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考备考---古诗文阅读(诗歌评论题)

0
分享至



【考情诊断】

01 题型特点

古诗鉴赏诗评类主观题共有的特点:

题目给出一句对本诗的评论(评价),然后要求考生结合诗句对这一评论进行分析。

因为评论(评价)是多方位、立体化的,所以此类题目相当灵活。

题干中呈现的评语(评价),对诗歌局部或整体——炼字、炼句、意象、意境、形象、诗意、章法、技巧、情感、风格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题目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水平的变式考查,是“以生考熟”。考生答题先要认识这一题型,过审题关,明确考点(考什么)、答题方向(答什么)、答题技巧(怎么答)。

02 解题钥匙

第一步:读评论、找关键,定角度、明思路。

读评论就是读题审题,找到评论中的关键性词语,然后想一想题目是要考哪一个考点。评论观点中的关键词语是审题的重点。这一步审题是非常重要的,很多考生就是审题不细致,导致答题不精准。

从2023年古代诗歌两道评论题看,引入文学评论,创设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对文学评论进行再评论,是新高考命题方向。基于此,可以从以下方面攻略诗歌评论题。

1.分析“题干评论”类型, 明确“题干评论”的内涵范围

考题题干对诗歌的评论分为两种,一种间接引语评论,一种是直接引语评论。不管是哪一种评论,大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评论:

形象分析型评论:权威评论家或《诗话》已对古诗中的形象进行了某种定论式评价。

表达技巧型评论:权威评论家或《诗话》已对古诗中的表达技巧进行了某种定论式评价。

风格特点型评论:权威评论家或《诗话》已对古诗中的语言或内容风格进行了某种定论式评价。

情感主旨型评论:权威评论家或《诗话》已对古诗中的情感观点进行了某种定论式评价。

阅读效果型评论:读者对古诗进行了效果式评价。

答题时,必须先明确题干评论属于哪一类评论,或者哪几类评论的综合。一些评论语句,往往是多角度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如:2023新高考Ⅱ卷的古诗鉴赏主观题的“题干评论”是: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既是关于意境方面(形象类)的评论,又是关于思想内容与情感主旨的评论。

2.抓住评论关键词,联系诗歌,对“题干评论”进行阐释或论证。

诗评中某个或某些关键词,是诗评的关键。抓住这些关键词,衔接诗歌,结合相关诗句或内容,分别阐释或论证诗评语句。

★易错题型——古代诗歌阅读之评论题

新高考古代诗歌评论题,属引证式评论。考题在题干中已对诗歌进行了“评论”,要求考生对这一“评论”进行“再评论”。大多数的诗评是摘引古代名家的诗话,诗话言简意赅。对这些诗话进行“再评论”时,一定要审准诗评语句内涵,进而抓住评论的角度、内容与范围。

★易错原因——

1.不明白题干中“诗论评语”含义。

2.不知道如何阐释论证题干中的“诗论评语”。

【类题举隅】

01【安徽省皖南八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华灯纵博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①蘋洲烟雨。镜湖②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官家赐与。

[注]①占断:完全占有。②镜湖:唐开元间,诗人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镜湖剡溪一角。

明代杨慎《词品》评价此词“英气可掬”,有人认为词中除英气外还有不平之气。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其“不平之气”。

【答案】

①开篇描绘出词人戎马生涯的图景,可如今还有谁能记得?表达词人对于现实的无奈之情;

②终日畅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自己却被迫闲置,独作江边渔父,表现出词人壮志未酬的孤愤不平之情;

③最后一句借用贺知章的典故,点明皇帝闲置我,而这镜湖山水本就是属于闲人的,谁又需要“官家赐予”?表达了对统治者的不屑和厌恶之情。

02【豫东名校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上学期10月份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涛

朱庆馀

木落霜飞天地清,空江百里见潮生。鲜飙①出海鱼龙气,晴雪喷山雷鼓声。

云日半阴川渐满,客帆皆过浪难平。高楼晓望无穷意,丹叶黄花绕郡城。

【注】①鲜飙:少见的狂风。

宋刘克庄《后村诗话后集》云:“朱庆馀诗,清丽浅切,而巧思动人,字意清远。”请结合刘克庄的评价赏析这首诗。

【答案】

①视听结合,描写波涛的气势和声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波涛的形状比作起伏穿梭的鱼龙。②采用类比,将涛水的颜色和白雪相比写其色;涛声与雪崩声,雷鼓声相比,写其气势和声音。③托物言志,写船只借助涨潮得以远航,抒发内心无人赏识的情绪。④以景作结,尾联,写心中无穷的情绪,化为丹叶黄花之景,无情胜有情。

