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
小李最近深切感受到,身边出现的印度求职者数量正迅速上升。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来华人员数量同比激增320%,增幅接近四倍,远超往年水平。
3
写字楼里频繁可见印度籍工程师的身影,招聘市场上他们普遍接受比本地标准低15%至20%的薪酬以争取岗位,更有部分人利用签证政策空隙,持旅游签非法务工,导致非法滞留案例同比飙升50%。
4
![]()
5
一边是高达1222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奋力争夺有限职位,另一边则是低价竞争与制度漏洞交织形成的冲击波,职场格局正在经历深刻重塑。
6
这些趋势背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挤压了本土青年的就业空间?当公平竞争的边界被不断试探,这一代年轻人的努力是否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7
![]()
8
双向选择下的人口流动浪潮
9
在深圳地铁车厢内用手直接进食咖喱饭的画面、广州酒店大堂中随意躺卧的场景、上海外滩赤脚静坐的现象——这些日常细节中的文化差异,近期持续成为社会热议焦点。
10
当这些行为差异进入公众视野时,一组数据更清晰地勾勒出背后的宏观动向:
11
2025年首季度印度来华人数同比增长达320%,南山区科技园、张江高科技园区的办公大楼里,印度技术人才的身影日益常见,上海移民服务机构的相关咨询量月均增长30%。
12
![]()
13
这股人口迁徙潮并非偶然现象,其根源在于印度已将劳动力外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14
该国正在推进的《海外流动法案》草案,为国民出境就业构建了系统化的制度通道;而中国稳定的宏观经济态势和丰富的职业机会,使其逐渐成为继欧美之后的新热门目的地。
15
从教育领域的回暖也可看出端倪:印度赴华留学生人数正快速回升,其中超过95%集中于医学类专业。得益于中国高校相对低廉的学费及较高的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这里已成为印度中产家庭子女求学的优选路径。
16
![]()
17
然而,文化融合过程中的摩擦不可避免,公共场合的行为差异本质上反映的是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应简单贴上负面标签。
18
在小李看来,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员跨国流动本属常态,正如早年中国劳动者走向世界各地寻求发展一样,关键在于明确正常交流与违规操作之间的界限,既要避免无端排斥,也要杜绝秩序失范。
19
![]()
20
竞争与失衡
21
对国内青年群体而言,这波外籍人才涌入最直接的影响体现在就业领域。
22
2025年,全国有1222万名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在原本就高度拥挤的职业赛道上,印度求职者的加入使竞争进一步加剧。
23
据杭州某外资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透露,今年收到的印度籍简历数量相较去年翻了一番;而在同一Java开发岗位上,印度候选人普遍愿意接受低于市场价15%到20%的薪资水平。
24
![]()
25
这种“低成本竞聘”模式对企业而言或许是短期成本优势,但对经过多年高等教育投入的本土毕业生来说,无疑是机会资源的非对称压缩。
26
在小李看来,更值得警惕的是就业生态的结构性倾斜,“印度帮”在欧美科技企业中早已显现的抱团现象,如今在国内也开始浮现雏形。
27
例如德国某汽车制造商的一位印度籍高管,在半年内引进了11名来自同乡网络的技术人员;美国波音公司在一位印度裔CEO任职期间,印度籍员工总数在四年间由千人规模扩张至近两万人。
28
![]()
29
一旦“地缘亲缘优先”取代“能力绩效优先”,缺乏海外族群支持体系的本地青年,职业晋升通道实质上被隐形封锁。
30
更为严峻的是对规则体系的侵蚀。深圳边检部门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印度籍人员非法滞留案件数量同比上升近50%,部分个体凭借旅游签证长期从事黑工,甚至渗透进外卖配送等行业,催生出“举报非法务工换取奖励”的特殊灰色链条。
31
![]()
32
此类非规范性竞争背离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原则。企业追求人力成本优化无可厚非,但若长期依赖廉价外籍劳力,反而可能抑制技术创新投入;而非法居留、群体垄断等行为,则直接损害法治环境的严肃性。
33
34
年轻人的焦虑并不源自正当竞争,而是源于对“劣币驱逐良币”机制蔓延的深层忧虑。
35
当多年寒窗苦读积累的专业素养,敌不过低价抢岗与规则规避,整个社会的奋斗信念难免受到动摇。
36
![]()
37
开放与坚守
38
面对这一趋势,我们既不能因局部问题而关闭对外开放的大门,也不能放任规则底线被不断突破。
39
小李始终坚信,真正的开放从来不是单方面的接纳,而是建立在对等互惠基础上的良性互动。
40
当印度劳动者来华寻求发展机遇的同时,中国公民在印度是否也能获得同等的就业权利?我们在欢迎外籍人士融入的同时,对方是否也主动遵守当地的公共准则与社会习俗?这些都是双向开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41
![]()
42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应对策略的核心在于强化规则执行。
43
国家最新发布的出入境管理新政中,外国人入境信息在线填报、240小时过境免签口岸范围扩大等举措,既提升了合法通行效率,也增强了监管精准度。
44
企业更应履行社会责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多元化用人导向,通过透明流程择优录用人才,而非倚重亲属或地域纽带进行封闭式招聘。
45
![]()
46
对于年轻一代而言,与其陷入情绪化焦虑,不如专注于核心竞争力的锻造。中国劳动者在本地市场洞察、政企沟通协调、跨文化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绝非仅靠压低工资就能轻易替代。
47
结语
48
一个成熟的社会应当具备“欢迎守法参与者,拒绝规则破坏者”的自信与定力。
49
我们可以包容那些愿意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序良俗的外籍工作者,共同参与市场化竞争;但必须对非法滞留、价格倾销、宗族垄断等行为保持零容忍态度。
50
![]()
51
开放的前提是公平,唯有守住这条底线,才能使人流往来真正成为促进共赢的桥梁,而不是激化矛盾的导火索。
52
对于正在拼搏前行的年轻人来说,一个规则明晰、机会平等的竞争舞台,远比短暂的人口红利更具意义。这也是我们在深度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必须坚定捍卫的核心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