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小毋看到了个,在深圳的地铁上几个印度人在车厢里直接用手抓咖喱饭,油渍蹭得衣服上到处都是。
没过几天,又有人拍到广州酒店大堂里,印度人横七竖八躺在沙发上睡觉,上海外滩还有人光脚坐在路边。
![]()
肯定有不少人在纳闷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怎么有这么多印度人来中国了?
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值得我们警惕
先给大家看组数据,2025年第一季度,印度来华人数同比暴涨320%,这个增幅可不是小数目。
而且不光是游客,在深圳南山科技园、上海张江高科的写字楼里,印度工程师的身影越来越多。
上海不少移民机构都说,最近一个月里,印度人来咨询移民的量涨了30%。
![]()
种种迹象摆在这里,这已经不是偶尔出现的个别现象,更像是一股慢慢形成的移民潮。
为什么突然有这么多印度人来中国,除了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好、就业机会多之外,还有个原因是印度本土就业压力大。
印度每年新增劳动力不少,但好的工作岗位有限,不少技术人才就把目光投向了中国。
尤其是IT行业,我们国内互联网和科技企业发展快,对程序员、工程师的需求大,这也吸引了不少印度技术人员过来,不过,人多了之后,问题也跟着来了。
![]()
要想知道印度人变多会有什么影响,先看看其他国家的经历就知道了。
在加拿大,海滩和公园里随处能看到印度移民的身影,有些社区甚至慢慢变成了“印度文化区”。
美国硅谷更明显,微软、谷歌的CEO都是印度裔,中层管理岗位几乎被“印度帮”垄断。
本地程序员抱怨,自己的饭碗都被抢走了,因为印度裔更愿意抱团,招聘时优先选自己人。
更夸张的是阿联酋和卡塔尔,这两个国家里印度人口数量都超过了本地居民。
![]()
而且这些印度移民到了国外,大多不愿意入乡随俗,反而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吃饭拒绝用刀叉,还是用手抓,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宗教文化原封不动搬过去。
有人说这只是文化差异,没必要小题大做,但实际上没这么简单,这背后其实是资源和生存空间的争夺。
欧美国家一开始引进印度人,是觉得他们劳动力成本低、干活还勤快,本以为他们打几年工就走,没想到人家直接拖家带口扎根下来。
![]()
一对印度夫妻过来,几年时间就能变成一大家子,慢慢占据当地的就业、教育、住房资源。
澳大利亚有网友拍到,悉尼一家超市里,从顾客到收银员全是印度人,本地人去了都觉得像到了“印度超市”。
![]()
国内就业市场“卷上加卷”,年轻人压力更大
现在这股风也吹到了国内,我们先说说就业情况,2025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超过1222万,本来就业市场就卷得厉害,现在又多了不少印度求职者。
杭州一家外企的HR跟小毋透露,今年收到的印度籍简历比去年翻了一倍,尤其是IT、工程这些岗位,印度求职者特别多。
![]()
更让年轻人焦虑的是薪资问题,同样一个岗位,我们国内程序员期望月薪可能在2万左右,但印度程序员愿意接受比市场价低15%到20%的工资,也就是一万六到一万八。
对老板来说,同样的活儿,能少花钱当然乐意,这就成了他们眼里的“人口红利”。
可对我们年轻人来说,这就是“降维打击”,本来竞争就激烈,现在连薪资都要被压低,找工作更难了。
不光是找工作难,就算找到了工作,职场环境也可能变味,网上一直有句话,“办公室里只要有一个印度人,很快就会有一帮印度人”,这话还真不是瞎说。
![]()
德国法兰克福有一家车企,来了个印度总监,半年时间就招了11个印度老乡。
美国波音公司更夸张,自从印度裔CEO上任后,4年里印度员工从1000人涨到了近2万人。
本来招聘该看能力,现在变成了“看老乡关系”,我们没有这种宗族关系的本地年轻人,晋升通道自然就被挤压了,再努力也难有出头机会。
小毋还听说,有些印度人不光抢工作,还钻签证的空子,深圳边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个月,印度籍人员非法滞留的数量同比涨了近50%。
好多人拿着旅游签证过来,根本不是来旅游的,而是偷偷打黑工,现在外卖圈里都传开了。
![]()
说要是接到疑似印度黑工的订单,先别着急送餐,去举报说不定能拿到奖金,有时候奖金比一天工资还高。
更离谱的是,外网上还有不少印度网红,专门拍教别人怎么到中国,这些播放量动不动就破百万,一套操作下来,真让人防不胜防。
![]()
我们反对的不是交流,是破坏规则的不公
说到这儿,肯定有人会问,难道我们要排斥所有印度人吗,当然不是。
![]()
我们国家一直欢迎正常的国际交流,不管是外国人来中国工作、学习,还是做生意,只要遵守咱们的规则,我们都欢迎。
毕竟国际交流能带来技术、经验,还能促进文化融合,这对我们国家发展也是好事。
但问题在于,现在有些印度人来中国,不是抱着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的心态,而是靠钻漏洞、压薪资、抱团垄断来抢占资源。
用旅游签证打黑工,这是违反签证规定的,用低于市场价的薪资抢工作,破坏了就业市场的公平。
![]()
在公司里搞“老乡优先”,挤压本地人的发展空间,这些行为不是正常交流,而是在破坏规则,带来的只有不公。
我们年轻人不怕竞争,毕竟有竞争才有进步,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但我们要的是公平的竞争环境,大家凭能力说话,而不是靠耍小聪明、破坏规则来占便宜。
就像我们考大学、找工作,都希望凭自己的努力获得机会,而不是被那些走捷径的人抢走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且真正的开放,不是无底线、无原则的放任,就像我们家里招待客人,欢迎客人来做客,但客人不能随便翻抽屉、破坏家里的规矩。
![]()
国家开放也是一样,要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实现互利共赢,外国人来工作,得有合法的工作签证,得遵守中国的法律和职场规则,薪资也要符合市场标准,不能搞特殊化。
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慢慢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签证审核,打击非法滞留和打黑工的行为。
有些地方还出台了规定,要求外企招聘时不能刻意压低薪资,要保证本地求职者的公平权益。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就业市场的公平,给年轻人创造更好的竞争环境。
对年轻人来说,与其担心印度人抢工作,不如把精力放在提升自己上。
![]()
毕竟不管竞争多激烈,有真本事的人永远不愁没机会,多学一门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多积累工作经验,让自己在行业里更有竞争力,同时,要是遇到有人破坏规则,就好比发现非法打黑工的情况,也可以积极举报,这既是维护自己的权益,也是在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正义。
最后小毋想说,这股“印度来华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破坏规则的不公行为。
只要我们守住规则底线,维护好公平的竞争环境,不管是本地人还是外国人,都能在这个环境里凭能力发展。
![]()
而对年轻人来说,一个规则清晰、机会公平的环境,比任何短期的“人口红利”都重要得多,毕竟只有公平,才能让努力有回报,让奋斗有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