03【湖北省宜荆荆随高三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堂成①

杜甫

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

桤林②得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

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

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③。

[注]①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携全家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得此诗。②桤 (qī):桤树。桤木属的一种落叶乔木,叶长椭圆形。③扬雄宅、《解嘲》:扬雄,汉赋四大家之一,蜀郡成都人。扬雄宅又名“草玄堂”。扬雄曾闭门埋头撰写《太玄》,有人嘲笑扬雄只知写《太玄》,但没有任何禄位,扬雄便写《解嘲》剖白心迹。

明末清初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本诗的颈联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

①颈联写翔集的飞乌、营巢的燕子,诗人以飞乌语燕类比自己携家人安身于草堂,美好祥和之景体现了诗人生活新定的喜悦;②飞乌不过“暂止”,草堂的营建对诗人来说不过是颠沛流离的艰辛路途中短暂的休憩之地,流露出诗人在动荡年代漂泊不定的伤感之情。

04【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0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

林则徐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巉削摩肩立,翰海苍茫入望迷。

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被革职,“谪戍伊犁”。经长途跋涉,到达嘉峪关感慨万千,写下此诗。②严关:即嘉峪关,是明清以来西北交通要道。

林昌彝在《射鹰楼诗话》中说林则徐“遣戍伊犁,出嘉峪关诗,风格高壮,读之令人唾壶击碎”。请结合全诗分析其“高壮”体现在哪里。

【答案】

①诗歌意境阔大雄浑。雄关接天,飞阁与秦地树木相连,城墙压低陇地云烟,天山耸拔,戈壁苍茫。(或写:景色雄奇壮观。嘉峪关高与天接,阁楼凌空欲飞遥接秦树,长城城垣压低云烟,天山陡峭耸立,戈壁辽阔无边,一派形胜雄奇之景。)

②情感格调高昂慷慨。诗人虽是万里谪戍伊犁,但本诗情感却毫无低沉悲观之意,而是洋溢着对雄关峥嵘壮观景色的赞美,和对国运的忧思。(未答出“情感格调”等词,能准确答出两种情感亦可。)

③用语雄健豪放。“百尺”“万里”写空间之高广,“千古”写时间之弘远;“斜压陇云低”“一丸泥”使用夸张;雄健豪放的用语及夸张手法使诗歌呈现出高壮的风格。

05【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9月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夷陵岁暮书事呈元珍表臣【注】

欧阳修

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

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

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注】景祐三年(1036)作,时被贬夷陵令。夷陵,今属湖北宜昌。元珍、表臣,分别是诗人的两位友人丁宝臣、朱处仁的字。

近人高步瀛评价此诗“兴会飙举”,即意兴昂扬超逸。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①诗人虽被贬至偏僻山县,又逢岁暮,不因仕途受挫情绪低沉,关注的是当地的民风民俗和丰收的年岁,可见诗人豁达昂扬;②诗人感慨夷陵古今,想要了解荆楚先贤的遗迹,有效法先贤、造福于民之意,可见诗人情致超逸。

【解析】

结合注释可知,诗人被贬为夷陵令,“萧条鸡犬乱山中,时节峥嵘忽已穷”,此地为偏僻山县,又逢岁暮。但诗人写道“游女髻鬟风俗古,野巫歌舞岁年丰”,女子们梳妆出游,载歌载舞,欢庆丰年。诗人没有因仕途受挫情绪低沉,关注的是当地的民风民俗和丰收的年岁,可见诗人豁达昂扬;

“平时都邑今为陋,敌国江山昔最雄。荆楚先贤多胜迹,不辞携酒问邻翁”, 诗人由夷陵的今日联想到它的往昔,携酒访邻,问询古事。诗人感慨夷陵古今,想要了解荆楚先贤的遗迹,可见诗人心存百姓,有效法先贤、造福于民之意,可见诗人情致超逸。

【方法指导】

“评论阐释”题

一、为何考——考查原因及目的检视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为何考“评论阐释”题?

首先,“阐释”是学科关键能力,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基于学科素养导向,承接学科素养要求,确立了符合考试评价规律的三个方面的关键能力群:知识获取能力群、实践操作能力群、思维认知能力群。其中知识获取能力群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而“对于语言类学科而言,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是知识获取能力群中的考查重点”。“阐释”是对语言信息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其本身就是一种语言解码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高考有理由将其作为重点内容考查。

古代诗歌“评论阐释”题要求考生结合文本对相关的评论作出阐释,体现的是一种高阶阅读和深度阅读,这类考题能够检测出学生的高阶阅读能力,有利于高考人才选拔。

二、考什么——考查内容及命题导向

“评论阐释”题考什么?怎么考?它体现了怎样的命题导向?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到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找到相关说明——这两个文件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

