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获得100万吨再生水,山西灵石这座工厂领跑节水赛道。 澎湃新闻记者:陈鑫露 孙骏(01:03)
一滴污水,一股煤焦气,正在晋中市灵石县完成“价值重生”。
作为山西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灵石曾长期面临水资源匮乏的制约,“水瓶颈”一度卡住工业项目的脖子。面对困境,灵石主动将目光投向再生水资源创新利用,在全国率先探索再生水水权交易机制,由“水瓶颈”向“水支撑”、无偿交易向有偿交易的转变,实现再生水回收利用全面覆盖。
转变不只在水,还有气。
曾被视作“工业弃子”的焦炉煤气,如今在灵石“吃干榨尽”的循环产业链中实现“价值重生”,被转化为LNG和液氨两大主导产品,实现从污染性废气到清洁能源、化工原料的转身。
主动将短板扭转为优势,灵石“破局”故事的实践正在印证:转型的第一步,始于观念的重塑。
第一单再生水水权交易
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灵石县,是山西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水资源匮乏,供需矛盾突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成为制约当地引入新项目的“卡脖子”难题。
如今,在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每天约2000立方米的再生水通过专用管道直达生产一线,让这家焦化企业不再有“用水焦虑”。
![]()
11月13日,再生水正在向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的生产线上提供生产循环冷却。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改变要从2021年说起。这一年,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通过招商引资“落户”灵石县。对于一家传统的焦化厂而言,水是最关键的生产要素,而吸引宏源富康落地的重要原因之一,正是灵石承诺可以帮企业解决用水问题。
支撑这一承诺的,是一把名为“水权交易”的新钥匙。
据晋中新闻网报道,202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推进“五水综改”、理顺水治理体制机制。灵石县紧抓改革窗口期,主动申请开展再生水水权交易改革试点,委托国家级水权交易平台——中国水权交易所编制了《晋中市灵石县再生水水权交易实施方案》,后又搭建起了市、县两级水权交易系统。
2021年8月2日,全国首例再生水水权有偿出让签约仪式在灵石县举行。灵石县水利局作为交易转让方,与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达成为期5年的720万立方米/年的供水协议。
至此,再生水从无偿取得变为有偿使用迈出关键一步。在这次改革前,灵石全县13座污水处理厂一年稳定生产1000多万立方米再生水,除少量用于城镇绿化和城市洒水之外,80%以上直接排入附近河流。而改革之后,每天,定量的再生水将通过地下输送管道,直接送入宏源富康的蓄水池中。
购入再生水,仅仅是再生水“新生”的开始。
在购水企业内部,这些再生水将进入又一个“微循环”。“目前可以实现废水的‘近零排放’。”2025年11月13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随“向新而行 动力澎湃”第二十届全国网络媒体山西行代表团走进灵石,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柴艇龙介绍,首先,再生水被直接用于生产循环冷却;随后,此过程中产生的生化污水会被送入企业内部污水处理车间,进行深度净化,产出的中水将继续用以生产;而剩余的污水通过多效蒸发技术被提炼成杂盐,可作为生产融雪剂的原料,实现将污染物“吃干榨尽”的蜕变。
柴艇龙说,宏源富康现在吨焦耗水比传统工艺减少700kg以上,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
11月13日,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的水处理生产线正在稳定运行。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澎湃新闻从灵石县相关部门获悉,目前,灵石涉及使用再生水的企业15家,已进行水权交易的9家,剩余5家企业待取水证到期后,将全部进行水权交易,实现县域再生水覆盖范围内水权全交易。
对于工业大县灵石而言,创新实施的水权交易,成功交易再生水741万立方米/年,解决了亟待上马的5个项目“无水可用”的难题。
此外,通过再生水交易,能促进企业节水意识的提升,推动企业内部污水处理的升级改造,解决企业节水意识淡薄的难题。以第一次交易的三家企业为例,通过技术升级改造、内部污水处理循环利用,与传统工艺相比每年可节约水资源360余万立方米。
焦炉煤气的“价值重生”
除了在水上做文章,灵石县推动经济转型发展,还盯上了气。
就在宏源富康隔壁,山西易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个以焦炉煤气为源头的生产系统正在建设中,投产后将实现对焦炉煤气的“吃干榨尽”,每年将生产9万多吨天然气,合成氨12万吨。
经过炼焦得到的气态产物是焦炉煤气,曾一度被视作为棘手的 “工业弃子”,不仅占用储存空间,随意排放还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然而,随着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焦炉煤气已可以实现“价值重生”。
作为焦炉气碳减排综合利用的项目,易安新能源所使用的原料,就来自宏源富康生产的焦炉煤气。
![]()
11月13日,山西易安新能源有限公司一个以焦炉煤气为源头的生产系统正在建设施工。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焦炉煤气实现“逆袭”的整合工艺路线,犹如一场“分子重组之旅”。11月13日,易安新能源项目经理李鹏向澎湃新闻介绍,焦炉煤气首先经过粗净化、增压、加氢脱硫等多道工序,被“提纯”为合成甲烷;随后进入核心的“深冷液化”装置,相当于大型工业冰箱的单元,会将甲烷在极低温下转化为液态天然气(LNG),并储存外销。
而这并非终点。在液化过程中被分离出的富氢气体,与从空气中提取的氮气进行合成反应,生成液氨。至此,焦炉气中的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等关键成分被全部“捕捉”,并转化为LNG和液氨两大主导产品,实现了从污染性废气到清洁能源与化工原料的蜕变。
李鹏透露,该项目预计在2026年8月投产,达产后预计年营业收入8.4亿元,利税3.2亿元。
在灵石的另一端,焦炉煤气则正在为一家生产一次性防护手套的企业提供动能。
2021年2月20日,鸿锐达健康防护科技有限公司的健康防护手套项目在灵石县正式开工建设,这一项目由全球一次性防护手套行业的重要供应商石家庄鸿锐集团,与当地企业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建设。
为何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会选择落户山西灵石?鸿锐集团看中的,正是这里距离能源更近的优势,从“家门口”直达生产线。
![]()
11月13日,鸿锐达健康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在灵石县的工厂正在生产健康防护手套。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图
2025年11月13日,鸿锐达公司办公室主任李宁向澎湃新闻介绍,在手套生产中,能源成本约占核心成本的10%,是决定竞争力的关键一环。而灵石作为“煤-焦-化-电”产业重镇,能为企业提供稳定且经济的焦化煤气作为生产能源。
这意味着,上游焦化企业产生的煤气,可直接转化为鸿锐达生产线上的动力。这种“就地取材”的模式,形成了从“原料”到“能源”再到“生产”的无缝闭环,构建起在许多地区难以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鸿锐达10条生产线正满负荷运转,日产丁腈手套超过680万只。“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产能增长”,李宁说,企业正在从两方面践行这一理念。
其中,在废气处理方面,鸿锐达采用挥发性有机物催化燃烧处理法工艺,对有机废气进行催化燃烧分解,让最终排放符合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在能源回收利用方面,鸿锐达搭建了生产余热回收系统,将硫化、烘干工序产生的余热回收转化为车间供暖和热水供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00吨,实现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从点“水”成金,实现一滴再生水的循环闭环;到化“废”为能,完成一股气、一团热的价值再生,“煤城”灵石成功将资源短板扭转为产业优势,也为资源型地区转型破局立新,正在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灵石样本。
![]()
海报设计 郑达咖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