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利亚临时政府总统多次被人暗杀,联合国的名单却悄悄动了手脚,而中国这次投了个罕见的弃权票。
沙拉,这位曾被贴上“恐怖分子”标签的政坛人物,转身就从制裁名单上“洗白”出局。
![]()
这个叙利亚临时政府总统,可不是常规的领导人,每次暗杀危机居然都能巧妙轻松化解,这个人不简单。
一边是爆炸未遂,一边是国际投票,时机之巧合,不禁让人皱眉:这是反恐的胜利,还是政治的妥协?
![]()
沙拉这人,到底什么来头?
沙拉这个名字,在国际政治的字典里,曾经很刺眼。
2003年,他是“基地”组织的新人,由巴格达迪亲自资助入局;2013年,他却突然翻脸,和“伊斯兰国”彻底闹掰。
![]()
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处的2024年报告称,沙拉与极端组织的纠葛,远比表面复杂。这不是简单的“脱离”,而是利益、路线和权力的全方位撕裂。于是,“伊斯兰国”恼羞成怒,开始点名报复。
现在的沙拉,改口说自己是“反恐战士”,还代表临时政府在北叙行使权力。可问题是,他过去和恐怖组织关系剪得干不干净,没人能打包票。
2024年8月和10月,两次暗杀都没得逞,沙拉迅速抓住机会炒作“自己被恐怖分子追杀”的形象。
![]()
随后,他飞赴美国,和特朗普团队碰面,强烈表达了“反恐立场”和“愿意配合美方打击极端组织”的意愿。
这波操作,像极了一出精心安排的剧情:主角差点被杀,国际社会瞬间同情,剧情高潮是他终于“洗白出圈”。
![]()
联合国投票背后,谁在推沙拉上位?
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室里,中国的那张弃权票,格外扎眼。不是因为少见,而是因为有立场。14个国家站队支持沙拉,只有中国选择了“看清楚再说”。
这场投票其实并不只是关于一个人的“清白”,而是国际政治的一次实战演练。美国态度最明确:沙拉能帮他们在叙利亚北部稳住局面,打压伊朗势力,顺便当个“反恐代言人”。
俄罗斯也投了赞成票,毕竟它在叙利亚有军事基地,沙拉稳定,俄方就省心。欧洲国家更现实,他们怕的是难民潮再起,愿意赌一把沙拉能维持秩序。
可我国没有跟着起哄,而是果断投了弃权票。我国代表明确指出,沙拉与极端组织的过往关系仍存疑点,尤其是在叙利亚活动的“东伊运”问题上,尚未得到充分澄清。
![]()
这是关键所在。对我国来说,叙利亚不是“远方的战场”,而是反恐的一个重要前哨。“东伊运”曾在叙利亚活动频繁,不少成员接受训练后图谋渗透回国。这才是我国最关切的核心。
我国这张弃权票,不是模糊态度,而是表明了明确立场:反恐不能靠表演,不能因为政治需要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国际社会对沙拉的态度变化,快得像开了倍速键。从“制裁对象”到“国际合作伙伴”,只用了几个月。可他的历史真的翻篇了吗?
![]()
沙拉过去和极端组织的联系不是传言,而是摆在台面上的事实。现在,他突然成了“反恐代表”,国际社会就这么接纳他了?
国际政治需要务实,但也不能失去底线。如果今天沙拉能靠“差点被炸”就翻身,那是不是意味着明天一个更有“价值”的恐怖分子也能“洗白”?
![]()
我国投弃权票,其实是在为反恐原则留最后一块“清洁地”。不跟风,也不随波逐流。我们不反对某个人的转变,但必须有足够的证据和行动支撑,而不是一场“被暗杀”的戏码。
真相不该被模糊,原则也不能随风摇摆。这场关于沙拉的风波,既是一次国际舆论的试探,也是一次反恐立场的碰撞。我国这张弃权票,没站边,但却守住了反恐的底线。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世界,是不是越来越喜欢“洗过的干净人”?
参考信源:
《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访美前夕,消息人士称:“伊斯兰国”曾两次策划暗杀他》2025-11-10 22:41·观察者网
中方投弃权票,中国代表:安理会在叙利亚问题上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应充分考虑反恐形势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