“评论阐释”题对应第四级学业质量水平,主要考查考生对作品的情感、形象、主题和思想内涵、表现手法的理解与把握。如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古代诗歌阅读第15题考查考生对诗句情感、手法的理解与把握,新课标卷Ⅱ古代诗歌阅读第16题考查考生对诗作形象(意象)、情感的理解,全国新课标卷Ⅰ古代诗歌阅读第16题考查考生对诗作主题的理解。

“评论阐释”题考查高阶阅读能力,既涉及“学习掌握”中的信息获取、理解掌握、知识整合,也检测“思维方法”中的人文思维和创新思维,体现了高考命题鲜明的学科素养考查导向。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新课标卷Ⅰ、新课标卷Ⅱ古诗阅读的“评论阐释”题,既考查考生诗歌阅读中的信息获取能力,也考查考生的形象思维、人文思维和审美素养,体现了“素养立意”的命题要求。

三、如何应对——复习备考策略与建议

1.学习解题的方法。

审题需对“评论”做结构分析,明确问题指向。古诗阅读“评论阐释”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评论”的理解,阐释某一“评论”在诗作某一方面(答题角度)的具体体现。要解答好这类题,首先要明确“评论”的具体内容。这时,我们需要对“评论”做结构分析,理清“评论”的构成要素。明确了问题指向和答题角度后,答题就变得简单了,只需阐释“评论”构成要素在答题角度上的具体体现即为答案。以2023全国新课标卷Ⅱ古诗阅读第16题为例,落实到答题,分别阐释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以我观物”)和景物描写寄寓的情感(“物皆著我之色彩”),即为答案。

2.构建古代诗歌阅读知识体系。

古诗阅读“评论阐释”题中的“阐释”本质上就是从题目所给的答题角度印证“评论”,用“评论”分析“文本”。但题干有时不会明确答题角度,这时答题角度是隐含的,需要我们根据“评论”,结合诗作确定答题角度。如何结合诗作确定答题角度?这就需要有足够的古诗阅读知识做支撑,否则面对隐含答题角度的“评论阐释”题,学生就可能变成“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此,复习备考需要给学生梳理相关的古诗阅读知识清单(见下图)。在古诗阅读知识清单的基础上,再细化相关的阅读知识,从而构建起系统的阅读知识体系。因为篇幅所限,在此不做展开。

3.关联教材,强化古代诗歌阅读“评论阐释”题的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备考要注重关联教材内容,加强诗歌“评论阐释”题的训练,以提升古代诗歌阅读“评论阐释”题的解题能力。统编高中语文教材有两个单元(必修上册第三单元、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为古代诗歌阅读教学单元,复习备考可以利用这两个单元的诗歌,通过设计相关学习任务,强化“评论阐释”题的训练。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请结合词作对此评论做简要分析。

【例题分析】

例一 (2023新高考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湖上晚归

林 逋

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

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

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

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

【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藻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

【解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阐述著名的"境界"论时指出:"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论虽然是针对词这种特殊文体而发,却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可以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得到印证。本试题的阅读材料所呈现出的,就是典型的"有我之境"。要分析诗歌如何印证了王国维的理论,必须明确"我之色彩"为何,"物"又如何"著我之色彩"。诗歌开头交代写作背景,直接展现出诗人"归思清"的心境,这便是诗歌中的"我之色彩";诗人在这样的心境引领下,所观照的各种景物无一不染上了诗人的情感色彩,日常习见的景物在诗人眼中幻化成了蓬瀛仙境,带上了"我之色彩"。颔联以下的描写均围绕首联确定的这个基调展开,逐次出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客观实在的景物,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部投射。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例二(2023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

临江仙

晃补之

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明年应赋送君诗。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浅酒欲邀谁共劝,深情唯有君知。东溪春近好同归。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

词的结尾两句被后代评论家称赞为“绝妙”,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答案】

①景物描写的画面感强:低垂的柳条在江水中映出倒影,雪中盛开的梅花也开始凋落,正是一派美丽的春日风光;

②以虚景写真情:这里的美景并非写实,而是词人心境的外部投射,词人与友人感情深厚,想到能与友人相聚便心生欢喜。

【解析】评论家称赞词作结尾两句"绝妙","妙处"即巧妙高明、不同寻常之处。首先,需要就这两句词进行内部分析。结尾两句写景极富画面感,考生要能对词句的风景描写进行想象和评析。"柳垂江上影,梅谢雪中枝",既有柳垂江面的画轴长卷全景,又有梅花凋落的细腻特写。柳、梅为春日常见意象,词人这里的描写点染结合,出人意表。其次,需要着眼全篇分析结尾两句。这两句承接"东溪春近好同归"而来,并非实写,而是词人想象中的虚景。考生需要结合词作整体情感基调的变化,认识尾句的作用。这两句是词人想象,他希望来年春日与友人同归游览,所以尾句中所表现的情感的愉悦不单来自优美风光,更来自能够与知己友人共处同游。该题为开放性试题,在所给答案之外,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例三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试题。

