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元年,南通队以近乎完美的表现,一路过关斩将挺进决赛,却在最后点球大战中憾负“黑马”泰州队。不少网友以“学霸高考失利”比喻南通队:“一路清北分数、满墙奖状,最后考了个大专。”
然而足球运动的魅力,正是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实力占优、场面占优,并不总能直接转化为胜利。这场看似充满遗憾的决赛,反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观察和了解南通这座城市在足球与人才上共同的发展逻辑。
以“坚持”为信仰
深耕“养成生态”
南通队在“苏超”赛场上的成绩,源于十多年前播下的种子:普及校园足球、完善青训机制、打造联赛体系、培养教练队伍……没有追逐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默默遵循发展规律,在平淡中积蓄向上的力量。如今,当年那些在操场上练习足球的小球员,已有40多人走进职业俱乐部,成为球队的中坚力量。
![]()
来源:南通发布
在涵养人才生态过程中,南通同样选择了一条“长期主义”道路——摒弃急功近利的“抢人大战”,而是着眼长远,精心构建一套覆盖人才全生命周期,让人才能够落地生根、茁壮成长的生态系统。没有高高在上的口号,只有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里,从大专生到博士生,从技工到技师,都有自己的专属成长阶梯;无论是实习、就业、创业,还是产学研合作、融资贷款,都有全链条陪伴护航,这正是“人才选择南通,南通定不负人才”的生动写照。
![]()
来源:南通濠滨网
以“热爱”来发电
温润“岁月漫长”
对足球纯粹的热爱,始终是“苏超”比赛中最动人的底色。当决赛落幕,有人欢呼庆祝,有人匆匆离场,南通球迷选择留下来——面对低头致歉的南通队员,站在寒风中一遍遍高喊“把头抬起来”“你们已经很棒了”。这份不离不弃的陪伴,不仅体现出球迷对家乡球员的深情,更映射出这座城市内在的包容气质。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浪潮中,南通或许不是最引人注目的城市,却以最大的诚意诠释着“爱才不限才”的开放胸襟,支持每一份才华的自由流动与持续成长。
![]()
来源:南通发布
一方面,降低人才补贴门槛,大专学历也可享受每月至少500元综合补贴,通过“真金白银”减轻年轻人起步压力;另一方面,放大差异化优势,以更低的生活成本、更优的生态环境和更宽松的工作氛围,吸引追求工作生活平衡的年轻群体。这种“不求所有、只求所用,不求一世所用、但求一时所用”的豁达胸怀,反而逐渐形成了强大的人才向心力。从2021年开始,南通已实现从人口净流出到净流入的历史性转变,过去戏称的“出去一火车、回来一卡车”正逆转为“出去一火车、回来两火车”。
![]()
来源:南通濠滨网
以“相融”向未来
塑造“价值认同”
在南通,足球早已超越竞技范畴,成为普通人享受运动、健康生活的情感纽带。“苏超”期间,更是首创“全域主场”模式,全民参与、全城联动,生动演绎了一座城市与足球最为炽热的双向奔赴。
![]()
来源:南通发布
而人才与城市的相融共生,也正在这里温情上演。早在2016年,南通就提出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目标,不仅设立专属的“人才日”,更是把对人才的尊重落实到体现到每个细节——从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到医疗绿色通道,甚至细致到提供衣食住行、吃喝玩乐全方位的生活指南。
![]()
![]()
来源:南通濠滨网
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将南通不仅作为事业起步的“第一站”,更视为安放生活的“理想城”。更令人欣喜的是,许多曾经受益于人才政策的创业者,也主动成为“城市引才大使”,用自己的故事向更多人讲述南通的机遇和温度。
![]()
来源:南通濠滨网
“高考失利”,从来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真正不凡的事业,从不取决于一时一地的胜负,而是来自那颗源于挚爱、名为韧性的种子。南通,一座能让每个梦想都“输得起、赢得回”的城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