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正统三年(1438年),建州卫女真在首领李满住的带领下迁徙至今新宾境内苏子河流域,居住在高句丽时代的山城旧址,即佛阿拉城,满语意为“旧岗”。
![]()
佛阿拉城、赫图阿拉城
正统五年(1440年),建州左卫女真首领董山及其叔叔凡察受朝鲜国挤压亦迁居至此,就近建筑赫图阿拉城,满语意为“横岗”。
![]()
赫图阿拉城
![]()
赫图阿拉城
正统七年(1442年),因董山、凡察叔侄二人发生了“卫印之争”,朝廷为消解争衅又自建州左卫析置建州右卫,由凡察任都督同知,掌右卫事。之后凡察率众西迁建立古勒寨,左右两卫以青龙岭(马尔墩岭)为界。
![]()
古勒寨、黑济格城与沙济城
到嘉靖年间,努尔哈赤的曾祖父福满育有六子,四子觉昌安继承家业居于赫图阿拉城。其余五子围绕赫图阿拉建城寨而居:长子德世库居觉尔察城;次子刘阐居阿哈伙洛城(阿哈,意为奴隶,伙洛,意为山沟);三子索长阿居河洛葛善城(意为山沟里的村庄);五子包朗阿居尼玛兰城(意为桑树);六子宝实居章嘉城。清朝建立后,将这五座城寨连同赫图阿拉合称为六祖城。
![]()
新宾境内六祖城分布示意
万历五年(1577年),19岁的努尔哈赤与父亲分家,在赫图阿拉北面建立北砬背山城。并以此为据点开启逐步统一女真各部。万历十五年(1587年),努尔哈赤将佛阿拉城进行扩建,并迁居此处。万历二十三年,努尔哈赤于佛阿拉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
![]()
北砬背山城与六祖城之一的章嘉城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努尔哈赤再度迁回赫图阿拉。先重筑内城,两年后又筑外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年号天命。
![]()
明代建州三关(篇幅有限就不细说了)与高句丽时期的玉龙山城、得胜堡山城
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在萨尔浒城以东的铁背山上建筑界藩城,以此作为西出的跳板。但仅居住了1年又改迁居至萨尔浒城(该城原属建州女真苏苏河部,萨尔浒即“木橱”之意,形容山上林木繁茂)。
![]()
萨尔浒城、界藩城
天命十年(1618年),后金迁都沈阳。天聪八年(1634年),皇太极敕封赫图阿拉为兴京,并派官兵驻守。
![]()
赫图阿拉北门
![]()
赫图阿拉北门(重建后)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设兴京城守尉衙门。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设立兴京厅,移锦州理事通判来驻管理旗民事务。
![]()
赫图阿拉南门
光绪二年(1876年),兴京厅迁治于新宾堡。新宾堡原名新兵堡,按《新兵堡九圣神词碑》记载:“盖我皇大启鸿图,诒谋燕冀路径如兹,得新兵一旅,冲锋对垒……而有力此堡”,故称之为新兵堡。后来,此地“人事日繁,商辏有四方来宾之象”,遂改名为新宾堡。
![]()
赫图阿拉南门(重建后)
宣统元年(1909年),兴京厅升格为兴京府。
![]()
满汉文兴京府印铜质直纽,1910年(宣统二年)由礼部造,编号为“宣字一百五十二号”(辽宁省博物馆藏)
民国建立后,为避清朝旧称,改名为新宾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