寄沈鄱阳

王安石

离家当日尚炎风,叱驭②归时九月穷。

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

山川道路良多阻,风俗谣言苦未通。

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注】①北宋嘉祐三年(1058),王安石任江东(宋代的江东指皖南、赣东及江宁府等地区)提刑,巡按各地。巡查结束,取道歙州去宜州履职,事后作此诗。②《汉书·王尊传》载:(汉)琅玡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崃九折坂,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王)尊为刺史,至其坂,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

对王安石的诗作,前人向有“擅说理,精修辞,善用典”之评论。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①擅说理:“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此句既是抒情,又包含了对于官员的考察,要注重百姓口碑的道理。

②精修辞:“朝渡藤溪霜落后,夜过翚岭月明中”,对仗(或对偶)工整。“朝渡”对“夜过”,“藤溪”对“翚岭”,“霜落后”对“月明中”。(如有其他例句或手法也可,比如夸张:尾联的“人共爱”和“满江东”)

③善用典:“叱驭归时九月穷”,“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

【解析】

“说理、修辞、用典”是评论中的三个关键词,答题时,应紧扣这三个方面进行阐释。诗歌首联叙事,从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对比中写出工作时间之长。结合注释可知,“叱驭”用典,用《汉书·王尊传》中王尊的典故,表达诗人为了完成朝廷交给的任务,愿意像王尊那样做一个忠臣,甘愿“乘险”。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这个词符合题干中的“善用典”。颔联叙事和写景,采用对仗手法,“朝渡”对“夜过”,写出一天的行程,夜晚还在爬山过岭,写出工作的劳累;“藤溪”对“翚岭”,一水一山,概括出所过之地地形多变,写出行程的不易;“霜落后”对“月明中”,一写出顶霜赶路的情景,一写出只有明月陪伴的孤寂。这一联符合题干中的“精修辞”。尾联“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鄱君在江东百姓中有着极好的名声,以至“人共爱”,说明此人为官能为百姓造福;而此次考察也通过百姓的口碑找出了一位好官,说明了对于官员的考察,要注重百姓口碑的道理。此句既表达了对于鄱君的赞美,又在赞美中不露痕迹地阐述了道理,可见此联体现的正是“擅说理”。

例四【湖南省长沙市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赠斯远

赵蕃

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

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

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

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

后人评价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这首诗是如何体现这一评价的。

【答案】

情:

①诗人写自己在霜凝雨湿的季节期盼春天的到来,满怀信心寻找春天的踪迹,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

②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

理:

③自然万物轮回,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衰败中却有新生,不必嗟叹伤感。

【解析】

审题明确答题思路:表现哪些情感,说了什么道理。结合诗句,条理化分析

读诗找到对应内容:

这首诗的首联“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是说“已经到了严霜铺地、零雨送秋的冬季,春天正在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写诗人见秋霜而思春日,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

颔联“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不要叹息草木摇落枯萎,梅树正在恢复青春,酝酿作花。是说“,不久将有复苏的梅花缀满琼枝”。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衰败中却有新生,不必嗟叹伤感。

颈联“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是说“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应当整天整天地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不惜跑遍处处村落,仔细寻觅”,
表现了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

尾联“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是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擦拭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来洗尽我的昏昏睡意”,归结到自己,并回应题中“赠斯远”之义,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

综上所述,此诗“熔诗情和哲理于一炉”,既有诗人情感的抒发,也有理性的思考。

例五【河南2024届调研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试题。

伤 春

孟 郊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

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

令人惆怅山头路。

苏轼说:“郊寒岛瘦”。孟郊之诗,多苦寒之作。请结合诗句,谈谈本诗是如何体现孟郊诗作之“寒”的。(6分)

【答案】

①意象上的"寒":意象选取和意境表现上多愁苦景物,无过多鲜艳明丽的景色。"花冥冥""千里无人""荒城""墓傍",渲染了凄苦冷清的氛围。

②情感上的"寒":体现了对民生寒苦的关注,表现了诗人伤春的忧愁和对战争的控诉。

③语言风格上的“寒”:语言风格悲凉低沉,充满了对时代的悲慨,沉郁寒凉。(每点2分,共6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题干问如何体现“寒”,可从诗的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即可。

审题:关键词→→“寒”

