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泽连斯基在接受彭博社专访时,明确允许红军城的乌军自主决定是否撤退,强调不会让士兵为一片废墟付出生命。
可就在他讲话的同时,红军城的地下室里,几千名被俄军围困住的乌军士兵,恐怕已经是插翅难飞了。
早在10月27日凌晨,俄军两百名突击队员就伪装成乌军后勤人员潜入城区,悄悄控制了两座关键铁路桥和唯一的公路收费站。
那些突击队员带着消音武器,悄无声息就端掉了外围的观察哨,等乌军指挥部发现异常时,城外已经出现俄军主力的身影。
到11月初,俄军完成三面合围,十七万兵力对阵城内不足一万的乌军,两百辆坦克在城区外围构建起三层封锁线,任何试图进入的补给车辆都会遭到无差别打击。
![]()
而乌军的补给线从10月30日起就彻底中断,无人机空投成了唯一的物资来源,但俄军的防空系统让每次空投都成了冒险。
比物资短缺更致命的还有指挥体系的崩塌,因为俄军的干扰,红军城的乌军士兵们很难接收到来自上级或外界的明确指令。
11月4日,俄军开始逐屋清剿,躲在地下室的士兵只能靠听声音判断战况,直到俄军喊话劝降,他们才知道整座城的关键据点都已失守。
11月7日,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宣布完全控制红军城,此时城内仍有数千乌军被困,突围的最后一道通道早在两天前就被坦克集群封死。
![]()
泽连斯基的撤退命令之所以迟到,源于他和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的分歧。
多名基辅官场的知情人士透露,瑟尔斯基在10月下旬就提交了撤军方案,警告再拖延会导致全军覆没。
但泽连斯基以坚守能争取更多西方援助为由拒绝,当时甚至有消息称要撤换总司令。
这种僵持一直持续到11月初,俄军合围形成后,前线伤亡报告不断传回基辅,泽连斯基才最终松口,可此时早已错失最佳撤退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红军城的乌军还在困兽犹斗之时,基辅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11月11日,乌克兰国家反腐败局的人员突袭了能源部大楼,一场涉案金额达一亿美元的腐败案就此曝光。
调查文件显示,这起案件的主谋是泽连斯基的亲信蒂穆尔·明迪奇,他通过操控国家核能公司的招标流程,要求中标企业支付百分之十到十五的回扣,仅2024年一年就通过空壳公司转移了八千万美元赃款。
![]()
为查清此案,反腐人员进行了十五个月的调查,累计调取一千小时的电话录音,开展二十次卧底行动,最终锁定了明迪奇和司法部长加卢申科的洗钱链条。
11月12日,加卢申科被正式解职,格林丘克主动辞职,当天反腐人员在基辅五个城区开展了七十余次搜查,明迪奇的豪宅里搜出大量伪造的合同和转账记录。
让人意外的是,主谋明迪奇在搜查前离奇潜逃,引发了高层泄密的质疑,目前FBI已介入跨国追查。
![]()
面对舆论质疑,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试图将责任推给俄罗斯,称腐败是俄方渗透操控的结果。
但这一说法很快被欧美媒体反驳,并指出涉案人员均为泽连斯基的核心亲信。
西方援助的态度也随之转变。
美国在11月初就终止了所有对乌军事和经济援助,总统特朗普11月11日时再度公开表示不会再为乌克兰付钱。
欧盟虽在11月13日紧急拨付了60亿欧元援助,但明确要求乌克兰每月提交资金使用明细,同时冻结了原本承诺的十五亿欧元贷款,将担保比例从百分之九提高到百分之七十。
波兰等东欧国家更是直接划下红线,表态如果反腐不力,将彻底停止援助。
战场溃败和内部腐败的双重压力下,泽连斯基在11月12日做出另一个关键决策,由乌克兰外交部宣布2025年底前不再与俄罗斯进行和平谈判。
这一决策出台时,俄军已经主动简化了谈判条件,从最初要求承认乌东四州归属,调整为仅要求乌军撤出顿涅茨克全境,同时附加北约不东扩、解除对俄制裁等条款。
俄方还公布证据显示,此前约定交换一千两百名战俘,乌方仅释放三百六十人,执行率不足三成。
如今,俄军已以红军城为支点,向库皮扬斯克和扎波罗热方向推进,乌东防线的多米诺骨牌正在倾倒。
泽连斯基的撤退命令虽迟,但至少承认了战场的现实;而停止和谈的决策,却可能让更多乌军陷入插翅难飞的境地。
当政治决策滞后于战场变化,最终买单的,永远是那些躲在地下室里、连撤退都来不及的普通士兵。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