”。这话说得直白,却让不少干部为之震动。
西安还推出了“容缺办理”模式——即使次要材料欠缺,只要申请人承诺在规定时限内补齐,窗口就可先行受理。这一创新后来在全市推广,真正方便了群众办事。
营商环境的改善直接反映在市场活力上。据2017年数据显示,西安单季度新增企业数量就超过了5.2万家,同比增长102%,被工商系统人士称为“井喷”。
03
文旅产业的“无中生有”
作为十三朝古都,西安的文旅资源之丰富毋庸置疑。但多年来,这座城市却是“端着金饭碗讨饭吃”。
王永康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
他敏锐地意识到,资源不等于产品,遗产不等于效益。在他的推动下,西安硬是创造出了“西安年·最中国”这个全新IP。
![]()
图/网络
这一举措不仅激活了本地文旅市场,更成为全国春节旅游的一匹黑马,让西安在黄金周期间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连番暴涨。
在调研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时,王永康站在那些历经沧桑的拴马桩前感慨:“这些门楼的设计、楹联、雕刻都反映了关中地区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民风、民俗、民艺和民情等历史文化风貌”。
他要求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利用好,并建议在现在的建筑中学习古人的做法,“既要有历史特色,也要有时代特点,能体现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是固守传统,而是让传统与当代对话。王永康深谙此道,他要求通过现代艺术形式和科技手段,创新开发具有本土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
《长恨歌》《12·12》西安事变等实景演出,正是在这样的理念下焕发新生,成为西安文旅的亮丽名片。
04
城市骨架的战略拓展
王永康在西安的任期虽短,但对城市格局的影响却极为深远。
他推动实施了多年来难以突破的西咸一体化,西安代管西咸新区,迈出了实质性一步。这一举措不仅拉大了城市骨架,更释放了投资空间,向外埠资本传递了西安觉醒的信号。
在王永康的构想中,要“支持西咸新区加快发展,在规划上与西咸新区融为一体”,重点打造“大西安的新轴线、新中心、新形象和新竞争力”。
![]()
图/网络
他还提出与咸阳按照“八个一体”逐一对应,实现规划同筹、交通同网、信息同享等目标。
这一系列动作,让西安在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的征程中增添了重要筹码。
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规划》获批,西安正式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在顶层设计中,西安的城市地位获得了显著提升。
城市地位的提升,带来的是投资预期的看涨和整体价值的重估。
十余年来少见的百亿、千亿级投资纷至沓来,西安的产业发展和经济格局也随之迎来新一轮升级。
王永康离开西安的那天,他在感言中写道:“从2016年12月9日来到西安这座伟大的城市和人民、与大家一起,一天争当两天干,追赶超越抓发展的时光,仔细算算到今天已有809天了……”
两年零两个月,809天——这是他在西安的全部时光。
如今,他留下的“烟头革命”已成记忆,“店小二”精神却已融入西安的肌体。那些他倡导的“事不过夜、马上就办”的作风,仍在影响着这座古城。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今天的西安人,依然在回味那段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岁月。
![]()
点击关键词 看看我们做过什么
中国城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