角度:意象选择、意境营造,情感表达,语言风格

思路:“寒”是一个主观性很强的词语,“寒”是一种冷色调,可以表现为意象选取和意境表现上多愁苦景物;可以表现为语言风格上的悲凉低沉,沉郁顿挫;可以表现为情感上的低沉悲慨等。(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条理化表述。)

例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

刘辰翁①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②。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②草草留君剪韭:语出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清末词论家况周颐认为本词“情辞跌宕”(《蕙风词话》)。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把盏叙旧,叙写客中送客的愁思,下片请朋友“且住”“临分把手”叹何时再会,抒写依依送客之情。

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回忆“少年”时期彼此结识于杭州,共赏西湖美景: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③表达情感深沉内敛:当年“少年”今成“白发”“憔悴人”,光阴流逝、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人生伤痛,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的内涵。其次,要准确理解词作的内容,全面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感情和抒写思想感情的技巧。最后,结合词句,从不同角度进行准确概括与简要分析。

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

首先表现在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怎知他、春归何处”为首句,点明饯别时在暮春,同时渲染出的春光不再的惜春惆怅之感,为抒写离情作铺垫。“相逢”

句言饯别,而“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然而不久又要离去,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同时又兼及自己。“君且住”两句,表明挽留惜别之意。“临分”四句,写宴散作别。这句说握手作别而又恋恋不舍,又道情谊之重。

其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两句入回忆,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因以结识同年徐云屋,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漂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故云天涯恨“长结”于“西湖烟柳”之上。“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最后表达情感深沉内敛。“憔悴人归后”,“憔悴”反衬上文“少年”,昔日的“少年”而今已至于“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空眉皱,看白发尊前”,“白发”承前“少年”和“憔悴”,但一为反衬,一为正衬,如此笔法在于强调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又事

业不成,让人扼腕浩叹,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注意: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概括,后分析;可以先分析,后概括;也可以边分析,边概括。要注意防止漏答或重复作答。

【即时巩固】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登鹊山

陈师道①

小试登山脚,今年不用扶。

微微交济泺②,历历数青徐③。

朴俗犹虞力④,安流尚禹谟⑤。

终年聊一快,吾病失医卢⑥。

【注】①陈师道:元符三年任棣州教授。此诗作于棣州任上,时年42岁。②济泺:济水和泺水。③青徐:指青州和徐州,徐州是诗人的家乡。④虞力:虞舜教化之力。⑤禹谟:大禹的规划。谟,即谋划。⑥医卢:扁鹊家在卢国,所以被称为卢医,这里代指名医。鹊山即因扁鹊而得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诗人喜出望外地发现“今年不用扶”,然而在喜悦背后,包含了诗人难以言喻的辛酸。

B.领联隐含“望远”“指点”两个动作,既符合登高远眺的实际,又含蓄点明要表达的情意。

C.尾联诗人笔墨由景物回到自身,思绪从远古回到现实,笔锋陡转,气氛骤变,兴致陡增。

D.这首诗质朴工稳,沉郁顿挫,在写作风格和情感表达上与杜甫的《登高》多有相似之处。

2.黄庭坚评价陈师道作诗“十度欲言九度休”,请从“言”与“休”的角度,结合诗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出塞作

【唐】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①,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②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③。

【注】①天骄:借称唐朝的吐。②碛:沙漠。③霍嫖姚:即西汉名将霍去病,此处借指唐将。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联描写吐蕃在居延关外狩猎,白草连天,猎火熊熊,骑兵在秋日原野上纵横驰骋,弯弓射雕。

B.面对如此紧迫的军情,唐军将士紧急调兵,“朝乘障”“夜渡辽”,急速行军,奔赴前线,疲于奔命。

C.诗歌采用两相对照的写法,一面写吐蕃强悍勇猛,气势逼人;另一面写唐军士气高昂,积极应对。

D.诗读来音韵铿锵,声调响亮;借用“霍姚”的典故表现唐军将士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

4.清代方东树《唐宋诗举要》引:“前四句目验天骄之盛,后四句侈陈中国之武,写得兴高采烈,如火如锦。”结合诗歌,谈谈你此评价的理解。(6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9分)

以十扇送徐天隐

宋·黄庭坚

人贫鹅雁聒邻墙,公贫琢诗声绕梁。

坐客有毡吾不爱,暑榻无扇公自凉。

党锢诸生尊孺子①,建安七人先伟长②。

遣奴送箑非为好,恐有佳客或升堂。

【注】:①徐稚,字孺子,东汉隐士。②徐干,字伟长,建安七子之一,三国时期魏人。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天隐家里贫穷,但他专心于锤炼诗作,吟诵诗歌的声音绕梁不绝,哪怕家里的鹅雁聒噪,也不受影响。

