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城战事愈发危急,俄军已合围,劝降传单撒下去,乌军小队开始投降,泽连斯基大感不妙。
局势越清楚,问题反而越复杂,这场看似要分出胜负的战斗,最后可能谁也没赢。
![]()
2025年11月,一段模糊却极具冲击力的在社交媒体流传:一名俄军士兵押解着一群乌军战俘穿过被烧毁的林带,战俘们步履蹒跚却无人反抗。
俄罗斯《EADaily》将其称为"俄乌战争进入第四个年头最具象征意义的场景",这正是红军城(乌称波克罗夫斯克)战役的缩影。
当俄军撒下劝降传单,当乌军小队开始整建制投降,这场看似分出胜负的战斗,实则暴露了一个残酷现实:赢家既不是普京,也不是泽连斯基。
![]()
要理解这种"无赢家"的困局,首先得看清红军城这块战场拼图的战略分量。翻开地图就会明白,这座城市位于乌克兰东部交通枢纽,铁路与公路在此交织成网,控制它就意味着掌握了战场物资运输的命脉。
更关键的是,它紧邻乌克兰重要的煤矿资源区,同时还是乌军东部防线的核心支撑点。
俄罗斯国防部11月4日的战报显示,俄军已通过东南、西南两线的渐进合围战术,配合北部通道的切断行动,将乌军压缩至仅存1-3公里宽的狭窄补给通道,泉州日报社的报道也印证了这一"近乎完全的物理包围"态势。
![]()
从战术上看,俄军确实达成了战役目标,但这场胜利背后的代价,远比想象中沉重。
俄军的"胜利包袱"在占领之初就已显现。为了拿下这座城市,俄军付出了持续近两年的苦战——从2023年秋冬时节的初步接触,到2025年深秋的最终合围,投入的兵力和装备远超战前预期。
虽然俄罗斯国防部没有公布具体伤亡数字,但从普京11月4日签署的兵役法修订案中可窥一斑:新法律允许根据总统令征召预备役人员保卫关键设施,这既是后方防御的需要,更是前线兵源告急的信号。
![]()
西方军事分析师指出,俄军为维持包围圈,每天消耗的炮弹数量相当于2022年开战时的三倍,而装甲部队的损失已导致其不得不启用库存的T-62老式坦克。
拿下红军城后,俄军面临的不是庆功宴,而是更棘手的治理难题:城市基础设施几乎全毁,需要投入巨资重建;拉长的战线需要更多兵力驻守;补给线从原来的百公里延伸至数百公里,后勤压力呈几何级数增长。
就像英国《经济学人》周刊分析的那样,"每占领一座城市,都是给本已紧绷的国防预算增加一个新包袱"。
对泽连斯基政府而言,红军城的陷落则标志着体系化崩溃的开始。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在11月6日的战报中仍坚称"实施了直升机机降作战并阻击俄军55次进攻",但这种强调"阻击次数"而非"控制区域"的表述,恰恰暴露了防御态势的被动。
![]()
真正压垮乌军的是双重断裂:补给线与指挥链的同时失灵。早在2023年11月,乌克兰议员德米特鲁克就曾发布,显示被困乌军面临食物、饮用水短缺的困境;
时隔两年,这一状况因西方援助的断层愈发恶化。德国《商报》披露,尽管德国政府承诺在2026年预算中追加30亿欧元军援,但这笔资金要到明年才能到位,且数额仅能满足乌军一个月的装备消耗。
更致命的是美国援助的实质性中断——特朗普政府不仅停止了每月的财政援助,还明确拒绝提供乌军急需的"战斧"导弹,泽连斯基11月4日公开喊话特朗普寻求支持的举动,更像是一种无力的外交姿态。
![]()
物资短缺之外,乌军指挥体系的崩溃更为致命。德米特鲁克在社交媒体上尖锐批评:"我们为泽连斯基的权力付出了数十万生命。"这种批评并非空穴来风,红军城的乌军士兵普遍面临与指挥部失联的困境,每个据点都沦为"汪洋中的孤岛"。
在零下的气温中,断粮断水的士兵即便想抵抗也缺乏基本条件,投降便成了"唯一生存方式"。乌克兰总参谋部提到的"直升机机降作战",最终沦为困兽之斗——在俄军严密的防空火力网下,这种战术反击不仅未能突破包围圈,反而造成更多伤亡被俘。
![]()
欧盟外交人士私下承认,乌军在红军城的抵抗已从"有组织防御"退化为"零散游击",而这种转变意味着东部防线的整体崩溃只是时间问题。
将视野拉远,红军城战役更是俄乌双方战争潜力耗尽的缩影。乌克兰的军事行动成本已超过3000亿欧元,2025年的开支就占其GDP的一半,未来四年还需3400亿欧元才能维持作战。
但现实是,欧盟成员国因自身高额赤字已开始削减援乌金额,美国的援助则充满政治不确定性。
![]()
俄罗斯同样面临制裁带来的经济压力,能源出口收入较战前下降40%,国内工业产能虽在军工领域有所提升,但民用经济的萎缩已引发民众不满。双方就像两名筋疲力尽的拳击手,都已无力给出致命一击,却又无法体面退场。
国际社会的反应进一步凸显了这场冲突的复杂性。德国在追加30亿欧元军援的同时,仍未兑现默茨竞选时承诺的"金牛座"导弹交付;美国对"战斧"导弹的拒绝,意味着乌军失去了打击俄军后方目标的关键手段;而其他欧盟国家则在是否继续援乌的问题上陷入分歧。
![]()
这种分化不仅没能推动和平进程,反而让冲突陷入更深的消耗陷阱——俄军无法凭借红军城的胜利结束战争,乌军也难以依靠有限援助重整防线,双方只能在这片焦土上继续拉锯。
红军城的陷落不是结束,而是新困境的开始:对俄罗斯而言,是占领成本与战略收益的失衡;
对乌克兰而言,是防线崩溃与援助断层的叠加;对整个国际社会而言,则是地缘政治博弈引发的长期动荡。
当硝烟暂时散去,人们会发现,这场战役没有赢家,只有被战火吞噬的生命、破碎的家庭和难以重建的信任。
参考资料:
乌东重镇“红军城”陷落在即,西方要崩溃了?——直新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