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首次生物多样性调查圆满收官,区生态环境局联合华东师范大学“申生不息”团队依托独具特色的“一地三园五街”调查体系,历时一年多的系统调查,为城区生态本底交出了首份翔实的“成绩单”。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创新体系:
“一地三园五街”实现精准覆盖
“一地三园五街”实现精准覆盖
该调查体系立足自身实际,采用“一地三园五街”布局,巧妙设置18条样线和9个样点,全面覆盖黄浦区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淡水水生生态系统。
“一地”:以延中绿地为核心的大型绿地,聚焦系统调查城市大型绿地的生物多样性,生动践行城市大型绿地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三园”:选取太平桥公园、南园公园和复兴公园作为代表,专项调查与碳循环过程紧密相关、关乎城市景观湿地碳汇生态功能的生物类群;
“五街”:聚焦董家渡绿地外滩中心中央花园等五个“美丽街区”,专项调查市民高度关注的生物类群,积极践行城市美丽街区满足市民群众对美感的追求。
![]()
![]()
科学调查:
1532种生物揭示城区生态家底
科学的传统调查方法在此次调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调查团队共鉴定出1532种生物, 建立起首份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本底名录,为今后动态更新区域生物“家底”奠定了坚实基础。
![]()
![]()
调查结果显示,禾本科、蔷薇科为优势科,合计占比达31.5%。发现9种上海苔藓新记录种,17种受威胁植物(含近危6种、易危6种、濒危4种、极危1种),显示出复杂多样的城市微环境。昆虫多样性呈现季节性变化,夏季观测到147种,秋季为76种,优势类群为双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两栖与爬行动物方面,共发现4种两栖动物和3种爬行动物。鸟类方面共记录33种,以留鸟为主,优势种包括白头鹎、普通鸬鹚与珠颈斑鸠,其中画眉和红隼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此外,调查还记录到哺乳动物3种,并发现大型真菌4种。
申城之心|黄浦发现9个苔藓植物上海新记录种
在高度城市化的黄浦中心城区,生物多样性探寻惊喜不断,竟发现9个苔藓植物上海新记录种,彰显生态活力。
![]()
本次调查共记录水生生物639种。其中,水生维管植物47种,包括2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与9种外来入侵植物。此外,调查还涵盖了浮游植物208种、浮游动物50种、大型底栖动物28种、小型底栖动物245种,以及鱼类61种,外来入侵物种包括食蚊鱼等。
申城之心|黄浦邂逅“太空漫游者”水熊虫
在繁华喧嚣的黄浦中心城区,科研人员意外发现适应太空极端环境的水熊虫,尽显城市生物多样性的神奇魅力。
![]()
科技赋能:
环境dna助力发现820种物种
在此次调查中率先大规模应用环境dna技术,为城市生物多样性调查树立了创新典范。环境dna(edna),这一革命性的生物监测技术,宛如生命的“隐形指纹”,通过收集并分析水体、土壤或空气中的dna片段,无需直接观测或捕获生物,就能精准揭示物种构成与分布。
![]()
![]()
环境dna技术共检测到水生生物和陆生脊椎动物820种,其中浮游植物362种、浮游动物51种、大型底栖动物48种、小型底栖动物245种、鱼类61种、两栖类5种、爬行类10种、鸟类34种、哺乳动物4种。令人惊喜的是,这些物种中有429种在同类群生物的传统调查中未曾发现。这些结果充分彰显了环境dna技术在非侵入性监测、同步调查多类群、以水测陆等方面的显著优势。
![]()
![]()
探源非遗:
传统知识拓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内涵
除了对生物物种的细致调查,还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挖掘与保护。调查团队对和合香制作技艺、上海梨膏糖制作技艺等9项非遗技艺进行了重点调查,同时记录了白兰花手串、五谷杂粮画等18项与生物相关的传统知识。这些传统知识不仅为生物多样性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更传承了海派文化的独特韵味。
白兰飘香: 唤醒老上海优雅风情
![]()
“栀子花、白兰花……”那一声声叫卖,宛如一首悠扬的童谣,深深镌刻在上海人的童年记忆里。往昔,白兰花可是“摩登女郎”们的时尚标配,如今,它常与茉莉花手串一同出现在街头巷尾。它的售卖,为一些老人们提供了补贴家用的机会,也满足了城市对于那份独特文化韵味的追求。白兰花象征的纯洁品质,恰似上海这座城市包容又不失优雅的精神内核,二者完美契合,相得益彰。
科普引领:
构建生物多样性全民行动体系
为了让公众更好地了解和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举办“城市生物多样性”系列科普讲座13场,将专业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开展系列科普活动10次,让公众亲身感知生态知识;精选10个“城市生态探秘者”中学生微课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制作“黄浦非遗中的生物”系列折页手册10个,巧妙融合非遗与生物知识;推出“城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与非遗匠心”“生物多样性与节气”等系列科普推文,在“黄浦环境”和“生命的智慧”两个公众号共发表六十余篇,将调查成果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内容;先后三次举办黄浦区生物多样性调查成果科普展览,全面展示调查成果。通过多个维度、多种形式的科普宣传,有效激发了公众对生物多样性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
![]()
![]()
![]()
黄浦区首次生物多样性调查取得的标志性成果,集中展示了区域在生态保护领域的创新与实践,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接下来,黄浦区将紧密结合区域工作实际,在加强对调查成果宣传力度的同时,强化成果转化与应用,系统构建从数据监测、生境提升到公众参与的全方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机制,绘就美丽黄浦生态新图景。
![]()
![]()
来源:黄浦环境
编辑:张玉洁
上观号作者:上海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