B.诗人看徐天隐家里夏天没有扇子,考虑到去他家里的客人可能较多,所以送十把扇子给他,还谦虚说自己的扇子不好。

C.徐天隐酷爱诗歌,钻研文艺孜孜不倦,从暑天无扇也感觉清凉可见其丰盈的精神世界,耐得住清贫。

D.东汉读书人仰慕孺子,魏国徐干以诗赋政论著称,诗人用这两个人赞扬徐天隐勤奋好学、淡泊明志,受到人们推崇。

6.黄庭坚评价杜甫的诗“平淡而山高水深”,主张以故为新、平淡有味、涵泳深沉,他的诗学主张在这首诗里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这首诗具体分析。(6分)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

刘辰翁①

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休回首,但细雨断桥,憔悴人归后。东风似旧。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

君且住,草草留君剪韭②。前宵更恁时候。深杯欲共歌声滑,翻湿春衫半袖。空眉皱,看白发尊前,已似人人有。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

【注】①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②草草留君剪韭:语出杜甫《赠卫八处士》“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酒边留同年徐云屋”说明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词作,而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

B.“相逢”句言饯别,“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不久又要分别,不妨举杯以遣离愁。

C.“剪韭”源出杜诗,词中指词人挽留老朋友,虽没有珍馐以待客,但两人的关系却更显亲密。

D.“临分把手”的细节突出恋恋不舍的别情,显示友情之重;“叹”字领起长句煞尾,气脉贯通。

8.清末词论家况周颐认为本词“情辞跌宕”(《蕙风词话》)。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郎士元①

闻君作尉向江潭,吴越风烟到自谙。

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

缘溪花木偏宜远,避地衣冠②尽向南。

惟有夜猿啼海树,思乡望国意难堪。

【注】①郞士元,唐代诗人,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②遍地衣冠:西晋末年天下混乱,中原士人大举南迁,史称“衣冠南渡”。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仅向友人介绍了自己熟悉的江南风景,认为吴越风光他到任后自然熟悉。

B.诗歌使用“竹影”“山岚”“花木”等意象,可以看出作者对江南风景的喜爱。

C.颈联对句借典故从历史渊源角度赞美江南风景,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

D.尾联作者刻画夜晚“猿啼海树”的画面,所营造的意境氛围与前面有所差异。

10.清人毛张健在《唐体肤诠》中评价此诗“不是劝驾,乃是催归”,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该如何理解这个评价。

——参考答案——

(一)

1.C(脚下的山因古代名医扁鹊而得名,诗人虽因赏风景,忆英雄感到了难得的快意,却又马上想到自己疾病缠身,因贫穷而得不到卢医的医治。面对无情现实,兴致随之锐减。)

2.①首联诗人欲言自己虽在壮年却已经体衰力竭,生活贫寒。却只写到人逢喜事精神舒爽,思想轻松,步履轻快。

②颔联诗人融情于景,面对熟悉而亲切的家乡山水,诗人欲言自己内心的兴奋、愉悦,但只写到山水之景,而写景又没有具体描摹,只是通过动作描写来概括。

③尾联诗人因贫穷而得不到卢医的医治,面对无情的现实,欲言内心的悲哀、痛苦和无奈,可诗人想到难得一年到头难得有这么愉快的时候,便欲言又止,只暂且享受眼前的风景。

(每点3分,任答两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二)

3.B(领联突显出军情紧急,进军神速,表现出唐军昂扬奋发的十气,而非疲于奔命)

4.(1)这首诗前四句写吐蕃在暮云低垂、空旷无边的秋日塞外狩猎,“时驱马”“好射雕”展现出吐蕃健儿勇猛强悍的风姿。

(2)颈联“朝乘障”“夜渡辽”极写唐军针这种紧张的局势积极备战,士气旺盛,有守有攻,从容应对。尾联写把“玉靶角弓珠勒马”赏赐给将军,形象地表达出“中国之武”。

(3)整首诗从敌我双方落笔,两相对照,着力渲染双方实力相当,描写敌兵没有贬损和丑化,相互映衬中呈现出浓列的诗意和气氛,正所谓“兴高采烈,如火如锦”。

(三)

5.A

6.徐天隐不慕富贵,甘于清贫,沉迷学问,即使暑天没有扇子也能感受到诗文和精神世界的清凉。人物的品格隐于诗歌平淡的语言之中,引人回味。诗作看似简单自然,其实颇有艺术上的讲究,颔联、颈联对仗工整,音韵谐和明亮,有衬托、情境化描述,形象有味。颈联用徐稚、徐干的典故,刻画徐天隐,充分展示黄庭坚典故使用上“以故为新”的典型特点。(每点2分,三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

(四)

