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年底,市场正聚焦12月24日印度BIS认证延期到期后的走向,而一则突发政策打破了行业观望氛围。
11月12日,印度化学品和石化品司发布通知,宣布立即撤销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MEG)、聚酯短纤维(PSF)、聚酯全牵伸丝(FDY)、聚酯预取向丝(POY)、聚氯乙烯(PVC)均聚物等14类化工产品的BIS认证。这一延续近两年的贸易监管政策突然终止,迅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聚酯、PVC两大产业链企业纷纷聚焦:出口是否将重启增长?市场行情能否获得实质性推动?
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印度标准局(Bureau of Indian Standards,简称 BIS)成立于1987年,1999年起正式对进口产品实施认证监管,其认证要求直接影响相关产品的对印出口准入。
此次撤销涉及的聚酯和PVC两大品类,此前均经历了政策反复调整的过程。 对此,华联期货研究员黄桂仁介绍,PVC的BIS认证之路可谓一波三折。
黄桂仁介绍,2024年2月26日,印度化学和肥料部依据《印度标准局法》相关条款,发布PVC均聚物BIS认证要求,原定于公布后180天生效。此后,该政策先后经历3次延期:2024年8月延期至当年12月24日,随后再延期6个月至2025年6月24日,2025年6月再次推迟至12月24日执行。历经近20个月的政策摇摆,印度官方在征求BIS意见后,于2025年11月12日正式废除2024年2月的初始通知,意味着干扰中国PVC对印出口的BIS政策终止。
聚酯产业链的BIS认证始于2023年10月,黄桂仁称,印度标准局当时对中国出口的PTA、乙二醇等化工原料,以及涤纶长丝等下游制品实施全新认证要求。2025年9月,印度曾将PTA进口的BIS认证出口义务期从6个月延长至18个月,没想到仅两个月后,便宣布全面撤销相关产品的认证要求,这一政策从实施到终止历时约两年。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BIS认证实施的两年间,聚酯和PVC两大品类的对印度出口呈现截然不同的表现,政策对贸易流向的影响直接显现。
数据显示,BIS认证对聚酯产业链出口的冲击尤为明显。中国PTA对印度出口从2022年的96万吨高峰,骤降至2024年的38万吨,在国内PTA总出口中的占比从28%跌至8%;2025年1—9月这一趋势进一步加剧,对印度出口仅19万吨,占比降至6.6%。
除了PTA,涤纶长丝的出口也受到显著影响。黄桂仁表示,2023年9月BIS认证实施前,中国涤纶长丝对印度单月出口超7万吨,而2024年全年出口总量仅约16万吨。
“相比之下,BIS认证对我国涤纶短纤和聚酯瓶片出口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中信期货分析师杨黎认为,2023年我国短纤出口至印度的数量相对较少,月均出口整体维持在0.2万~0.5万吨,占我国短纤出口比重在2%~3%。2025年1—9月我国涤短出口至印度仅有2.75万吨,占比仅为2.2%,并无明显变化。我国涤短出口更多集中于越南、巴基斯坦、俄罗斯和巴西等国家。
“对聚酯瓶片来讲,此前我国瓶片出口已经受多个国家的反倾销限制,叠加聚酯瓶片出口市场长期相对分散,因此BIS并未对聚酯瓶片出口印度带来较为明显的扰动,整体印度地区出口市场占比仅为3%左右。”杨黎称。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亚洲其他国家的需求增长部分抵消了印度市场的下滑影响。卓创数据显示, 2025年1—9月中国聚酯累计出口1023万吨,同比增长16.3%,其中9月长丝、短纤等细分品类出口均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
浙江华瑞信息资讯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分析师袁媛补充说,BIS认证实施后,印度采购商开始调整进口结构,转而通过增加DTY采购的方式来满足原料需求。2025年1—9月中国对印度涤纶长丝出口量有所增加,同比增长31%,至21万吨,但其中增量主要集中在DTY,而直接受到BIS认证影响的POY、FDY和涤纶工业丝出口量仍然处于低位,甚至同比还进一步下滑。
与聚酯不同,PVC在BIS认证反复延期的背景下,呈现出“抢出口”驱动的增长态势。
黄桂仁介绍,近年来印度国内PVC需求爆发,中国作为其最大进口来源国,出口量逐年攀升,对印度出口占比从2020年的7.3%大幅提升至2024年的50.9%。2024年以来,受认证延期预期影响,企业“抢出口”动作明显。
“截至2025年9月,中国PVC对印度出口达到121.5万吨,占同期国内PVC总出口的41.6%,同比增速为15.9%。”黄桂仁表示,尽管中国PVC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体量也在增加,使得印度市场占比略有下降,但短期内印度仍将是中国PVC最主要的出口目的地。
对此次BIS认证撤销,受访分析师普遍认为这释放了积极政策信号,但聚酯和PVC两大品类的短期及长期影响存在差异,需结合行业基本面综合判断。
黄桂仁表示,印度撤销聚酯相关产品BIS认证,直接消除了出口准入中的关键政策障碍。随着认证限制解除,中国聚酯产业链品种对印度出口有望逐步回升,这将有助于扭转当前PTA出口下滑的态势,对国内面临过剩压力的聚酯产业链形成偏利多支撑。
袁媛也认为,2023年下半年BIS认证正式实施后,中国对印度PTA和聚酯出口量明显下滑,而此次限制撤销后,对应的市场需求有望获得一定修复。对POY、FDY、工业丝等直接出口企业而言,短期内将重新获得订单商谈机会,前期被抑制的出口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不过,袁媛同时提醒,中长期来看,聚酯出口增长仍受制于印度市场整体需求增速、海外同行竞争格局,以及可能出现的其他贸易壁垒等因素。
“从影响来看,由于前期已出现集中‘抢出口’现象,叠加季节性因素影响,政策撤销后,短期内PVC对印度出口可能出现阶段性回落。但长期来看,认证撤销将为中国PVC对印度平稳出口提供稳定政策环境,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PVC行业的过剩压力。”黄桂仁称。
国投期货高级分析师周小燕表示,由于中国PVC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印度BIS认证,因此该认证一直是市场的预期利空,但经过两次延期后,这种利空影响已明显减弱。尽管此次直接取消略超预期,但对国内市场整体影响不大。
周小燕认为,PVC出口的核心影响因素或将转向反倾销政策。年底印度进口PVC反倾销政策将迎来落地执行的窗口期,一旦正式实施,中国的PVC对印度出口量可能会受到明显影响。
“从当前基本面看,电石价格暂稳提供一定成本支撑,但国内PVC行业面临内需不足、供给高压运行、库存压力较大等问题,后续需重点关注成本端变化及行业利润修复情况。”周小燕称。
“从后市聚酯产业链的品种走势看,短期市场情绪对BIS认证取消仍在发酵,市场传言下游聚酯工厂出口询单狂热,这对盘面带来一定的提振,不过,中期来看市场对此消息的消化将逐步趋于理性。”杨黎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