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
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凯旋之际,4只特殊的“动物航天员”也结束了近两周的太空之旅——我国首次进入空间站的哺乳动物实验小鼠,随第九批空间科学实验样品于11月14日顺利返回地球。
飞船在东风着陆场着陆后,科研人员第一时间开展现场处置:为小鼠铺设柔软垫料,备好喜爱的果冻、饲料和饮用水,通过精细化照料帮助它们快速恢复状态。
“目前,小鼠们正处于地球重力再适应的过程中,状态基本正常。”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贺宇峰说。
原定5~7天“短期出差”,因飞船推迟返回升级为近两周的“超长加班”,让科研团队获得了更丰富的在轨观测数据。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后续,科研团队将对小鼠的行为、生理生化关键指标开展研究,初步解析小鼠对空间环境的应激响应与适应性变化规律,为进一步理解空间环境对生命体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
![]()
11月15日,回到地球的“飞天小鼠”,目前正适应地球重力。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供图
“在轨期间,我们通过24小时相机持续监测,捕捉到小鼠适应微重力环境的珍贵动态。”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张璐说。
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目前,科研团队已建立天地一体化动物培养体系,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通过对小鼠的生物研究,有望助力理解生物体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变化,推演其对人类肌肉、骨骼等方面的潜在影响。
11月15日凌晨0时40分,除“飞天小鼠”外的其他生命类科学实验样品,如斑马鱼、涡虫等,以及部分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抵达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该中心作为空间应用系统总体单位,对返回的实验样品状态进行检查确认后,交付科学家开展后续研究。
“(返回样品)包括9种生命实验样品、32种材料实验样品和3种燃烧实验样品,涉及26个实验项目,总重量约46.67公斤。”贺宇峰说,这批返回的空间科学实验样品涉及领域广泛,侧重于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实际应用方向。
接下来,科学家将对返回的生命类细胞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蛋白组学检测等生物学分析,从细胞到3D组织多维度研究微重力环境对机体的影响,并解析其关键生物学机制和干预靶点,为相关疾病预防与干预提供新的线索。
贺宇峰介绍,围绕返回的钨铪合金、软磁材料、弛豫铁电单晶等材料类实验样品,科学家将进行组织形貌、化学成分及其分布差异等测试分析,研究重力对材料生长、成分偏析、凝固缺陷及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材料在空间特殊环境下的使役行为和使役性能。
“这些研究成果,有望推动高性能太阳电池防护材料、高增益抗辐照光纤及月球基地建设材料制备工艺的未来空间应用,为卫星通信、太空探索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贺宇峰说。
燃烧类实验样品燃烧器、碳烟采集板及采集盖返回后,科学家将开展对半导体纳米材料火焰合成产物、碳烟样品及纳米碳颗粒生成特性的分析研究。
“相关研究结果,有望为地外纳米材料火焰合成、新型能源系统开发、空间防火技术以及先进功能纳米碳材料制备提供技术支持。”贺宇峰说。
张璐告诉记者,作为我国的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已经进入到一个非常正常、饱满的运行状态。科学家们希望通过这些实验样品的下行,以及后续开展的地面研究,能取得一些原创性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学成果。
据他透露,其余的材料类、燃烧类科学实验样品,后续将随神舟二十一号飞船返回舱运抵北京。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15日电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