7.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A.“送别对象是词人的同龄人徐云屋”错误。词中“同年”并非指年龄相同,科举时代称同榜或同一年考中者为“同年”。

故选A。

8.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具体表现为:

①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把盏叙旧,叙写客中送客的愁思,下片请朋友“且住”“临分把手”叹何时再会,抒写依依送客之情。

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回忆“少年”时期彼此结识于杭州,共赏西湖美景: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③表达情感深沉内敛:当年“少年”今成“白发”“憔悴人”,光阴流逝、年华老去、功业无成的人生伤痛,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作答本题,首先,要理解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的内涵。其次,要准确理解词作的内容,全面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感情和抒写思想感情的技巧。最后,结合词句,从不同角度进行准确概括与简要分析。

况周颐所言“情辞跌宕”,意谓本词思想感情丰富复杂,且富于变化。

首先表现在抒写离情开阖有致。上片写自己客中送客的愁思。“怎知他、春归何处”为首句,点明饯别时在暮春,同时渲染出的春光不再的惜春惆怅之感,为抒写离情作铺垫。“相逢”句言饯别,而“相逢”两字,暗示两人同在客地邂逅,然而不久又要离去,不妨金樽流转,以遣离愁。下片写依依送客之情,同时又兼及自己。“君且住”两句,表明挽留惜别之意。“临分”四句,写宴散作别。这句说握手作别而又恋恋不舍,又道情谊之重。

其次叙写友情浓墨重彩。“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两句入回忆,刘辰翁于理宗景定三年至临安赴进士试,因以结识同年徐云屋,当时正值而立之年,与今相较,可谓“少年”。自初识“西湖烟柳”至今,不觉已过多年,不料仍是漂泊天涯,仍逢西湖烟柳,故云天涯恨“长结”于“西湖烟柳”之上。“临分把手。叹一笑论文,清狂顾曲,此会几时又”,而今把酒论文赏曲,友情之深厚不言自明。

最后表达情感深沉内敛。“憔悴人归后”,“憔悴”反衬上文“少年”,昔日的“少年”而今已至于“憔悴”,补足“天涯恨”之深。“空眉皱,看白发尊前”,“白发”承前“少年”和“憔悴”,但一为反衬,一为正衬,如此笔法在于强调主客双方都已年华不再,而都又事业不成,让人扼腕浩叹,读之让人不由心生恻隐。

注意:组织答案时,可以先概括,后分析;可以先分析,后概括;也可以边分析,边概括。要注意防止漏答或重复作答。

(五)

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意在表明此地社会环境安定”说法有误。“避地衣冠尽向南”意思是士人躲避战乱都特别喜欢到南方,此句借用这一典故,既是为了写出当时政局的动荡,又是想间接写出江南风景的美好。

故选C。

10.①毛张健认为此诗并不是劝诫友人安心赴任,而是表达催促友人尽快返家的愿望;②诗歌描写竹影满径、人家傍山、花木缘溪之胜景,并借用衣冠南渡之典是为了提醒友人吴越风光让人着迷,侧面劝诫友人不要留恋于此;③诗歌尾联想象夜猿啼海树之场景,正面提醒友人“思乡望国”。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评价文章的思想主旨的能力。

题干毛张建的评价中,“劝驾”意思是劝人赶紧出发,而“催归”意思是催促赶紧归来。所以,毛张建对诗歌主旨的理解是此诗并不是为了劝诫友人赶紧出发安心赴任,而是劝告友人不忘归家、赶紧归来的愿望。

根据注释可知,作者此时因安史之乱而避难江南。而在诗歌颔联和颈联中,作者先以“客路寻常随竹影”“人家大底傍山岚”“缘溪花木偏宜远”三句描绘江南竹林丛生的自然环境,依山而建的建筑特征,偏远之地沿河花木越繁茂的自然美景,极写江南之美景。但这三句结束,诗人却以“避地衣冠尽向南”加以总结。这说明,江南之景虽美,让人留恋,甚至有让人想要就此定居的想法。但在诗人眼里,他却对此有所担忧。此时大多数人避安史之乱而逃难于此,本只应暂居于此,并力求挥师北上,光复中原。所以,诗人更加害怕因为江南美景令人留恋而最终走上晋朝“衣冠南渡”而最终在此定居偏安一隅的结局。这是第一层“催归”之意。

诗歌尾联中,作者首先以“夜猿啼海树”烘托夜间寂静的氛围,然后由此直言“思乡望国”之情难以忍受的情感。这既是诗人自己的情感状态,也是劝告友人及早归家,免得离家太久,像他一样产生思乡望国之情。这是第二层“催归”之意。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针对高市早苗,洪秀柱、马英九发声

针对高市早苗,洪秀柱、马英九发声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5 17:51:21
八强对阵揭晓!江苏打辽宁,朱婷13点出战,福建错失大好局面

八强对阵揭晓!江苏打辽宁,朱婷13点出战,福建错失大好局面

跑者排球视角
2025-11-15 22:16:56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

中国,为什么不能打第一枪?

