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印度总理莫迪领导的政党联盟在印度北部关键的比哈尔邦选举中取得了压倒性胜利。 分析人士指出,这场在关键农业邦的选举胜利,可能会为莫迪政府提供“政治空间”,以便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做出核心的“农业相关让步”。
![]()
▲11月的选举投票率创下比哈尔邦自1951年首次选举以来的最高纪录
据报道,选举于11月6日和11日举行,投票率达到了创纪录的66.91%,这是比哈尔邦自1951年首次选举以来的最高水平。莫迪的印度人民党(BJP,印人党)领导的联盟在该邦全部243个议会席位中赢得了创纪录的202席。14日,印人党的支持者们已在该邦首府巴特那举行庆祝活动。莫迪表示,这一结果“不仅是其联盟的胜利,也是民主本身的胜利”。
他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是由印度主要反对党国大党、比哈尔邦地方性政党人民党(RJD)和几个小党派组成的联盟。
莫迪政府胜利的“弦外之音”:
美国贸易协定
这场地方选举备受国际社会关注,因为它有可能对国际贸易产生直接影响。有分析称,这一结果“将为新德里做出农业相关让步铺平道路”,而这正是“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的一项核心要求”。
这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比哈尔邦不仅是印度人口第三大邦(拥有超过7400万选民)、印度最贫困的邦和最年轻邦(中位年龄仅22岁),还是一个“关键的农业邦”和“玉米的主要生产地之一”。
南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阿米滕杜·帕利特表示,来自比哈尔邦的选举结果,预计将“鼓励政府(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他解释说,这一结果将给莫迪政府一些“政治空间”,使其能够在不显得“违背对国内农民承诺”的情况下,同意购买更多美国农产品。
此前,印美贸易谈判一直不顺。分析提到,美国总统特朗普曾批评印度,称美印贸易关系是“一场完全单方面的灾难”。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也曾抱怨:“印度吹嘘自己有14亿人口,但连少量美国玉米都不愿购买。”
印度食品和农业委员会主席M.J.Khan在一份书面声明中透露,莫迪联盟在比哈尔邦的胜利,将使政府能推动“有管制的玉米进口,用作禽类饲料”。他补充说,鉴于农民的敏感性“仍然太强”,政府可能不会批准转基因玉米。标普全球的数据显示,美国94%的玉米都是转基因品种。
福利计划吸引71.6%女性投票
470万选民在选举前“被消失”
回到选举本身,莫迪联盟是如何取得如此大胜的?有分析将其关键与“女性选民的高投票率”联系起来。该邦近一半的选民是女性。此次选举记录了71.6%的历史最高女性投票率。分析人士称,莫迪联盟推出的福利计划“似乎吸引了女性选民”。
同时,这次选举也伴随着巨大争议。分析指出,选举是在一次“备受争议的选民名单修订”后举行的。今年9月,选举委员会公布了一份7420万选民的名单,同时“剔除了470万个名字”。
反对派对此举“尖锐批评”,他们指责委员会“删除了许多选民,以帮助莫迪的政党”。不过,印度人民党和选举委员会均否认了这些指控。
此外,分析提到这次选举也可能象征着比哈尔邦过去政治格局的落幕,称“这可能是两位地区元老——(人民党-统一派)的尼蒂什·库马尔和(RJD党)的拉鲁·普拉萨德·亚达夫——积极参与的最后一次选举”。这两位政治对手都已70多岁,据称“健康状况不佳”,他们在过去近4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塑造比哈尔邦的政治格局。
红星新闻记者 邓纾怡
编辑 欧鹏
审核 任志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