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甩卖潮”后,王健林似乎缓过了一口气。
最近,万达集团发布消息,12月将新开业4座万达广场,分别为太原昌盛万达广场、济南世纪大道万达广场、泉州鲤城万达广场和长春万达茂。
![]()
谁能想到,卖了80多座万达广场、身价缩水800亿、遭遇资金链危机后,这位曾经的“首富”还能杀个回马枪?很多同行都倒下了,王健林还在舞台中央跳舞,多少有点“打不死的小强”味道。
过去这三年,万达经历的危机,哪家地产大佬不心惊?王健林2023年、2024年疯狂甩卖资产,广场一个接一个出手,核心资产、非核心资产全都摆上货架。
没办法,为了续命,什么都能卖。债压身,广场、酒店、快钱、股权,甚至“老朋友”腾讯、京东、太盟都成了新金主。
种种迹象表明,万达或许已度过最艰难的时期,未来将回归正常的运营节奏。
![]()
其实万达的危机,根本原因就俩字:误判。
第一大败笔就是从港股退市。
2016年,王健林对万达港股市值不满,非要私有化退市,340亿港元砸下去,跟投资者签了对赌协议,承诺2018年A股上市。问题是,A股早就对地产公司严控,王健林还梦想着“回A”,简直是自信过头。A股不让进,上市失败,战投们的回购、赔偿条款一触即发。被困死在赌约里,万达流动性开始吃紧,危机埋下第一颗地雷。
第二大败笔在海外大笔撒钱。
2016年前后,很多经济学家看空人民币,建议企业赶紧资金出海,赚汇差。王健林信了,加大海外投资,买酒店、影院、地标,全世界撒钱。结果人民币没怎么贬,反而升值,海外资产变现难度剧增,资金链绷得死紧。谣言四起,说他要跑路,舆论一片哗然。从“全球买买买”到“全球卖卖卖”,一夜之间,风水轮流转。
港股退市和海外投资这两步臭棋,直接把万达推到风口浪尖。A股上市无望,战投逼宫,回购赔偿压力山大,资产抛售成为唯一出路。
而万达的卖卖卖也是两条路同时走路:
一是收缩非核心业务。
比如万达先将旗下保险公司百年人寿卖给绿城中国,后又将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甩卖给苏宁......
二是出售核心资产。
2023年开始,万达成了卖广场专业户,80多座广场换现金,非核心资产也是见啥卖啥。酒店、快钱、电影、金融、文化产业,只要值钱的都拿来还债。
为了解决流动性危机,还和太盟、腾讯、京东们拉基金、搞重组,把自己变成一个“轻资产平台”——说白了就是自己不再盖房子,帮别人管商场,收管理费,彻底从地产开发商变成商管公司。
而且这些操作背后还有个大坑:各种对赌条款。
每次引入新战投,都是一大堆“如果上市失败要回购/赔偿”的协议。万达上市四次递表,四次被港交所刷下来,2023年10月底战投回购条款触发,资金窟窿越来越大。企查查APP显示,截至2025年9月29日,万达集团存在10条被执行人信息,总金额达52.62亿元。
好在王健林还算有点底气,债务主要集中在非公开市场,公开市场的债券还没违约,刚兑神话还撑得住。
所幸,王健林没有躺平,坚持“死扛”精神。
![]()
要知道,这些年中国房企暴雷、老板跑路、员工讨薪、业主维权,烂摊子一地鸡毛。王健林虽然摔得狠,但至少没让万达烂尾、没让债权人血本无归、没让员工流离失所。
现在看,万达还在卖资产、还在引战投,还在拼命活下去,也在一点点回血,王健林确实走出了最难的时候。新开的四座广场,是万达重新出发的信号,也许未必再有当年的风光无限,但至少还活着,还能扛,还能折腾。
商业江湖里没神话,只有周期和人性。王健林的故事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战略失误、大手笔加杠杆,能把一个“首富”逼到卖资产、割肉还债,最后还能站起来。这种“不躺平”的态度,或许是他的军人出身决定的,也或许是中国民营企业家骨子里的倔强。
不完美,不神话,可他真的没倒下,一直在扛。你说,这是不是一种商业上的尊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