钧言堂
2025-11-15 21:29:43
驾驶证不再是12分?车辆将不再年检?交警:有车没车都需要了解下

驾驶证不再是12分?车辆将不再年检?交警:有车没车都需要了解下

李博世财经
2025-11-14 14:23:08
我借给女儿150万买房,女婿每月按时还钱,直到那天我翻到了纸条

我借给女儿150万买房,女婿每月按时还钱,直到那天我翻到了纸条

诗词中国
2025-11-13 20:20:13
一战打醒开拓者!杨瀚森打爆10号秀,给机会,他不比状元弗拉格差

一战打醒开拓者!杨瀚森打爆10号秀,给机会,他不比状元弗拉格差

金风说
2025-11-15 14:51:20
保密期限终到期,中央首长透露:毛岸英真相,可以向外界公开!

保密期限终到期,中央首长透露:毛岸英真相,可以向外界公开!

明月清风阁
2025-11-14 15:20:03
王中磊破产,携全家搬出庄园住进别墅,老婆愁眉苦脸被迫接受降级

王中磊破产,携全家搬出庄园住进别墅,老婆愁眉苦脸被迫接受降级

不写散文诗
2025-11-13 14:08:21
文昌阁火灾原因找到了,游客或面临天价赔偿,管理方也难逃追责

文昌阁火灾原因找到了,游客或面临天价赔偿,管理方也难逃追责

可爱的罗
2025-11-15 06:09:33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6国外援候命,高市通知全球,对华打响第二枪,解放军被逼上硬菜

军机Talk
2025-11-14 11:02:16
对日发出最严厉警告后,中国第一记惩罚重拳到来,日方措手不及

对日发出最严厉警告后,中国第一记惩罚重拳到来,日方措手不及

一口娱乐
2025-11-16 02:17:37
你别不信,大部份公公,都会趁儿子不在家的时候跟儿媳妇保持距离

你别不信,大部份公公,都会趁儿子不在家的时候跟儿媳妇保持距离

游戏收藏指南
2025-11-15 14:42:49
“14亿中国人民对此绝不答应!”

“14亿中国人民对此绝不答应!”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5 10:51:55
刘强东铁腕 “斩” 老臣!京东副总裁邵京平双 11 被开除

刘强东铁腕 “斩” 老臣!京东副总裁邵京平双 11 被开除

诗意世界
2025-11-14 15:06:16
A股:突发,证监会+央妈+财爸出手!下周将迎来更大级别的反弹?

A股:突发,证监会+央妈+财爸出手!下周将迎来更大级别的反弹?

夜深爱杂谈
2025-11-15 21:35:20
李连杰返老孩童被扒新线索!本人行为太反常,官媒曾披露具体细节

李连杰返老孩童被扒新线索!本人行为太反常,官媒曾披露具体细节

扒星人
2025-11-15 10:30:50
难怪高市搞事,原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总习惯性低估日本

难怪高市搞事,原来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就是:总习惯性低估日本

近史博览
2025-11-15 17:57:41
再见,皇马!西媒曝老佛爷即将离任,最大目标已完成,拿下7欧冠

再见,皇马!西媒曝老佛爷即将离任,最大目标已完成,拿下7欧冠

祥谈体育
2025-11-15 11:30:55
撒贝宁一家回武汉聚餐,龙凤胎可爱,李白又高又瘦蝴蝶结头绳抢镜

撒贝宁一家回武汉聚餐,龙凤胎可爱,李白又高又瘦蝴蝶结头绳抢镜

动物奇奇怪怪
2025-11-14 12:37:52
王楚钦2-4出局!邓亚萍点评一针见血,输在3点因素,樊振东真稳

王楚钦2-4出局!邓亚萍点评一针见血,输在3点因素,樊振东真稳

知轩体育
2025-11-15 14:50:28
2025-11-16 04:56:49
王晓爱体彩
王晓爱体彩
相信你自己,做好你自己
309文章数 11643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对巴黎公社历史有深入研究的数学家、作家、著名大学教授逝世,享年71岁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房产
游戏
亲子
时尚
旅游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解说杯:打野远胜前职业,GBS战胜RHPA,晋级决赛

亲子要闻

带走我的支架管!

有品味的中年女人,穿衣都有4个共同点,看看你掌握了几个

旅游要闻

百年巴洛克老建筑夜景刷屏全网,哈尔滨40年坚守:让历史活成顶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